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08陈梦陈赛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业高校创新

陈梦 陈赛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对策。研究共分为三部分,通过对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究其原因,并从学生个人、社会,学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目标人群具体化,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精神和技能,不断适应我们新时代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实际需求的教育。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知不清晰

一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普遍,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意义认知的不清晰,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被许多人视为培养企业家的教育,这一现象极大的扭曲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衷和意义。二是“技术创新倾向”观念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行,许多的高校都积极的参与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队伍中。将创新创业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和对于学生高新技术应用的培育,对于“创意型”创业和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则比较忽略。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内在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这类课程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的,并非高校固有的课程,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从而出现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课程设置不匹配的状况,使得创新创业的教育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其次,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仍然很薄弱,师资水平不均衡,有的甚至不是专业教师。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说教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回归实践,难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外在问题

一是可以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社会实业较少。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及其成果的高風险性,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难以取得社会实业界的信任为其提供实践基地。同时,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提出,而忽视其后期发展,从而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可靠的实践基地。二是社会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结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平台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较少,活动效果也不能得到预期的保障,整体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传播不足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前沿性的全新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这就导致在高校并非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有着明确的认知,从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由于理念认知不清晰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社会中,由于整体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不高,认为创新创业是高风险,低保障的事情,从而使得有创新创业才华和想法的学生,不容易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打击了其积极性。

(二)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我国的历史悠久,人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严重降低了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度。并且,由于长期以来的适应性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比较差,在毕业之后,更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找工作,真正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较少。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不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增加师资力量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专业人员作为支撑。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并且学校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培训新的教师,进而造成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课程教学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并且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缺乏,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专门的场地进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实践和理论应用,从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单一,指导不够全面。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足

社会环境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前,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旧观念的束缚使得社会上还未形成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创新创业的高风险性,使得许多大学生和家庭依然倾向于在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不能很好的与外界实业界企业进行沟通合作,使得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没有长足稳定的保障。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障碍之一便是资金,当前,由于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虽然存在,但总量有限,创新创业资金获取渠道窄、融资困难,致使许多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首位就应该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内涵、特征、意义。同时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杜绝功利性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正确认识学生自身特性,对于有着创新创业想法和才华的学生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对于没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普遍性教育,以培养其创新精神为目的。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比重。

(二)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团队

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在具体课程教育过程中,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聘请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外,也可以聘请创业典型人物、创业成功校友来校讲座,利用他们丰富的创业经验指导学生。此外,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使得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应注重搭建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成果孵化基地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校外环境,发挥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力量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力的支持。政府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领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中引导积极正确的创新创业舆论,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孵化器”实践基地建设,政府可加大鼓励企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则为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和成果,令学校与企业形成稳固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5-46.

作者简介

陈梦(199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法学在读硕士,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陈赛(199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法学在读硕士,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高校创新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