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2018-05-08孙国晶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演奏训练钢琴

孙国晶

摘 要:钢琴演奏艺术是由技巧、风格两方面组成的。钢琴演奏技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基本技术的练习是一项艰苦漫长的工作,在这个方面没有任何取巧可言,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钢琴;演奏;基本;技巧;训练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音乐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这件乐器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为人类呼唤出了许许多多的制作师、作曲家和演奏家。制作师们把钢琴的性能和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伟大的作曲家与演奏家们则将自己融入到这件具有广博包容精神的乐器中,以激情、心血甚至生命谱写和演绎了三百年的沧海桑田。三百年来,钢琴作品在演奏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创造出千百种丰富的音响世界。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几乎留下了历代每一位作曲大师耕耘的足迹。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钢琴的演奏之道;如何将音乐与钢琴演奏完美的结合,成为人们永恒的话题。

1 钢琴的声音原理与特点

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钢琴是唯一的可与整个交响乐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钢琴的音域囊括了交响樂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间全部音域.钢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雄浑,嘹亮,光辉,铿锵的音响;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合弦以及四五声部的复调.钢琴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在乐器中的特殊地位.。

钢琴的声音特点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音色除乐器本身的结构与弦之外,首先取决于槌毡的质量及其裹制方法。黑尔姆霍尔茨证明,裹毡的发法对缒与弦的接触时间有关系。接触时间越长,下方泛音就越突出。下方泛音可使音色较柔和,而上方泛音使音色尖锐,刺耳。为了使音色柔和,钢琴技师必须使毡槌的设计达到槌与弦保持尽可能持久接触。这一点由于毡槌采用硬度不同的毡层裹制,做到了槌子的毡层越往外越软。这么一来就使毡槌在击弦时,用坚硬的核心把柔软的毡层挤向琴弦,然后才离开。

2、强度与毡槌速度成正比。毡槌敲击琴弦时一不手琴键的控制。因为断联之后,琴键与毡槌即失却联系。这时在站槌运动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就是速度。

3、泛音的数量与速度成正比,(就是说,声音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音色变化一致)。

4、在弹奏的一刹那,毡槌的速度决定与下键的速度,如果演奏者欲提高发音的强度,则必须给予下键更快的速度。

5、奏出的音越强,消失得越快,较弱的音则相反。

6、高上方泛音比低上方泛音消失得慢。就是说,声音拖得越长,其音色就越“纤细”。

从钢琴弹奏的原理上看,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弹跳音、弹连奏就特别能显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弹奏的声音清晰、流畅、均匀。钢琴音域的宽广,音色的优美,表现力极其丰富,能演奏和声复调,能胜任重奏、独奏、以及与大型交响乐队进行协奏,并能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弹奏出高难度的曲目。

2 演奏技术中理智的、科学的创新性训练

对于演奏来说其中的技术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能力的获得只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形成,尤其是“机械性的练习”更是不可避免。但技术练习应该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有创造性的学习。对于善于钻研的人来说,通过实践能掌握理智的、富有创造性的练习方法。从创造性的角度讲,那些基本练习比演奏一首作品更加重要而具有意义。著名钢琴教育家里赫特说:“我从不把技术训练与艺术创作分割开来,因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演奏者来说,各种专门的技术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

1、科学的重复性练习

在钢琴弹奏中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可以找到演奏作品中的关键技巧,巩固以往发现的重要因素提高手指的快速、灵敏度,使已有的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提高其熟练程度。这种重复练习方法的前提是创新性的重复,而非拷贝式的模仿。如:《哈农手指练习》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触键来弹奏;利用自己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使基本练习变得更加有效。如:《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法,特别是双保持音练习,连续的、不出错的练习,提高演奏者的手指的控制力,掌握更高、更好的技巧。

2、提炼技术难点的练习

通过一定程度的演奏技巧训练使演奏者能够获得触键发音、声音变化、节奏把握上的驾驭能力,从而能随心所欲的表达出个人心中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的技术动作表达出的声音己经与一定的音乐内容相结合:如演奏优美连绵的旋律需用柔和歌唱的声音,而幽默欢快的音乐特点则由短促而富于弹性的跳音来表现,音乐作品当中的分句与呼吸就由手腕的技术动作来承担。如斯卡拉蒂的作品是为古钢琴演奏的,风格古朴、轻巧、明亮,要求触键精巧而有弹性,节奏富有动力又准确。演奏者可以运用作品来进行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训练,既掌握了古典风格又解决了手指弱、节奏不准确的技术难题。我们必须根据作曲家的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内容来做这方面的训练。如莫扎特奏鸣曲中的跑句,它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节奏韵律,同时又体现了德国古典音乐的风格,明朗而典雅。

3、在演奏中运用歌唱性的技能练习

音乐其实就是等于歌唱。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手指的触键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有审美感觉在其中,这样的音乐就是赋予歌唱性的。要强化歌唱性,强化技术要服从音乐的理念。在演奏时发自内心的歌唱,能表达出演奏者最真挚的情感和全身心的投入,将音乐融入演奏者的呼吸中,最终达到完全自由地表达心中所理解的音乐;将钢琴作为身体的延伸,而不是需要征服的物体。由于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演奏者要学会用音乐来“说话”,乐曲中的旋律就是构成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优美的乐曲之所以能够打动听众是因为它有抑扬顿挫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构成了声音之间的对比和时间延伸性的对比,表现出丰富的音乐形象。乐曲的演奏如同诗歌朗诵须注意其“语气”的运用,它是音乐声音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4、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慢速练习

俗话所得好:“欲速则不达”,这条适合于万物的真理在钢琴演奏技术练习中同样适用。“慢练”是指根据演奏作品的难易程度将演奏速度减慢豹一种练习方法,决不是演奏技术与艺术上的心理懈怠与情绪的散漫。通过“慢练”能够解决视奏作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掌握旋音型的特点和指序的规律;使左右手声部的配合更加完美,真正达到声部层次的立体感。更重要的是能解决演奏中的技术难点,以熟练掌握演奏技术,慢速是快速的基础。循序渐进的慢速练习能使演奏者的内在感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

3 结语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表现,它与当时的文艺,社会和科学的动态,跟作者个人的经历和信念都有关系。任何艺术作品总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演奏者应该准确的分析各个作曲家的个性创作特点;使自己的演奏技巧符合创作者的风格。演奏者要能够通过钢琴把自身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在演奏中注入内心的感受。只有深刻透彻的掌握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才能领悟各种音乐风格的创作特征和作曲家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的反映音乐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音乐与文学》[M],罗小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2]《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3]《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刘庆刚编著,2013年9月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4]《音乐美学新论》[M],王次熠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演奏训练钢琴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