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5-02韩春蕊段久芳刘六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产化工应用型

韩春蕊 杨 俊 段久芳 刘六军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与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随着互联网信息和高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发生巨大变化,而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规划纲要也进一步表明人才培养中培养体制(模式和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需重点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体制模式。林产化工专业是隶属于林业工程的二级学科专业,是为林业工程领域培养人才的专业,从培养目标上来讲既要满足工程类企业需求,又要满足林业行业的需求,农林院校的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林业工程领域内的应用型、技能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2-4]。本文对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模式的建立进行探讨和研究。

1 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析

1.1 时代发展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提出工业4.0时代概念,预示着世界工业正经历智能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需求,对人才专业技术性和创新性更加关注[5]。中国工业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林产工业是以森林植物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技术,生产满足人民所需要多种产品,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木质资源和非木质资源化学与利用两大领域。我国林产资源极其丰富,林产化学工业发展基础优越,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产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生产厂家上千家,生产总值达数百亿元[6]。但20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林产工业受到冲击和挑战,甚至某些特色林产品发展受限或消失。我国林产工业之所以抗冲击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大多产品仅粗加工或直接原料出口,利用价值低;如我国出口银杏叶粗提取物,同时部分医药企业却从国外进口高纯度银杏叶提取物配置药用制剂,这体现林产工业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技术水平低下,我国林化行业每年申请的新技术专利足以支撑众多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甚至某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银杏叶提取物的纯度问题,有企业已证实国内银杏叶提取物纯度甚至比国外进口产品更高,但仍引进国外技术,这是我国工业发展所处阶段造成的。我国工业发展时间短,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技术不如国外,造成很多产品以国外技术引进作为噱头。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企业已开始注重自主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在技术上提高产品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最缺乏的便是人才,真正将技术转化到企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林产工业行业的发展急需培养专业内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3 专业特点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满足林产工业和化工实践双重需求的人才,传授将化学化加工技术应用到林产品领域的知识,具有林业特色和化工的应用性双重特点。课程不仅设置有林业(植物)特色的植物资源化学等,又包括化工专业课程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设计等课程[7],以满足培养林产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8]。林产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将胜任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也要求本专业学生成为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结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和高科技时代,针对企业倡导自主创新的现状,剖析林产化工行业发展过程,分析林产化工专业特点,可看出,我国林产化工专业亟须培养技术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2 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专业所需培养人才类型,通过遵循满足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原则和满足行业发展的工程应用能力需求原则,建立“教学+科研+工业”三位一体的培养平台,搭建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践、项目化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4个体系,完成培养能力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型特征,具有技术创新的创造性特征,具有知识多元化综合素质高的复合特征)。即如图1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核心、两原则、三平台、四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一核心、两原则、三平台、四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理论教学体系

建立优秀的理论教学体系,安排合理的培养方案尤其重要。从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组织设置培养方案。在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围绕“科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整体设置,结合专业特点,整合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增设部分选修课如计算机化学等,以满足信息时代和行业发展;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的设置上,课堂教学课程安排在前三学年,第四学年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

2.2 实验实习实践体系

构建实验实习两层次实践体系[9]。(1)第一层次,课程实验实践体系。第一层面,化学基础实验,与四大基础化学课程群相对应的实验,建立学生所需化学基础知识框架。第二层面,专业课基础实验。成立专业实验平台完成与林产化工专业课相关的实验,如天然食品添加剂、香料等专业课程基础实验。第三层面,综合性设计实验及专业实验,如专业实验课程中,教学大纲中部分实验只给出范围要求,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设计具体实验,教师再把关指导的方式完成。(2)第二层次,实习实践体系。该层次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认识实习。到相关实习基地针对林产化工工艺及设备等,展开认识实习。第二层面,到企业参与生产实习,系统地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拓展全面素质。针对北方林产化工企业少的特点,采用4种方式逐步解决实习基地问题。一是挖掘大型化工企业和新型小污染化工特色企业资源,如燕山石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制药化工等高新技术发展企业。二是开发利用科研合作企业资源,如在同福建三清企业合作的无患子项目中,开发出新型下游产品,企业将新产品公司设置在北京,新公司跟林产化工专业对口强,可作为实习基地。三是借助教学项目,安排部分学生到南方相关企业做较长时间的实习工作,如在我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的资助下,多次安排学生到厦门和福建实习。四是鼓励教授实践性强课程的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1~2年,增强企业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合作,开拓专业特色教学实习基地。

2.3 项目化实训体系

林产化工专业特色的科研项目较多,建立项目化实训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课堂教学引入实际项目和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实训。课堂教学方式围绕项目的工作过程展开,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本着实用的原则,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工业案例为背景,设计项目下达任务,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询资料或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完成,调动学生主动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训的形式主要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独立设计专业知识内的项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如学校组织开展国家级、北京市和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林产化工专业教师辅导学生根据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设计相关科研内容,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夺得优异成绩。项目化实训体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思考,查阅总结归纳资料,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等全面的综合素质。

2.4 创新创业体系

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新创业。该《意见》带给在校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直接高效的体系。而林产化工的专业技术性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技术平台,展现出技术优势。将林产化工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创新创业课程、讨论课训练、实验室模拟、竞赛和成果孵化等形式,结合学校的创业教育和资源,构建具有明显技术创新竞争力的创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林产化工专业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以及管理等复合能力,以满足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 结语

为了培养大量专业优秀人才,需要坚持开展深入扎实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改革探索[10]。为满足林产化工行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林产化工专业科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以能力培养为任务的核心基础上,借助教学、科研和工业三平台,通过建立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践、项目化实训和创新创业四体系,完成对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深化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1]董燕.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15,20(10):227-228.

[2]柯清平,晁国库,徐进,余卫芳,叶明德,高文霞,唐天地.地方院校化工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09-212.

[3]蒋新元,李湘洲,陈茜文,王贵武.林产化工与化工工艺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5):15-18.

[4]杨俊,韩春蕊,蒋建新.关于林产化工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119-120.

[5]闫龙,李健,王玉飞.以就业为导向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4,27(10):50-55.

[6]宋湛谦.我国林产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产业,2004(6):17-19.

[7]韩春蕊,朱莉伟,宋先亮,蒋建新.“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74-76.

[8]李海朝,张丽君,李淑君,刘守新.林产化工专业建设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20-22.

[9]钟秦,王娟,陈迁乔,曲虹霞,马卫华.化工类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4-7.

[10]辛炳炜,王丽梅,王爱丽.地方本科院校化工卓越人才螺旋渐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6,31(8):22-26.

猜你喜欢

林产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