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法基础知识》导学案教学探究

2018-05-09白雪

科学与财富 2018年8期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探究经济法

摘 要:《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并且是高考专业课程之一。它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却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为了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技能培养更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法 导学案 教学探究

一、现状分析

我现授课对象为中职财会班。初带这门课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先讲授法理知识,之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讲授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与存储,没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局限在教材上,一旦在实际问题中遇到与教材不符的案例,往往手无足措。通过新教师培训、与指导老师学习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尽快转变的了教学方法,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法。

二、导学案教学法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

“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要有梯度和针对性,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三、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法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讲授和解释法理知识或法律规范时,采用较为典型的案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1.改变了教学方法后,学生的积极性较之前有所提高。同时课堂教学容量有所改变,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实训。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把学生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学生有效听课率提高。

3.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学过程中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点学会后成就感提升。

四、如何运用好导学案教学法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基本环节:学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学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對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

5.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二)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前预习需要加强。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就不会有有效的问题生成,也就不会有课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问题拓展,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要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要么教师放任自流,只让学生照着学案自己去学,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76-78.

[3]白泉旺.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法》课程为视角[J].经济师,2008(03):105-106.

作者:白雪,单位: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导学案教学探究经济法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