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2018-04-08张蓉蓉樊会敏郭军艳张圣民许明祥

西北农业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碱化盐碱化渭北

张蓉蓉,樊会敏,郭军艳,张圣民,许明祥,,佘 雕,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3.陕西省渭南市地下水管理监测处,陕西渭南 7140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1]。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盐碱土地的总面积约达9.5×108h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其中中国盐碱土地面积为1.0×108hm2,约占世界盐碱地的十分之一。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或土壤盐化,即土壤中含盐量过高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气候、水文、母质和植被等诸多因素耦合的复杂动力学过程[2-3]。土壤盐碱化不但造成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社会稳定、农业生产、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4]。

陕西省总耕地面积为5 345 km2,其中盐碱耕地1 273 km2,且盐碱化程度趋于严重,相比而言渭北盐碱灾害尤为严重。因此,研究渭北土壤盐碱化的分布和形成规律,进行土地盐碱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地盐碱化、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以陕西省渭北地区为研究区,渭北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一般指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5],本研究特指渭南市渭河以北的8个县区(图1),区域面积10 315 km2,海拔800~1 200 m,包含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和小面积的丘陵山地,地表黄土覆盖,发育了黑垆土、黄绵土等。研究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3~13.6 ℃,无霜期199~225 d,年平均蒸发量普遍大于1 700 mm,年降水量为500 mm左右,干旱指数大于3。由于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该区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和棉油果的生产基地。渭北整体属盆地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并形成有卤泊滩和盐池洼两大构造侵蚀洼地,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类会随水迁移至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如卤泊滩、盐池洼和黄、渭、洛河滩地等,这些地区地下水位浅(1~3 m),地下水含盐量高(5.06~17.21 g/L)。区内过境大型河流有黄河、渭河、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8.88亿m3。特定的气象条件、地势环境再加上地下水埋深较浅、矿化度较高的状况导致该地区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目前,已有学者利用遥感方法成功地对盐碱土空间分布进行监测与制图[6-7],但由于传感器只扫描土壤的表面,未涉及土壤剖面,使得遥感系统在对深层盐碱土的监测方面受到限制[8]。为了给研究区土壤盐碱化评价、改良和利用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网格化采样、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绘制土壤盐分分布图,定量分析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渭北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障碍农田改良、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采用10 km×10 km网格布点法采样,采样时间选定在2015年11月,由于11月土壤表层返盐明显,而冬灌压盐还未开始,能较好地反映渭北农田的盐碱化状况。选择布设点周围的农田,每块农田随机选3个点,用土钻分5层(0~5、5~10、10~20、20~40 、40~60 cm)采集土样,同层3点混合为1个样品。同时分3层(0~20、20~40、40~60 cm)取原状土和容质量样,共采集样点83个(图1)。

野外测定采用英国Delta公司的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仪(type HH2),分6层(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测定土壤的水分、温度和电导率,每个测点重复测定3次。

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调查土地利用、耕作管理、作物类型、施肥、产量、盐碱化面积、内涝面积、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动态等历史和当前资料,构建土壤描述性指标数据库。

1.2 分析测定

采集的土样自然风干、磨碎,进行土壤盐分及其组分、pH、有机质、颗粒组成的测定[9]。其中,总盐质量分数采用烘干残渣法测定,碱化度(ESP)计算公式如下:

图1 采样点分布图Fig.1 Sampling points in study area

式中SAR为钠吸附比,Na+、Ca2+、Mg2+为灌溉水中的阳离子质量摩尔浓度,单位cmol/kg。

由于样本量较大,且室内质量法测定含盐量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室内测一部分含盐量,其余样点通过建立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的方程推算出含盐量,电导率与含盐量之间的拟合方程为:

y=0.749 9x+0.004 2,R2=0.539 1,n=83。

式中x为实测电导率,y表示含盐量,R2表示相关系数,n为样本数。

1.3 数据处理

采样点总盐数据的常规统计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半方差分析通过地统计学软件GS+forwindows 9.0完成,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克里格(Kriging)插值分析。将数据在GIS软件中镶嵌后,按研究区边界矢量裁切生成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ArcGIS 10.3软件提取研究区地形因子分布图。根据实地定点采样的土壤盐分分析结果,利用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数据插值,在对研究区土壤盐分数据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的基础上,计算空间变异函数,确定最优理论变异函数模型,生成具有空间属性的土壤盐化、碱化分布图。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对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用GLM中的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盐碱化基本特征

表1 采样点离子特征Table 1 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ing points

渭北0~60 cm各土层平均含盐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40~60 cm土壤含盐量最高达2.06 g/kg,各土层含盐量平均值为1.29~2.06 g/kg。剖面土壤含盐量的变异系数为69%~127%,随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先增高后降低至稳定,其中10~20 cm土层属于强变异,其他土层属于中等变异[10]。经单一样本K-S方法检验,研究区0~60 cm土壤各层含盐量均符合标准差正态分布(表2)。

表2 土壤含盐量基本特征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alinity

土壤碱化度平均质量分数从上到下呈增加趋势,研究区碱化度最高值出现在40~60 cm,达到4.93 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碱化度变异系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变异系数分布在60%~77%,均属于中等变异,其中0~10 cm变异最小为60%,40~60 cm变异最大为77%。经单一样本K-S方法检验,研究区0~60 cm土壤各层碱化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表3)。

研究区属于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漠境盐渍土区,主要为渭、泾、洛黄土高原半干旱底层硫酸盐盐化潜在盐渍土片[1],土壤盐碱化等级划分标准见表4。

依据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分级标准,计算各土层盐度、碱度分级分布频率(图2)。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0~10 cm土层非盐土最多,所占比例为51.8%,轻度盐土占36.1%,中度盐土次之,强度盐土和盐土最少。

表3 土壤碱化度基本特征值Table 3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lkalinity

表4 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分级标准Table 4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图2 土壤盐碱度分布频率Fig.2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其余5个土层以轻度盐土分布最多,且各土层轻度盐土分布比例基本相差不大,10~20、20~30、30~40、40~50和50~60 cm土层轻度盐土所占比例分别为65.1%、66.3%、71.1%、66.1%和65.1%,中度盐土次之,强度盐土和盐土较少;各土层碱化度以非碱化土为主,0~10、10~20和40~60 cm土层非碱化土分布所占比例为90.0%、66.7%和63.3%,弱碱化土较少,碱化土和强碱化土鲜有分布。表明渭北农田土壤多为轻度盐土,其次是中度盐土,碱化方面多为非碱化土,少数弱碱化。

2.2 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综合考虑残差、决定系数等因素,得出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的最佳模型是线性模型和高斯模型(表5)。块金系数可表示空间变异程度(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块金系数<25%,说明变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系数为25%~50%,说明变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处于50%~75%时,说明变量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当块金系数>75%时则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微弱[11-12]。一般情况下,微弱的空间相关性主要是由外在因素造成,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是由内在因素造成。

由表5可知,渭北10~20、20~30、30~40和50~60 cm土层农田土壤含盐量整体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40~50 cm土层块金系数为69.07%,表现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0~10 cm土层块金系数为80.85%,空间自相关性微弱;以上说明导致空间变异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如土壤质地、海拔、地形等。变程反映在某种观测尺度下[13]空间相关性的作用范围,本研究中农田土壤含盐量自相关性的变程在60 km以上,远大于实际采样点间距10 km,可以进行空间插值反映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

采用ArcGIS 10.3软件中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模块,选用Kriging插值分析[14]的方法,对采样点盐碱化进行空间插值,将土壤含盐量、碱化度空间分布可视化,绘制出不同土层的含盐量、碱化度空间分布图(图3、图4、图5)。

表5 土壤盐化空间变异模型及参数 Table 5 Models and parameters of soil salinization spatial variation

图3 渭北农田土壤0~60 cm含盐量、含碱量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t mass fraction and alkali mass fraction at 0-60 cm layer in Weibei area

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呈规律性分布,土壤含盐量相对较高值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河流湖泊密集区域(图3)。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分布在黄河沿岸的韩城市部分区域,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土壤含盐量最高值分布在大荔盐池洼周边和蒲城卤泊滩周边。

土壤碱化度较高值分布在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最高值集中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

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见图4。0~20 cm层含盐量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含盐量明显增加;在20~30 cm层土壤含盐量最高、分布最广;在30~40、40~50、50~60 cm层含盐量数值和范围略有下降,趋于稳定。表明渭北农田土壤剖面盐分主要分布在下层,在干旱强烈蒸发季,盐分在土壤毛管作用下随水向上运移[15],增加上层土壤盐碱化潜在风险。

0~10 cm,土壤碱主要分布在卤泊滩和盐池洼区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碱化度逐渐增加。卤泊滩来源于卤阳湖,卤阳湖本身属于古三门湖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和渭河的形成,卤阳湖成为一个独立的湖,其地质地貌的特点使地表水与地下水易于汇集此区域,水质矿化程度较严重,沉积物含盐碱较多,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滩[16]。

图4 渭北农田土壤剖面不同土层含盐量空间分布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t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cropland in Weibei area

图5 渭北农田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碱化度空间分布Fig.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lkali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cropland in Weibei area

对研究区0~60 cm剖面土壤含盐量、碱化度空间分布进行分级绘图(图6),统计盐化和碱化土壤面积百分比(表6)。研究区土壤以轻度盐土为主,中度盐土次之;非盐土极少,只占渭北农田总面积2.13%;弱碱化土占4.64%,主要是非碱化土,可知渭北农田土壤盐化范围广,各别区域严重,碱化较轻。

图6 渭北农田土壤0~60 cm盐碱化和碱化分级分布Fig.6 Classified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at 0-60 cm layer of cropland in Weibei area

盐化分级Salinizationclassification面积/km2Area百分比/%Percent碱化分级Alkalizationclassification面积/km2Area百分比/%Percent非盐土 NonSalinesoil219.282.13非碱化土 Nonalkalinesoil9837.0595.36轻度盐土 Mildsalinesoil9643.1293.48弱碱化土 Weakalkalinesoil478.694.64中度盐土 Moderatesalinesoil453.154.39碱化土 Alkalinesoil强度盐土 Strongsalinesoil0.190.002强碱化土 Strongalkalinesoil盐土 Solonchak00碱土 Sdonetz

2.3 土壤盐碱化分布影响因素

将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为空间因素、气候因素、地下水因素、土壤因素、管理因素5类。其中空间因素包括海拔、高差(采样点a的海拔和周边4个样点海拔平均值的差值)[17]和距河距离(采样点距离最近的渭河或黄河的最短距离),气象因素包括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地下水因素包括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土壤因素包括土壤pH、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容质量、颗粒组成,管理因素用作物产量(间接反映有机物料归还量和人为管理措施水平)表征。

由表7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矿化度、pH、容质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地下水埋深、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7 各因素与电导率间的相关系数Table 7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X1、X2、……、X16分别为海拔、高差、距河距离、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玉米产量、小麦产量、pH、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容质量、粘粒、粉粒、砂粒。

Note: ** and * mea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0.01 and 0.05 level (bilateral).X1,X2, ……,X16in the table represent altitude, elevation, distance from the river,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groundwater depth, groundwater salinity, maize yield, wheat yield, pH, organic matter,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bulk density, clay, silt and sand, respectively.

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GLM),对土壤盐碱化相关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一般线性模型(GLM)中的方差分量计算各因子在土壤含盐量变异(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百分比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各因子对含盐量的影响程度。

从表8看出,高差对电导率空间变异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其次是海拔和渭黄河距。40~60 cm距河距离对土壤电导率的贡献率最大,说明距河距离对底层土壤盐度分布有较大影响。

表8 空间指标对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贡献率Table 8 Contribution of spatial indicators to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从土壤剖面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贡献来看(表9),0~20 cm土层电导率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 cm土层较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随深度的增加,空间因素表现为在表层、中层贡献率较强,底层较弱。地下水因素的贡献率在表层作用最大,犁底层和底层作用较小,土壤因素对底层的贡献率最高。研究涉及的8个县区降雨和气温水平接近,气候因素对土层电导率的贡献率最小。本研究中电导率与含盐量通过线性方程y=0.749 9x+0.004 2拟合,影响因素对电导率的影响与对含盐量一致。

注:X1、X2、……、X16分别为海拔、高差、距河距离、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玉米产量、小麦产量、pH、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容质量、粘粒、粉粒、砂粒。

Note:X1,X2, ……,X16in the table represent altitude, elevation, distance from the river,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groundwater depth, groundwater salinity, maize yield, wheat yield, pH, organic matter,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bulk density, clay, silt and sand, respectively.

3 讨 论

渭北特有的气候、地形、地貌、地下水和土壤质地等自然条件,导致盐分不断累积在上层土壤中,土壤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的相对质量浓度增大,导致渭北部分区域在未开发之前就是原生盐碱化土地。

渭北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盐碱化程度较高值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河流湖泊密集区域,盐化指标较碱化指标相比有更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杨帆等[18]关于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的研究表明,地形地貌控制土壤中盐分运动迁移的方向和分布规律,其对盐碱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可溶盐分的溶解、对土壤中及地下水中离子的迁移等方面,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位于卤泊滩周边,盐池洼周边和韩城市黄河沿岸部分区域。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可能和研究区地形地貌、古三门湖盐分积存与境内黄河、渭河、洛河的分布及其对地下水和灌溉配套的影响有关,境内盐碱化严重区域分别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和古三门湖所在地、洛河交汇处,境内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上升,由此造成周边农田发生次生盐碱化。碱化度较高区域位于卤泊滩周边,次之是盐池洼周边,前者的形成经历古三门湖退化演变,积存土壤碱化度较高,后者形成时间相对较短,深层土壤碱化度较低。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是土壤退化、荒漠化治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渭北农田0~20 cm土层含盐量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 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 cm土层较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谷洪彪等[19]研究认为,土壤理化性质对盐碱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是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的主控因子,低洼地对土壤积盐影响最大,其次为低平地、沙丘、台地与起伏台地,与本研究结论相似。

水文条件对盐碱化的影响反映在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径流强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盐碱化影响并非孤立存在,各因素间存在着相关关系[20]。有研究表明,引黄灌溉能够保证农业有充足的水源,同时可以淋洗土壤盐分,使得部分区域土地得到改良或开发利用。引黄灌溉使土壤中的部分可溶盐和钠离子通过淋洗和深层渗漏到达土壤深层或地下水中,但是农田排水不畅的情况下,盐分并不能排出土壤,地下水位上升结合强蒸发作用,盐离子又会重新回到耕层土壤。

人类活动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过度开垦、不合理排灌,即人类活动改变土地的植被类型,有些不利于盐分淋洗并加大蒸发,使盐分发生表聚。

土壤盐碱化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难控制和灾害难以恢复等特点[21],整体上渭北土壤盐碱化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盐碱化面积仍有不断扩展的趋势,有些地区耕地已经荒废。因此进一步加深对盐碱化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从根本上防治土壤盐碱化灾害扩大、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有重要理论、应用价值。

4 结 论

渭北0~60 cm农田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轻度盐土和非碱化土为主,轻度盐土约占农田总面积的93.4%,中度盐土约占4.4%,非盐土只占2.1%;非碱化土占总面积95.4%,弱碱化土占4.6%。各土层盐碱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含盐量平均值为1.29~2.06 g/kg,含碱量为2.92~4.93 g/kg。

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较高区域分布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和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另外韩城市黄河沿岸区域含盐量也较高。

渭北农田0~20 cm土层含盐量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 cm土层较20~40 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

致 谢:陕西省渭南市地下水管理监测处提供研究区地下水部分数据,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

[1]王遵亲.中国盐碱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27-420.

WANG Z Q.China Saline Soil[M].Beijing:Science Press,1993:327-420.

[2]朱庭芸.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32-38.

ZHU T Y.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Irrigation District [M].Beijing:Agriculture Press,1992:32-38.

[3]董新光,周金龙,陈跃滨.干旱内陆区水盐监测与模型研究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7.

DONG X G,ZHOU J L,CHEN Y B.Study on Water and Salt Monitoring and Model in Arid Inland Areas and Its Application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1-27.

[4]杨劲松.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土壤学报,2008,45(5):837-845.

YANY J S.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alt-affected soils in china [J].AciaPedologicaSinica,2008,45(5):837-845.

[5]刘秉正.渭北地区R的估算及分布[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2):21-29.

LIU B ZH.Eval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 in Weibei Area [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1993,8(2):21-29.

[6]刘庆生,刘高焕,刘素红.黄河口遥感图像光谱混合分解[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3):266-269.

LIU Q SH,LIU G H,LIU S H.Spectral unmix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the Yellow River mouth[J].GeomaticsandInformationScienceofWuhanUniversity(InformationScienceEdition),2001,26(3):266-269.

[7]张树文,杨久春,李颖,等.1950s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盐碱地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3):435-442.

ZHANG SH W,YANG J CH,LI Y,etal.Changes of saline-alkali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causes since the Mid-1950s [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10,25(3):435-442.

[8]李取生,裘善文,邓伟.松嫩平原土地次生盐碱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18(3):268-272.

LI Q SH,QIU SH W,DENG W.Study on the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land in Songnen Plain [J].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1998,18(3):268-272.

[9]曹恒生,唐荣华,朱泉娣.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310-330.

CAO H SH,TANG R H,ZHU Q D.Soil Agricultural Chemical Routine Analysis Method[M].Beijing:Science Press,1983:310-330.

[10]吴亚坤,杨劲松,李晓明.基于光谱指数与EM38 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4):1023-1027.

WU Y K,YANG J S,LI X M.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based on spectral index and EM38 readings[J].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2009,29(4):1023-1027.

[11]刘鑫,魏占民,王长生,等.基于ArcGIS的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空间分析[J].人民黄河,2011,33(12):88-91.

LIU X,WEI ZH M,WANG CH SH,etal.Spatial analysi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based on ArcGIS [J].YellowRiver,2011,33(12):88-91.

[12]谷海斌,盛建东,武红旗,等.灌区尺度土壤盐渍化调查与评价——以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灌区为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2):95-100.

GU H B,SHENG J D,WU H Q,etal.Survey and evaluation on soil salinization of irrigation area scale——a case study of irrigation area in Shihezi and Manas [J].Journalof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0,33(2):95-100.

[13]孙剑虹,张瑞庆,王欢元,等.陕西定边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9):114-119.

SUN J H,ZHANG R Q,WANG H Y,etal.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salt content and pH of salinized soil in Dingb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ctaAgriculturaeBoreali-occidentalisSinica,2014,23(9):114-119.

[14]潘贤章,史学正.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浅论[J].土壤,2002 ,18(3):138-140.

PAN X ZH,SHI X ZH.Some points on digital soil quality mapping [J].Soils,2002,18(3):138-140.

[15]刘云鹏,张社奇,谷洁,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25-2728.

LIU Y P,ZHANG SH Q,GU J,etal.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in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J].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2011,39(5):2725-2728.

[16]郗敏,孔范龙,李悦,等.陕西渭南卤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措施探析[J].湿地科学,2013,11(2):254-258.

XI M,KONG F L,LI Y,etal.Analysi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Luyang Lake,Weinan City,Shaanxi Province[J].WetlandScience,2013,11(2):254-258.

[17]杨帆,安丰华,王志春,等.松嫩平原盐渍化水田土壤表观电导率空间变异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5):614-619.

YANG F,AN F H,WANG ZH CH,etal.Spatial variation of appa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aline-sodic paddy soils in the Songnen Plain[J].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2015,23(5):614-619.

[18]杨帆,章光新,尹雄锐,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与微地形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9,29(6):869-873.

YANG F,ZHANG G X,YIN X R,et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z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ic-topography in the west of Songnen Plain [J].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9,29(6):869-873.

[19]谷洪彪,宋洋,潘杰.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95-16898.

GU H B,SONG Y,PAN J.Research progres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alinization of Songnen Plain [J].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2010,38(30):16895-16898.

[20]宋长春,何岩.松嫩平原盐碱土壤生态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0-64.

SONG CH CH,HE Y.Ecological Geochemistry of Saline Alkali Soil in Songnen Plain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3:50-64.

[21]李广宇,陈文业,戚登臣,等.黄河首曲—玛曲县次生裸地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其生态修复模式[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6):134-139.

LI G Y,CHEN W Y,QI D CH,etal.Discussion of types,causes,characteristics and catter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aqu secondary bare land in first meander of Yellow River [J].ActaAgriculturaeBoreali-occidentalisSinica,2012,21(6):134-139.

猜你喜欢

碱化盐碱化渭北
碱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碱化条件对可可粉颜色的影响
“碱化”膀胱不得癌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
红色渭北颂
浸没致使地下水位抬高的水库危害研究
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碱化分析
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监测与遥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