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2018-04-03高丹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供给侧路径选择产业结构

高丹

摘要: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贵州省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力度上,通过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为贵州经济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提供坚实依托。文章基于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贵州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产业结构;路径选择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如何实现供给和需求两者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如何结合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西部地区的贵州省,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单一,但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贵州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产业供给现状分析

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方向后,全国各省份都正在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创新的涌流正在形成。而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6年GDP增速达1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8:39.5:44.7,三次产业全面发力,产值结构日趋合理,同时,贵州省重视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不断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

当前贵州省三次产业供给的具体表现为:

(一)农业供给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贵州山青水秀、生态良好、土壤环境质量高,生产优质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业种养结构加快调整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但是,贵州省优质农产品总体上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当前,贵州省农业呈现出供需稳步提升,但产不足需;中低端农产品供给多,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供给少的供给特征。

(二)工业供给需求乏力,但部分供给过剩

长期以来,贵州省工业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尤其是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两年翻番,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贵州省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016年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仅为12.3%,且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当前,贵州省工业呈现出传统产业供给多、新兴产业供给少;原材料半成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的供给特征。

(三)现代服务业供给需求提升,但有效供给乏力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不断改善,其中具有引领性的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等均实现高速增长和跨越发展。以旅游业为例,2016年贵州省旅游总人数5.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1.2%,实现旅游總收入5028亿元,增长43.1%,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是,贵州省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不足。当前,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呈现供需加速提升,但供不足需;低端供给多、中高端供给少的供给特征。

二、贵州省产业供给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总体而言,近年来贵州省三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不断转型,产业供给端释放大量活力。但进入新常态后,贵州省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供给趋同质化,农产品的品质与价格不匹配

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农业发展不应重复中东部地区“单就规模定输赢”的道路,“小、精、尖”的农产品更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实际运作中,具体表现是:从品种选择看,贵州省对本地品种缺乏培优改良,产品品质好但产量不高的本地品种逐渐被淘汰,加速本地生产种类与外省趋于同质化;从扶持方向看,现有农业或扶贫产业项目与各地特色品种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政策项目固式化;从内部结构看,贵州省因市场波动随意打乱生产步调和抛弃优势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优良,农产品品质有口皆碑。但以此不相适应的是,贵州省有品牌、有包装、有分级的精细农产品少,农产品难以卖出溢价。

(二)工业供给潜力有待挖掘,工业产品结构单一

作为一个能矿产业占比较高的省份,贵州省的工业企业以资源型企业为主,在充分利用能源矿产的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偏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工业企业的电力成本偏高,2015年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下降至0.5114元/千瓦时,但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相对较高。偏高的电力成本导致贵州省高载能行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电力产能不能有效释放,能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物流成本来看,2015年贵州省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19.5%,分别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及西部各省份。贵州省工业产品主要以资源型、粗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中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整体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三)现代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服务品质不高

在现代服务业举足轻重的旅游业中呈现出供给层次低、服务品质不高的状况。具体来看,一是观光景区少。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A级景区总量为118家,占全国总量的1.6%,大大少于周边地区,仅为湖南的50.9%、重庆的67.4%、云南的71.5%。二是观光线路简单。贵州省旅游以目的地参团线路为主,自由行、游学等产品很少,旅游线路设计简单、类型单一。即使进入了高铁时代,以高铁为载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仍显不足。三是配套服务和产品研发不足,存在乘车难、景区管理不规范、住宿条件差、环境不整洁、服务项目收费较贵等一系列问题。贵州省金融产业总体来看,融资方式过于依赖贷款,且金融体系不健全,造成区域金融市场发育缓慢,农村金融供给少,金融有效供给受抑制。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贵州省产业升级建议

(一)着力促进农业“价值链整合提升”

1. 以“稳生产”为重点推进粮油产业升级。以稳定为主,继续做好水稻、玉米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杂粮,抓好油菜和优质花生等生产。

2. 以“强精品”为重点推进茶产业升级。推动茶产业组织由“公司+农户”的初级形式,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高级形式转变,为茶产业精品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载体。发挥贵州高品质绿茶产区优势,科学严格育种推广具有贵州地理特色的名优绿茶品质,打造贵州省绿茶的茶产业精品。

3. 以“顺市场”为重点推进中药材产业升级加大天麻、薏苡仁、刺梨等拳头产品开发,开展大宗道地中药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在民族地区以苗药、侗药为重点,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示范性民族药种植及良种繁殖生产基地。

(二)着力促进工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 以“融合扩需求”为方向推进能源产业升级。在打通煤—电—用产业链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富余电力竞价交易、跨省区域直供电交易和电力资源置换交易平台等市场化方式,扩展电力行业市场,达到供需平衡。

2. 以“补链多样化”为方向推进有色产业升级。强化氧化铝、电解铝与铝加工的协调匹配,形成“铝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多样化、高附加值铝加工产品,建立铝产业全产业链系统。

3. 以“精细特色化”为方向推进烟酒等轻工业升级。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盲点,推进白酒产品精细化开发,加大茅台集团对其系列产品的优化调整力度,梯度培养各酱香品牌,打造酱香品种群,继续扩大贵烟“国酒香”系列产品市场影响力,开发适销对路卷烟新品种,不断丰富和完善“贵烟”特色品牌产品体系。

(三) 着力促进旅游业“高品质精品游”

1. 以“文化貴州”为主题打造民族和红色旅游精品。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示范点,依托海龙堡、侗族大歌等世界遗产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高端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产品和山地文化深度体验产品,彰显贵州文化魅力,形成“文化贵州”旅游精品。

2. 以“休闲贵州”为主题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精品。重点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示范点,依托三叠纪奇观、喀斯特地貌等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整合公园与景区,建设生态旅游步道,打造避暑休闲游、美丽乡村游、生态游等主题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3. 以“健康贵州”为主题打造生态养生旅游精品。重点打造生态养生旅游精品示范点,依托山地、湖泊水体、山地温泉等生态资源和中药材等特色养生资源,打造包括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中医民族医药保健产品、生态文化休闲体验、避暑度假、健康养老等多样化产品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健康贵州”旅游精品。

(四)着力培育“渗透深、覆盖全”的大数据智能化新业态

以技术及企业引进为重点突破大数据核心业态。重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大数据存储业务,提供云计算、云存储服务。重点加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引进和培育从事云平台运营的企业,鼓励企业基于数据进行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旭.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7).

[2]刘孜怡.新常态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07).

[3]乌兰,花蕊.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供给侧路径选择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