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优势下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调整问题研究

2018-03-22庄丽娜刘珏含

关键词:特色学科区域

庄丽娜,刘珏含

(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和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国高校都在为如何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而努力着。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只有在建立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基础上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每个地方高校都因区域性和历史性,具有着不同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尤其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帮扶和建设下,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还存着很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上的障碍,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趋同现象还比较普遍,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近几年,国家在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地方应如何结合国家出台的系列文件,查找自身问题,加快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及综合改革,是当前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国家对加强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计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该文件的提出,废止了自2006年以来我国对特定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支持,在正视实施985、211工程“优势学科”、“重点特色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因学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而导致地区学科发展不均衡,而采取的一种新型学科建设方式,为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优势提供了契机。

2015~2016年期间,教育部开始启动第十三五教育规划,强调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在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尤其是在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呈现的新趋势

(一)专业建设更加注重特色和内涵发展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基础,一所大学生命力的表现就在于它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特色。因此,不断凝炼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学科质量和水平,成为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就指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二)专业建设开始更加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区域性和历史发展因素,其学科结构及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其学科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而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仅要看它有多少重点学科、有多少学术大师,更为重要的是依据其学校定位和所服务的区域,看它培养的人才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契合程度,即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贡献和服务能力。[3]因此,地方高校只有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地域自然优势科学设置自身的特色学科和专业结构,才能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

(三)专业建设从高校独立培养开始走向共建与联合培养的新道路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都是关起门来独立培养。虽然有些地方高校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学科专业优势,但在高新技术学科、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等方面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学术水平低等瓶颈性问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薄弱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创新学科组织形式和学科培养模式势在必行。2012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致力于支持区域内高水平大学的发展,2013年中西部高校联盟正式成立,共包含了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等14所高校联盟成员,联盟成员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领域加强合作,未来将实现教育、人员交流、学分互认、课程共享等多项协议。可以说,中西部高校联盟的成立,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的界限,探索了一条创新学科组织形式和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四)专业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

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其地理位置原因造成学术落后,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更应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5月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运用国家提供的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当前地方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地方高校的学科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往往都存在着趋同性和盲目性,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与区域急需产业和与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结合紧密的应用性学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方向还应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凝炼和调整。地方高校应如何面对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真正抓住自身区域产业和资源优势,做好学科定位,设立与其契合度高的专业,更好地加强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度,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一项严峻任务。

(二)地方高校的学科设置还不尽合理

地方高校由于学科基础不同和地域原因,本应有其自身不同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和学科结构,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地方大学不论其地域特点还是民族属性都实行一样的学科建设目标,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等都统一规定,忽视了地方高校的区域性和特殊性,在学科分工和互补方面不能很好地协调,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科资源浪费的现象。[4]同时,在学科设置上,地方高校不顾学科基础和办学条件片面追求专业的多而全,而忽视了学科的内涵建设和质量的提升,导致基础学科薄弱、学科设置呈现趋同性和盲目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结构的均衡。

(三)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团队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地方高校学科队伍普遍存在总量有限,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足的问题。师资力量无论是在年龄、学历、职称方面都不尽合理,学科团队创新力不足,学缘结构近亲繁殖现象明显。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环境及体制的因素,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的实践中尚未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学科建设模式,缺乏有效的学科资源整合机制,因而地方高校在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四)缺乏学科专业的预警和退出机制

地方高校由于其历史发展原因,部分学科的方向偏窄、偏旧,一些学科缺乏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与国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兴学科,特别是交叉学科发展比较缓慢;有些重点学科特色明显,但是隐忧也较为突出,如学科研究方向偏陈旧,与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有一定脱节,缺乏新意和前沿性;相关院系之间学科研究方向也存在互相雷同的现象。[5]因此,对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就业率不好的专业应该建立预警和退出机制,调整或取消落后专业招生,调控师资和资源配置,节约出资金和力量发展优势和急需专业。

四、加强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调整的策略

(一)围绕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地区为办学宗旨。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性质,结合区域特殊性和产业急需人才,发展本地区特色学科,这样才能更好地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助力于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同时民族类高校在发展自身特色学科时一定要注意特色学科专业的创立,要在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优化,要有长远战略眼光,不断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寻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学科生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时代和区域发展的要求,提升民族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二)科学规划学科结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近来年,地方高校热衷于建设综合性大学,跟风增设一些本身并无优势的热门学科,片面追求学科的多而全,势必会分散学科专业建设力量和优势,从而导致学科专业缺乏特色,培养质量差,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负面结果。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而更要注重“特而强,优而精”,这也是地方高校在科学规划学科结构时应注意的地方。因此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应当选择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即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道路。新增学科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同时还要兼顾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只有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才有使学科专业之间做到协调发展,支撑有力。

(三)利用国家政策,创新教学和科研绩效考核和评价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助力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

地方高校一般都面临着学科基础薄弱、学科团队水平不高、学术环境不完善、学术与科研经费不足的窘境,尤其是中西部地方学科专业建设落后现象更为突出。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与民委合作共建民委下属高校,但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经费不足和学术环境不完善,制约了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因此,创新高层次与高水平人才引进机制,是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举措。

(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拓宽专业培养渠道

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推广与实践工作。2011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截止到2016年2月,教育部共开展了8期“精品视频公开课”选拨工作。经过5年建设,在“十二五”期间,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陆续上网,共有211门课程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陆续在“爱课程”网和网易等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免费向社会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民族类高校可以充分借助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平台,加强自身相关课程的建设和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此同时,2015年教育部在十三五教育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提到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这些规定对民族类高校以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自身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后,也会成为地方高校提升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五)完善地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预警退出机制建设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扩大了地方高校在办学自主权的不断落实和扩大,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独立性也不断增强。但随着国家在专业设置方面的放权,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盲目设立与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相适应的热门新兴专业,导致专业重复设置,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低下。于此同时,以往地方高校的一些陈旧专业已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也急需调整和更新。因此,完善地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预警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地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依托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根据本校现有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更好地助力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待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新兴专业的设置,要设立严格的新专业设置准入制度,依托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通过专家严格的审批、充分调研,科学认证才能谨慎开设,否则不能设立。对于陈旧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符、历年就业率低的专业,要综合历年市场需求、招生情况、就业率等指标科学判断是否进入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对于停招或撤销的专业,在教育经费、师资投入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并逐步停止。可以说,实施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涉及到人事、招生、就业、国资等多个部门,并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才能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语

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受其区域和经济基础的限制,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在把握好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急需产业,科学设置专业结构、凝炼学科特色,并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深入排查和发现阻碍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障碍,重点要在学科准确定位,学科专业组织和发展模式、教育信息化推广、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创新改革。在学科定位方面一定要遵循为区域服务的原则,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探索跨区跨校联合培养共建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推广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慕课”等形式,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总而言之,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招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等指标,依托国家专业数据库和校内信息资源,科学评估、合理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和专业设置,争取构建一个健康、科学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体系,更好地助力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5-11-05)[2016-04-15].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5/content_500 5001.htm

[2]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6版)[EB/OL].http://www.ishuo.cn/show/181937.html

[3]吴文清,高策.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适配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104-105.

[4]彭爱萍.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要利用地域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7):58-59.

[5]叶芃.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0(5):30-33.

[6]孔建益,杨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J].中国高教研究,2008(2):69-71.

[7]教高厅函[2016]1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6-02-05)[2016-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602/t20160223_230198.html

[8]苏晓云.关于建立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5(1):51-54.

猜你喜欢

特色学科区域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分割区域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区域发展篇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