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班通”的使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2018-05-09李春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班班通整合

【摘要】随着“班班通”的使用,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在学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优化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38-01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学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数学软件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见解。

一、课堂导入使用“班班通”,设情境,激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拿一条红领巾:(引入)你知道我们最熟悉的一根红领巾需要用多少布料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先是一楞,接着就有强烈想知道的愿望,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学生自主、动手、合作探究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接着,课件出示了许多的三角形的实物:红领巾、三角形的绿地、广告牌……你们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兴味盎然,教师再出示相关的数据,学生积极的去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班班通”让数学走进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事物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运用“班班通”的教学,让数学走进了日常生活之中。

三、运用“班班通”,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班班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班班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利用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班班通”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为了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条规律,制作了展示撕拼过程的课件。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验证了猜想,正确的建构了新知。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完善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既突破了重难点、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快捷、省时,教学效果也好。

五、运用“班班通”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杜绝教师一手包办,端“现成的饭”给学生吃。

如在解决“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原因,先让学生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如果遇到困难,同桌可以讨论,商量解决。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讨,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有了新发现,争着汇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在演示中修正操作方法,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班班通”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数学软件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简介:李春玲(1990—)女,回族,安徽明光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班班通整合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