APP下载

浅析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节奏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8-05-14丁悦肖益清

北方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解决方法节奏

丁悦 肖益清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今社会,钢琴的学习几乎成为了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提高素质的不可或缺的选项。因此,对于钢琴教学的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节奏问题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节奏问题、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希望能对于钢琴教学事业中的教师与广大学习钢琴的琴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节奏;教学方式;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647.14 【文献标识码】A

指挥家冯彪罗曾说过:“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节奏训练是钢琴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贯穿着钢琴学习过程始终。从儿童钢琴启蒙第一课开始就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节奏概念,这些有规律的时值组合将音符编织成优美动听的旋律。然而,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常常因为过多将注意力放在手型、姿势调整与音准完善上面,忽视了对于节奏精确性的练习,使节奏问题在儿童教学过程中广泛存在,成为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节奏问题

(一)节奏问题在儿童钢琴教学情境中被忽视

从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来看,节奏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首先,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到好听的旋律,对于节奏则凭感觉去把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意到提醒儿童坐姿、手型的规范与纠正明显错音,而对于节奏上的精确度、节拍强弱感等方面却很少做如此频繁叮嘱与严格要求。尤其在业余钢琴教学情景中,学生回课时能大致流畅地弹奏出乐曲的旋律时就给予通过,开始新乐曲的学习,导致音乐中极其关键的节奏因素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未能成为一个被重视的问题。缺乏统一严谨的节奏规范意识的后果在儿童钢琴演奏过程中表现出来——简单部分弹得快,难的部分则拖延放慢,整首乐曲中音符长短比值关系极不严谨。

(二)儿童对于节奏稳定性的掌控能力较弱

除了少數具有音乐天赋的儿童,大部分尚处于智力、运动能力发育期间的儿童节奏感相对较弱,弹奏乐曲时在保持乐曲节奏稳定性上较为困难,尤其表现在他们常常把乐曲越弹越快,自己却浑然不觉的情况。甚至有许多儿童存在着双手不能协调的问题,例如,遇到附点节奏或切分音时双手的对位会比较困难,在弹奏需要节拍强弱变化的乐节时显得很生硬,有些片段分手练习表现尚可,一旦合手弹奏便乱作一团。有些儿童难以将听觉上的节奏感受与手上弹奏相统一,他们在老师给予节奏示范以后,难以准确模仿,在练习过程中也无法将弹奏出来的节奏与节拍器对上。

(三)对于节奏符号概念的理解困难

对于那些较为年幼的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而言,文字符号在他们的世界中还是较为陌生的事物。当一本本《汤姆森现代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等崭新的钢琴教材中,规则的线条与具有逻辑概念的符头、符杆、符尾等变化多样的组合,可能会使他们感觉到在理解与记忆上出现些许困难。例如,在拍感的稳定,附点音符、切分音节奏的把握,不同乐曲节拍上的强弱变化等方面,许多幼儿只能通过课上跟随老师的提示、对老师的演奏进行模仿等方式才能较好地完成演奏,没有自己的思索与理解,当他们自己独自面对新的乐谱时,就出现了看不懂乐谱,无法独立弹奏乐曲的现象。

(四)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缺乏审美体验

即便在清楚认识音符与时值的情况下,儿童弹奏时仍不能表现出乐曲应有的良好节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今儿童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材源自西方教材的直译与模仿,对于中国琴童来说,这些来自于西方音乐背景的旋律较为陌生,不能较好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有时弹奏中的节奏与技巧都基本正确,而听起来仍感觉比较刻板,缺乏流动感与律动性。当遇到散板、渐快、减慢等非均分律的节奏时,用常规的数拍子、节拍器等方法控制节奏就显得较僵硬,难以带着欣赏与享受音乐的心情去演奏,此时练琴变成了应付老师与家长的“苦差事”。

二、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节奏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节奏的专门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节奏能力的专门训练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幼儿从习琴伊始,很多家长与儿童自身都急于看见学习成果,希望尽可能快地弹会一首曲子,加快学琴进度。加之钢琴教学的市场化,老师也应和家长的功利心切,拔苗助长式的跳级现象普遍存在,于是导致每首乐曲只练成“凑合”的程度,即较为明显地能听出乐曲旋律,手型没有折指等明显错误,而在速度与节奏上都难以达标,音色、音乐表情等细节上更是放任自流的情况。

另外,从目前常用的钢琴启蒙教材来看,如练习手指基本功的《哈农》,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小汤普森系列》《拜厄》《巴斯蒂安》等,节奏训练一般只是穿插在其中的某一章节甚至某一页,简单介绍了各音符的时值概念,几乎没有专门对儿童节奏能力训练的教材。

(二)儿童缺乏对于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与目的性的理解

对于儿童钢琴教学中节奏问题的研究,心理因素的分析非常重要。从儿童心理因素上看,在心智方面,儿童时期处于整个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习钢琴有些是因为自身兴趣,有的是父母之命。而由于该年龄段缺乏责任感与意志力的心理特征,依靠兴趣与好奇心来维持的学琴过程往往都比较短暂。特别体现在儿童初学钢琴的阶段,每一次钢琴课中新的节奏节拍概念与乐谱中各种节奏组合接踵而来,一旦儿童遇到一些较为困难,需要重复磨练才能弹好的乐段,在失去了学习新鲜感以后,便产生放弃心理。学好钢琴需要一副“挑剔”的耳朵,儿童若不能够主动意识到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与目的性,不能认真听辨自己的演奏细节并付诸耐心严谨的节奏练习,自然就难以掌握较好的节奏能力。

(三)儿童钢琴教学的单一性

这里所说的单一性包括了教学方式、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对象的单一性。从目前社会上的儿童钢琴教学情境中来看,钢琴课往往在某个学校或琴行中一个固定的琴房中进行,除去摆放钢琴和一些教学用具的桌椅,其余地方不会太宽敞,一堂课45分钟的钢琴教学基本上都是坐在琴凳上完成。而好动、注意力短暂是儿童时期的普遍特征,让他们仅静坐在钢琴前本身就是一件不易之事,更不用说充分理解老师所灌输的乐理概念。其次,幼儿钢琴教学普遍的一对一形式虽说有助于其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与指导,但对于在幼儿园中习惯了集体游戏形式教学的幼儿们来说,这种学习形式容易让幼儿在学习上产生孤独感与心理压力,学习趣味性相对来说也大大减少。

(四)儿童性格差异也造成了节奏训练阻碍

性格因素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同儿童在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许多不同,导致了他们性格的千差万别。[1]有的小朋友活泼开朗,有的叛逆固执,也有的性格内向、敏感脆弱。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儿童在钢琴演奏中对音乐情感进行大方自然的表现,而过于开朗也常伴随着缺乏耐心与自制力,坐不住、静不下心听课。内向的性格可能会造成学习中沟通不良,甚至拒绝交流,导致儿童更加难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吸收与理解,有些小朋友会因为内心胆怯害羞而不好意思或拒绝唱谱、打拍子,对老师的教学流程不能进行良好的配合。

(五)儿童钢琴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影响

随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学习钢琴的初始年龄也越来越小,许多家长甚至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想要把他们送入钢琴教室以“领先在起跑线上”。该时期幼儿大部分还处于初识数字、字母的阶段,甚至还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基本符号,然而在第一节钢琴课中就需要接触节奏节拍、音名、唱名等需要数字、字母来表达的概念。同时,儿童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对符号、数字、文字等非具象化内容有较大的理解障碍。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琴年龄与知识接收水平的冲突也是导致儿童钢琴教学中节奏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儿童钢琴教学中节奏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教学方式的调整

为了解决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节奏问题,首先我们可以从节奏训练入手。例如,在学习技巧技能的同时增加视唱训练,做到视唱与谱面认识、手指弹奏并用。[2]根据儿童善于感官感受的特征,运用多媒体,改变单一的坐在钢琴前弹奏的学习模式,鼓励儿童多听音乐,体验其中的节奏感,并跟随音乐拍手、舞蹈来进行肢体的律动训练。

其次,对于年龄较小不善于理解节奏概念的儿童,将节奏概念具象化。教师可以利用较灵活生动,贴近儿童生活的比喻来帮助儿童理解节奏概念。例如,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值描述为“一个苹果分成了两半”,同时注重启发儿童自己的想象力,增加學琴趣味性。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儿歌、诗句、日常用语帮助儿童发现与理解节奏,如可以用“苹果”的节奏朗诵来帮助幼儿理解四分音符,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感受十六分音符节奏型。[3]通过这些方法,让幼儿对于节奏感有更生动的体验。

(二)儿童练琴过程中家长与陪练老师的参与

对于缺乏自控力的儿童,在课后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家长或陪练老师的严格要求与密切提醒不可或缺。一方面,应对儿童练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避免这些错误在一周的重复练习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养成使用节拍器的习惯,保证每一次练琴的质量。[4]另一方面,从笔者的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来看,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不仅有利于调动琴童的学琴积极性与树立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还使得家长对孩子学琴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更好地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琴童们的钢琴之路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快乐学琴的重要保证。

(三)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

对于不同个性的儿童进行个性化教学,例如,对于性格外向的儿童,利用他们好动、乐于沟通的特点,多采用游戏、歌唱、舞蹈等活泼有趣的节奏训练方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来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性格内向的儿童不愿意唱谱或打节拍时避免使用强迫、责骂等方法,而是通过陪伴孩子一起弹奏与歌唱,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其次,依照儿童性格选曲,对于外向好动的孩子可选择情感热烈、旋律欢快的乐曲,对于内敛的学生布置旋律优美抒情的乐曲。[5]以性格选择乐曲有利于他们对于音乐有更好的表现,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渐渐激发出他们的表演欲望,为儿童学习钢琴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注重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从关注儿童审美能力入手,是解决儿童钢琴学习中节奏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当儿童自己真正感受到音乐魅力,才能自发地产生学琴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弹奏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风格的乐曲,对于音乐背景故事进行生动讲解,同时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来引导儿童建立自己的审美感受。家长在课后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古典音乐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例如,在儿童日常起床、吃饭、睡前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乐曲,玩乐放松时可以选择欢快、阳光的乐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除儿童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感,这些都极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乐感与其对钢琴的兴趣[6]。

音乐教育应当是情感的教育,若单一强调技巧性训练,则偏离了钢琴学习中美的初衷。许多琴童与家长在经历困难以后,渐渐忘了自己最初学琴的原因与动力,产生放弃学习钢琴的想法。若教师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起音乐审美情趣,学习钢琴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结语

儿童时期是建立良好节奏感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节奏感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由于钢琴学习的相对复杂性与儿童生理与心理特性,节奏问题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分析,我们便不难理解现在社会上的钢琴学习状况——一边是不断涌现的“钢琴热”,一边是各音乐培训机构中普遍存在半途而废的习琴现状。然而,只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用心寻找方法,各种疑难杂症一定能够得到完美解决,让广大琴童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钢琴,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儿童心理学视觉下的钢琴教学策略探析[J].大众文艺,2016(20).

[2]庞琳琳.如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开展好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15(24).

[3]张明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4]陈淼根.实现儿童钢琴教学目标的相关条件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张雪梅.育琴育人——音乐教育心理学运用于儿童钢琴教学中的价值初探[J].大舞台,2010(02).

[6]罗微.论儿童小提琴启蒙教学及心理训练在其中的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3.

作者简介:丁悦(1993—),女,汉族,江西丰城市人,学生,2016级硕士,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专业:音乐与舞蹈学;肖益清,本文通讯作者,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支持(编号为:13YB044)。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解决方法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