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8-03-22王立军

读天下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

摘要:我们常听到学生读书一个调、一个味,枯燥呆板、没有感情,甚至最后一个字拉长声音,或者是两个字一停两个字一停。每个班读书的味也不一样,各有各的呆板调,没有语气,没有轻重,速度都一样。这样读书,多好的文章也变得无滋味、无兴趣,有的同学念得熟,就一口气念好多,直到喘不过气……

关键词:阅读教学;熟读;朗读;有感情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本人就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 学生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朗读课文首先要正确、流利,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由于年龄小,朗读课文时常漏字、错字、回读,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朗读做到“六不”“三要”。“六不”即朗读时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打磕巴、不重复、不颠倒字词的顺序、不断句。“三要”即读音要正确,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怎样落实“六不”、“三要”呢?我常常这样做:当一名学生读完一段话时,让其他学生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然后点评的同学再试着读一读,采用这种“评读”的方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就慢慢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心里跟读

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对于这些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學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的范读会把孩子们带入情境,受到启发和感染,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最后一分钟》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刻,仿佛看到祖国受到的百年耻辱,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荷花》《珍珠泉》《惊弓之鸟》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像《西门豹》中西门豹反驳官绅和巫婆的句子。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一般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只有源头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然而,教师的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三、 品读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

良好的课堂气氛仅仅是激发学生朗读愿望的外在条件,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有情想表”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18岁的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奄奄一息。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得了白血病,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后,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静静地”这个重点词来朗读,学生读出了伤心,绝望。当教到台湾青年为了救小钱,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献出自己骨髓的时候,我同样抓住重点词“静静的”让学生读,然后问:此时的“静静地”还是伤心、绝望吗?通过对比,学生读出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不知不觉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品读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体会到文中的情感,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四、 边读边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朗读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边读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意境,领悟其中的感情。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读时应常常有文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的感觉,文中的情景好像浮现在眼前。朗读时应该有身临其境之感,再现情景,使听的同学和老师,眼前也呈现出同样的情景,从而受到感染。

五、 巧妙提示,抓重点句式朗读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底气了。因此,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作用。《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灰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丰富了词语的积累。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培养学生语感。

参考文献:

[1]雷亚宁.做朗读的点灯人——培养小学生朗读素养的小妙招[J].学周刊,2017,(12):180-181.

[2]项小燕.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4,(02):165,142.

作者简介:

王立军,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陨西县观音镇天河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