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改革建设研究

2018-03-31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派员航空公司能力

陈 琳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天津 300300)

飞行签派是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的核心[1],随着航空公司机队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签派员队伍建设日显捉襟见肘,因此,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的培训系统的改进已是势在必行,我国应形成民航院校基础理论培训、航空公司签派室岗位实习、公司培训部系统培训的飞行签派员的培训体系,使我国签派员的培训全面而系统标准化[2]。在前期查阅的文献中,赵世泽[3]以首都航空为样本分析了签派员工作人为因素的问题,刘婷婷[4]在经济性方面对签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陈继鹏[5]就签派岗位的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褚双磊[6]专门就签派员专业卓越工程师在性能方面的培训辅助系统进行了研发,朱琪[7]对签派员岗位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关于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这门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本文就是基于此开展的课题研究。

一、课程现状及定位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飞行运行管理方向(签派方向)和机场现场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保障飞行运行安全,对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中心(AOC)进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际运行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飞行运行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了解运行控制中心的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航空器放行的方法,熟练运用机场运行标准、航空器运行标准、公司运行标准及天气标准,对航班的起始、持续和终止行使运行控制权,对航班进行计划与动态管理。作用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飞行运行管理及航空公司的实际运行管理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与放行评估综合实践、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案例分析共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交通运输专业签派方向重要的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专业课程群,三门课程从理论、实践、案例分析应用的角度互为补充,相互支撑。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专业课程群的三门课程都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七学期,即大四上学期,三门课程的学习均需要之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只有基础知识打的基石牢固,学生能够综合熟练运用之前所学,方能继续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群的学习和运用。而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又是整个课程群中的理论课程,是课程群的基础,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对整个签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和达成,起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性决定作用。

课程组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无论从现在的卓越人才的培养,还是未来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专业飞行运行管理方向培养目标的达成,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这门课程及课程群都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进教学方式,积极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在积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建立高校为主体的新工科人才社会培养体系[8]探寻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特点及不足

(一)课程特点

近年来随着航空公司的招聘需求逐年提升,学生中签派方向的就业率逐年提升,2017届毕业生中,签派方向就业率基本与管制方向持平,目前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的教学班级容量均在70人左右,课程的教学课程仅为54学时,这就造成了教学活动仍然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所限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多以知识综合运用为主,前续课程如“飞机性能”“航空气象学”“航行情报”“航图”等课程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对本门课程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课程以讲授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的实际运行为主,从岗位需求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精神、协调能力、资源管理与整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单纯的理论课程对上述能力的满足和提高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挥课程群的优势,结合实践课程和实际案例分析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情景意识,进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二)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设置在培养方案的第七学期初的9月份,正值大四学生面试找工作的关键阶段,而且课程设置是模块式教学,一个月完成54学时的教学任务,因此如果学生面试比较集中,出勤率难以保障。

现阶段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大四学生由于找工作时简历上的学习绩点和各项证书等均已在大学前三年完成,因此大四上学期的整个状态就是沉浸在找工作的浮躁情绪中,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听课效率低下、出勤率低、心态焦虑等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从民航特有专业建设的特点出发,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组从强化丰富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资源、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满足岗位需求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建设。

三、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建设

(一)强化丰富师资队伍建设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是一门专业知识性非常强及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组所有授课教师都必须进行过“签派+1”班的学习,并且拥有6个月以上的航空公司运控中心实习经历,并考取中国民航飞行签派员执照[9]。课程组所有教师成员均满足上述要求。表1为笔者近年来所进行的专业实习。

表1 个人专业实习内容

通过到航空公司一线单位的实习与交流,笔者本人也注重在课程讲授的方面的能力锻炼与培养,连续两届获得第一届(2013年)、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优秀奖、天津市一等奖,授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强化任课教师师资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的同时,课程组还注重吸收借鉴航空公司一线签派教员的资源和经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七年聘请国航运控中心北京和西南的签派教员来校授课,补充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教学形式,同时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及时扩展、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内涵。

外聘教员加入课程组,直接面对在校生,经过7年的校企合作,教学成果明显:1)外聘教员是行业的优秀代表,他们从行业角度诠释签派这个职业的工作内涵与规范,让学生了解了行业的担当与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们找工作的焦虑和浮躁情绪,同时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重视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2)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通过合作初期资深教员的引领和自身的学习成长,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现在也加入到外聘教员的行列,2016年和2017年两年,国航派出1名2007级和2名2008级的我校毕业生回校授课,毕业5年或6年,一方面是有助于教员自身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跟本科生年纪相差不多,优秀的毕业生教员可以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更好的规划。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二)坚持教改,充分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全方位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011年至2016年间,课程组老师坚持教学改革,完善教材建设,同时不断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锻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成功从2014级开始对签派方向进行了卓越试点班的建设和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签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表2是笔者近年的教改立项和课程及教材建设情况。

《民航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改课题充分论证了签派方向成立卓越试点班的可行性,同时与国航、厦航、天航长期的校企合作也为签派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把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分为上、下两门课程,重点引入了实际运行中的新技术、新方法、高原运行、极地运行的知识,并且加入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的案例,启发引导学生的研究精神,综合运用所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航空公司运行管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结合学校BB平台,完善了电子教案,搜集了相关教学扩展资源。

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针对大四学生专业知识背景较强,每次课后设定知识点,让学生自由分组、课下准备,上课以PPT演讲的形式与同学分享,通过自主学习汲取知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以及自学和探索的能力。

表2 教改立项和教材建设统计

充分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及社交工具,通过建立上课学生的微信群,让学生每次下课总结当天课上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并进行接龙,这样课程结束时,整门课程的重难点就全部总结出来。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而且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

(三)充分发挥手机功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毕业生执照通过率的提升

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通过建立上课微信群、利用雨课堂讨论等形式,增加课堂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微信群加强课上的考勤管理,明确请假制度,培养未来严谨的职业习惯,公开透明。

签派方向的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就是参加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的签派执照考试,地区不同,考试的时间不同,最早的中南局毕业当年11月份就会组织考试。签派执照考试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考察的是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实践部分是通过面试的形式考核考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与能力,也就是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部分,因此可以说签派执照考试的通过率,直接反应了一个学校对签派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高下。表3是统计整理的作者所授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从2008级到2013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表4是统计整理的2008级到2013级学生的放行评估综合实验课程的成绩分析。

表3 2008级到2013级学生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考试统计分析

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在过去六年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成绩有所起伏甚至回落,这种往复是任何改革都会遇到的,在改革过程中尝试了不同的手段与模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为原则的主线不变,在2013级学生中,终于有了突破,理论课成绩优秀率接近40%,良好率接近90%。上述数据也是对课程改革成功的佐证。2013级本科生的外聘教员中,有2008级的学长来授课,这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工作和行业的认知,同时学长的榜样力量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理由相信,2013级本科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见证者,后续的本科生培养质量必将越来越好。

表4 2008级到2013级学生放行评估综合实验考试统计分析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投入和训练,培养职业素养

签派员从行业的划分来讲,是一个具备技术资质的管理者,在航空公司的运控中心,签派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者,需要在现有众多纷繁复杂的条件下做出最有利于公司运行的决策[10]。

因此对于签派员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层面,还需要在口才、大局观、情景意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重点加以培养。航班放行、航班调整等建立在专业知识上的工作内容,不会成为工作表现的分水岭,相反,签派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是展现签派工作社会责任的关键。笔者2017年合作主持的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STEM教育的科技创新类创客课程资源开发”,就抽选了2014级签派卓越班的部分同学,一方面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锻炼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增强他们的行业担当与社会责任,为将来的工作积累职业素养。

四、课程改进的方向以及对未来新工科教育的想法

(一)课程改进的方向

1.加强英语课程的开发

民航运输是不分国界的,签派员作为航空公司安全运行的守卫者,他的工作职责也无国界之分,现在很多国内航空公司每年都会派签派员到美国FAA学习考取FAA的签派员执照,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提升签派员的英语能力与水平,迫在眉睫。交通运输专业的交通运输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培养计划设置在第四学期,但是学生的挂科率基本在30%左右,很多学生修完这门课程,大学剩下的两年时间就基本不接触民航专业的英语学习了,而签派岗位对英语的要求日渐提高,公司对英语的培训需求与日俱增,因此,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亟待开发相关英语课程。笔者本人通过了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PETS-5)、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高级(BFT),下一步的英语课程开发也会提上日程。

2.明确校企合作角色定位,制订合作计划

总结过去七年与国航运控中心的合作经验,有收获也有不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改进:1)明确合作角色定位,稳定外聘教师的师资力量。合作七年,教员换了几批,教员之间的过渡衔接以及课程内容的连续性都有待改进。2)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分工,各自发挥特长,形成优势互补。3)校企合作固定化、制度化,尊重知识产权,共同建设巩固来之不易的教学成果。

(二)未来课程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支撑

1.发挥行业特色,扩大行业人才培养优势

民航交通运输专业是民航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为行业发展服务,同时也要符合企业需求。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推进高校毕业生到单位入职后的执照认证进程,扩大人才培养优势,杜绝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2.紧跟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创新,体现融合

工程教育的本质和灵魂就是创新和创造力[11]。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基本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理念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融合多学科并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淡化标准答案和唯一解的意识,鼓励并允许学生犯错,是航空公司运行管理课程今后要重点改进的内容。

3.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未来航空公司的发展趋向将基本依赖互联网,客票销售渠道的改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佐证。未来航空公司运控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体现在运行控制的系统。大数据的融合,运行控制系统的改进,都需要运控中心的签派员具备网络化、大数据、大科学以及互联网的能力。开发基于航空公司实际需求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大工程背景,迫在眉睫。未来的航班签派放行和运行控制,不再是点鼠标,而是基于后台大数据分析后的最优选择。

尝试开展基于“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OOC课程的推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深度融合,按照成果导向式、混合式、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按照成果导向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矩阵重新拆分[12],重构体系,发挥课程群的集体优势,缩短毕业生到岗适应周期。

[1] 张序,张晓钰,陈琳,等. 事故链分析法在飞行签派员培训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0):252.

[2] 张序,冯杨,杨承翌,等. 基于HFACS系统理论的签派人误分析[J]. 管理工程师,2013,(1):15-19+44.

[3] 赵世泽.航空公司飞行签派班组人力资源配置效能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 刘婷婷. 基于成本视角的不正常航班签派优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5] 陈继鹏. 提高飞行签派工作效率的途径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3):4.

[6] 褚双磊,魏志强,谷润平,等.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飞机性能辅助计算演示系统开发与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71-174.

[7] 朱祺. 民航签派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论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3):132.

[8] 杨华勇,张炜,吴蓝迪.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与改革策略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7):12-16.

[9] 钱麟. 提升民航签派工作绩效性的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10] 王荣磊,李宁,冯蜀冀. 从三个比喻分析民航院校对飞行签派员的职能定位[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36-37.

[11] 李茂国,朱正伟. 工程教育范式:从回归工程走向融合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17,(6):30-36.

[12] 叶民,钱辉. 新业态之新与新工科之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34-37.

猜你喜欢

派员航空公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派员督导 严密防控 省植保站派员赴曲沃县督导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省植保站派员督查忻州市疫情监测防控工作
实地调查 加强监测 省植保站派员赴太谷督查苹果蠹蛾监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对新时代背景下签派员基本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