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5-02蒋汤泉

智富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课程建设

蒋汤泉

【摘 要】传统实验教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通过与业界用人单位的交流,他们往往反映,大学生的基本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实践的能力差。传统实验教学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体系是否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向学生介绍能反映电子技术发展新动向的内容,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工程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加强学生工程思维训练,调试、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去考察学生掌握的程度。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積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建设;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与应用学科结合紧密、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到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电路与系统设计及应用、信息的采集处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So C 芯片设计等内容。实验教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体现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科学实践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根据目前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外资产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也开始步入上升轨道。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1]。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目前,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而国内目前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呈现为多样性,只有包括清华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8所高等院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重点院校拥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很多一般的高等院校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生源水平上远远不及重点高校,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上还远远不足,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改革的目的与任务

结合集成电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和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根据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改革,重点强调工程实训与创新实践,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引导创新、全面培养”的教学方针。重新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为重点,设置课程群,构建新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强化能力培养[2]。

三、课程建设改革的具体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偏工程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微电子技术领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工艺制造以及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工艺、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技术应用等方面为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具体的改革内容如下。

(一)课程设置

首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需设课,明确设课目的,并注意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之间的衔接与学时比例,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工艺方面的课程设置,突出微电子技术方向的特色,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将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群,通过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突出能力培。其次,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注重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和调整[3]。

(二)教学方式

首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训练,注重讲课、实验、考试及课下各个环节的相互结合,即课堂与课下相结合,讲课与实验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

其次,讲课中注重讲解和启发相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实验中注重方法和原理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考试中注重面上与重点相结合,概念与计算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重点开展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将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录像上网,通过网络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第三,注重双语课程的开设与优秀经典教材的使用相结合,双语课程与国际该课程接轨。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在电子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了现代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方法的思路,启发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课程开始由教师介绍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以及本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并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业界有名公司所做过的研发和他们使用的研发平台;其次,对每个内容设置简单并具有实用性的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小规模的系统设计与调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出实验结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学科,本专业作为信息领域的核心学科,培养国家急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应当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特色,通过制订适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实践环节进而有效地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杨恒新,陈琳,刘芫健.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88-89.

[2]王琳基,王苏潭,操瑞杰.应用研究型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6(02):153-155.

[3]刘一婷,李新,关艳霞.突出专业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高教学刊,2016(07):74-75+77.

[4]朱祝林,鲍妍,徐玭,刁薇.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电子制作,2015(18):42-43.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课程建设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