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腰部活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2018-03-22张霞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气经脉腰痛

张霞君

(江苏省宜兴市新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宜兴 214204)

笔者用针刺配合腰部活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6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社区中心门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3~67岁。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2~77岁。两组病程最短1h,最长2天。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折,均有扭伤史。

2 治疗方法

针刺:患者坐位,人中穴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0.3mm×40mm无菌针灸针快速向上斜刺,进针约0.3~0.5寸,行泻法,使局部有明显的针感。后取2寸毫针,针刺双侧手三里穴,双手行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年轻力壮者偏于泻法,年老体弱者偏于补发)每间隔5min运针1次,留针20~30min后,缓慢出针。②腰部活动疗法[2]:在针刺得气的状态下,嘱患者改立位,放松腰部肌肉,先轻轻地﹑慢慢的﹑小幅度做前俯后仰﹑左右旋转﹑弯腰下蹲等方位的腰部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3 疗效标准

痊愈:腰部疼痛消失,能正常做前屈后伸﹑旋转等运动。好转: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偶有轻度疼痛。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未见好转,不能做前屈后伸﹑旋转等运动。

4 治疗结果

治疗1次后,治疗组治愈10例(100%),对照组治愈4例(66.67%),好转2例(33.33%)。

5 典型病例

李某,男,35岁,2016年8月19日就诊。1h前因搬运木材时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查体呈痛苦病容,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甚至咳嗽﹑深吸气时疼痛加剧,中医诊断为腰痛,气滞血瘀。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进针得气后,即感到轻松,留针,先轻轻地做前俯后仰﹑左右旋转﹑弯腰下蹲等方位的腰部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30min后起针,腰部疼痛消失,前后左右活动自如。

6 讨 论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腰痛”范畴。多因突然遭受间接暴力﹑强力负重或用力过猛姿势不当,使腰部筋经﹑络脉及关节损伤,致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经脉阻滞发为腰痛。腰为督脉经由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如阳气旺盛,气行则血行,经脉气血通畅,腰部疼痛自然解除。人中穴是督脉经穴功效舒筋利脊。《通玄指要赋》指出:“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玉龙歌》述:“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都阐明了急性扭伤引起的腰痛,活动不利,均可采用针刺人中穴治疗[3]。手三里穴是治疗腰扭伤的奇穴[4],《针灸甲乙经》谓“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针灸聚英》言“挫闪腰疼,取手三里”。手三里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下二寸,此穴是强壮穴,可以增加免疫力,具有疏筋通络﹑消肿止痛作用,能减轻各部位神经痛,又能使气行至受伤部位,加强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发炎﹑消肿,同时配合腰部活动,解除局部筋脉拘急,促进气血运行,利于留针时气至病所,使腰部经脉通则不痛,并恢复正常功能。

人中穴,手三里穴都是属阳经经脉,为多气多血之经。急性腰扭伤的损伤部位在腰部,腰属于“人身之阳部”,取阳经经脉治疗阳部病证,起到“同气相求”之义,由于急性腰扭伤是因外力导致了腰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所以选多气多血之经,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使气行则血行,而达到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人中穴位于头面部,手三里穴位于上肢部,都是肢端穴,即头面部穴及五输穴,取穴方便﹑易于操作。另外,在五输穴中本就有“输主体重节痛”的特性,其适应证之一就是治疗急性腰扭伤,并且,针刺肢端穴具有从源头调节经气流行的作用,调节经气由微至甚,由浅入深,而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主动腰部活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5],实质上是针对神经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一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相互作用而产生止痛作用。二是脊髓上位中枢被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激活,发动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而产生止痛作用。三是伤害性传入被主动运动时的传出冲动控制而产生止痛作用。

所以,针刺配合腰部活动疗法取穴少,见效快,疗效好,一次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经气经脉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人体经脉养生律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职业腰痛早防治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