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演训报道的创新与实践

2018-04-02孙杰

中国广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

孙杰

【摘要】军事训练是解放军各部队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好军事演训活动的报道?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军事演训报道的经验,从做好演训报道的宣传策划、多角度采访演训活动、写好演训故事以及图文并重、合力推送、增强微传播的影响力等方面对军事演训报道的创新与实践做一次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军事演训 创新 实践

军事演习是部队日常训练的特殊呈现形式,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的演练,是部队实施的近似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加强和改进军事演训活动的报道,是新形势下推进演习演练向实战化转变、提升战斗力的要求,也是改进文风、提升报道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的客观需要。但军事演训活动因为其特殊性质,如突发性、时效性强、保密要求高、采访难度大等特点,在广播宣传报道中有特别的要求。

一、从思想性、服务性、多样性入手,做好演训报道的宣传策划

新闻策划是大题材报道的必要环节,演训活动因为不可测因素较多,所以更要加强报道前期策划,做好多种报道方案,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提高思想性,增强吸引力

加强思想性是时代传播的迫切需求。信息化时代,关心国防建设的大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军事见识。在采访中,笔者接触到的许多官兵不满足于训练场上按令而行,更想知道部队行动的深层依据,甚至想提前了解今天为何这样做、明天应该如何做。因此,思想性强的训练报道成为新宠。

而与其他报道相比,演训报道容易简单化,做成“流水账”,缺乏前瞻性、深刻性、思辨性,固守机械化时代甚至是摩托化时代的旧思维,习惯于用旧标准、旧视角来阐述新事物。有些军事训练报道尽管贴上信息化标签,但换汤不换药,看起来似曾相识,听起来索然无味。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道的思想性不够,进而造成观念不新颖、角度不独特、印象不深刻。努力提高思想性,是提高演训报道吸引力的当务之急,在策划中首先要确定、选准报道的主题。

(二)加强服务性,为受众提供“解渴”的报道

近年来,我军实战化训练硕果累累,普通受众和部队官兵都特别想了解各军兵种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新成就,这就需要军事记者始终要把受众放在心上,在做报道策划时要时刻想到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

几年前,笔者参加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演练,那次演练的主题非常深奥专业,参谋长解释了许久,笔者还是云里雾里。如何让受众能直观了解演练的主旨?笔者在前期策划中忽然想起,曾经有人问起“指挥打仗的参谋素质到底如何”,于是,我开始围绕这个问题重新策划,最终以《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打造信息化条件下“全能参谋”》为题,围绕在通信比武中名列第一的齐维新参谋,从他的视角来讲述这场演练,这样谈演练,不仅好听、易懂,而且还回应了受众的需求,达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演训报道是新闻富矿,但资源分散,有的矿藏埋得较深,这就需要采编者既要有深挖及泉的采掘能力,也要有精益求精的提炼能力;既要有久久为功的深钻细研,更要有点石成金的神来之笔。认真挖掘对比,用新鲜的思路、方法吸引听众。

二、从趣味性、独特性、真实性入手,多角度采访演训活动

对军事演训活动的采访一向被认为是件“苦差事”,有时候要随演练部队东奔西跑,有时候要按演训计划连续奋战,有时候要和参训官兵一起摸爬滚打。在辛苦的采访过程中,要注重采访内容的趣味性、独特性、真实性,才能制作出生动、有温度的新闻。

(一)生动活泼,增强趣味性

做人如做文,人有人格,文有文品。决定一篇稿件格调高与低、雅与俗的因素有多个,但能不能采访到生动有趣的新闻故事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毛主席曾说过,新闻报道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有趣味的新闻,能使听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高度集中,因为听之有味,所以想听、爱听。这样的作品,不是站在高处说教,而是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平等对视的姿态来讲述新闻。因为可以亲近,所以觉得可信。

笔者曾全程随原某集团军红军师参演部队跟踪采访了“确山·决胜一2013”演习,这是一场常态化的军演,每年都要举行,如何推陈出新?采访中,我无意中听到参演官兵说这次演习“真是没想到”,于是灵机一动在采访中围绕“没想到”来做文章,采写了师长、参谋长、作战参谋、连长以及普通官兵各个角度的“没想到”,在官兵们生动的话语中展示了演习的主题。

(二)运用多维视角,凸显独特性

军事演训报道,往往涉及许多人、许多事,但由于涉及保密原则,这些人和事并非都能成为新闻内容。而且重大演训活动一向是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演习场往往是众多媒体记者的竞技场。如何在采访中找到既体现宣传共性又凸显个性的独家新闻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在采访中用多维的视角去发现独特的故事。在写作前,应立体分析问题,深入进行采访,不但要寻找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和事,还要细致观察新闻事件与众不同的特点,选择最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主题,使之成为吸引受众眼球、切入新闻主题的“楔子”。

(三)注重细节采访,突出真实性

细节是新闻的灵魂。演训活动的采访一定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节充分展示官兵的精神面貌,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尤其是要把新闻人物写活、写真、写实,事是人干的,把人写“活”了,事件自然就“活”了,整篇稿子也就有了灵性。

在采访中要抓住细节,用原生态的素材来体現主题。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七则》中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才深也。”无论是人或事,其言行及细节都是新闻事实的末端,最能深刻体现新闻的真实面貌,特别是新闻事实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龙”身上的“眼睛”,从而把“龙”点“活”。细节都能使新闻事件变得有起伏,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增强新闻作品的可信性。

2017年3月,笔者随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执行远海训练任务,出航的第三天是元宵节,夜晚在甲板上散步,我看到一位海军值更官独自一人站在船尾,遥望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这一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通过了解,得知这位值更官刚刚当上了爸爸,元宵节他想起了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而舰上还有许多官兵也是放弃了全家团圆的机会来执行这次任务。于是我抓住这一细节,连夜采访编写了《明月照我去远航》一稿,收到了较好的反响。

三、抓住矛盾,巧妙布局,写好演训故事

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重视以讲故事的方式报道新闻,无论是通讯、特写,还是消息、评论,都在通过故事发布信息、传递思想。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讲好故事,成了衡量演训报道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摆出矛盾,强化冲突

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思想碰撞,就难以产生深刻的主题思想。有的故事之所以平淡无奇,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摆出矛盾。也许有人会说,好多故事本身并没有矛盾,怎么可能写出矛盾呢?其实,许多故事缺少的并不是矛盾,而是一双发现矛盾的眼睛。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能构成矛盾的对立面有很多,比如背景与主体、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原因与结果,等等。即使是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因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原因不同、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形成便于表达主题的矛盾双方。

2013年,海军北海舰队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导弹射击训练,笔者随训练编队采访报道。采访很扎实,录音内容很多,如何从中选取好素材写出一篇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稿子?笔者在甲板上思索了许久,忽然想到素材里一位作战参谋多次提到这次训练“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于是就围绕这个“矛盾”来做文章,写成了一篇特写《在未知环境中练就精兵》,展现了演习全程不设预案、临机设置情况、模拟实战环境练兵打仗的主题。

(二)深接地气,突出兵味

要写出好的演训报道,就要关注战士的关切,学会以战士的视角审视新闻素材,以战士的情感采写新闻作品。只有胸怀军人情结,才能采写出浓郁的军人生活气息。在报道解放军首次院校联合战术演练时,笔者随演习部队进行抢滩登陆、阵地攻防科目演练,一位由学员担任的红方“模拟连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特意录制他的指挥口令并现场采访了他,后期写稿子时,就用他的一段音响和现场同期声作为收尾,既朴实又生动自然,而且还点明了演习的主题,可谓是“点睛之笔”。

四、主动出击,联合作战,在国际军演中抢占新闻先机

国际联合军演是近年来军事演训报道的一个新课题,随着与外方军队交流不断增加,这种中外军队联演联训也日趋增多。中外联演联训中,我军参演部队与外军官兵同台竞技、相互借鉴,可以达到增进互信、深化合作、锻炼部队的目的,也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军队的风采。而如何报道好这些走向国际舞台的演训活动,作为军事记者,投身国际联合军事演习一线,不仅要用心血采写稿件,更要通过自己的新闻稿件快速推送发布演习现场见闻,树立中国军队形象,振奋军心民心。

(一)主动出击,占领先机

国际联合军事演习新闻报道题材宏大、内容庞杂、审核严格,在采写受限、素材同质化的新闻现场,军事记者与国内外各家媒体记者都站在同一平台上角力竞争,只有主动出击、抢快一分、深挖一寸,才能保证新闻更“新”、事实更“实”。

2013年,笔者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海上联合一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的报道,按照报道的计划,前期采访比较顺利,稿子发出去后被多家外媒引用转载,但采访内容大多是以中方为主,感觉有点“自说白话”。在联演第六天举行实弹射击和海上阅兵科目时,笔者通过协调登上了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在演习总导演、俄罗斯海军副参谋长苏哈诺夫中将检阅海上编队的间隙采访了他,苏哈诺夫中将高度评价了这次联合军演的意义以及中国海军的出色表现,这条独家音频在节目中的播出使这组报道更加圆满,也堵住了部分西方媒体抹黑联演、挑拨中俄關系的嘴。

(二)树立跨文化传播意识,为受众提供多样的新闻悦听体验

近年来,多家媒体在军事演习报道上不断寻求突破,但在采写角度、体裁和传播方式的选择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内轻外、重模式轻创新、重内容轻媒介等问题。在联合军演中要紧密关注外媒稿件和反映,借力推动对外军事宣传工作。2015年,中俄“海上联合一2015(I)”军事演习在地中海举行。在演习期间,经过编队指挥员同意,中方媒体与联演的俄罗斯多家媒体建立联系,互派记者进行采访,共享采访资料,我们主动将我方审定的广播稿件和音频素材提供给俄方的同行,一方面建立了沟通机制,增进了友谊,另一方面也通过俄方媒体宣传报道了中国海军官兵团结、能谋善战的良好形象。

五、图文并重,增强演训报道微传播的影响力

(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第一时间传播演训信息

重大军事演训活动的报道是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备受网友关注。要想实现高效传播,离不开受众的关注和参与。移动互联时代微传播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动与转发。而从微博、微信账号以及客户端来看,各媒体之间特别是军事媒体各账号间相互关注的多,却很少相互转发或评论,都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配合,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而军事演习报道往往时效性很强,如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推送,就容易被湮没在信息海洋中。

在中俄海上联演期间,笔者曾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并肩作战,工作生活中结下友谊,同时在发稿特别是新媒体稿件的推送上相互携手,互相响应。笔者在实弹射击演习期间,冒着大风趴在俄罗斯“莫斯科号”巡洋舰的驾驶室上方一个多小时,抓拍到俄舰发射深弹一瞬间的照片,在发给央广网的同时也转给其他媒体记者,各媒体公众号共同推送,形成合力。这组图文报道不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年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而且因为众多媒体的通力合作,在当时也赢得了较好的反响。

(二)改变文风,用新形式呈现演训报道的新面貌

当下,部分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仅仅是在语言上跟风借鉴了网络语言的形式,本身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有的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照搬或者简单改造。语言上虽然“平视”受众了,内容视角却多还是由上而下地“俯视”,或者有些内容存在夸大拔高,情节过于戏剧化,把真的写得跟假的似的,不仅没提高媒体影响力,反而削弱了公信力,损害了形象。2014年,以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为主组建的卫勤分队,圆满完成了第33届“金色眼镜蛇”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人道主义救援演练相关任务归国后,笔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演习人员并制作了广播专题节目,而在编写新媒体稿件时,发现原来的内容在文风上就不太适合网络传播,经过重新采访,通过几位女队员讲述的方式,客观、准确地描述了演练的艰辛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中国军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靓丽风采。

总之,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军事广播的训练报道容易陷入“套路”的窠臼,容易远离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都是文风不实的一种表现。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用好的作风,聚焦活生生的人物来展开报道,采制出“有温度”的新闻。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