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路径探析

2018-03-22王慧慧

关键词:利益

王慧慧,胡 建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民为邦之本,这是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真理。“民本”思想、重视人民利益既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党的每一代领导核心坚决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把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一切工作的归宿和核心价值追求,切实关注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生活问题,严格贯彻群众路线,不断探索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执政能力的增强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堡垒。

一、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利益的历史考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并不断赋予其中国特色加以创新发展,其实现人民利益的思想及实践就是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利益及利益关系是人类全部社会活动的基础,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合理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恩格斯也指出:“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1]因此,承认利益的基础地位及其指向绝大多数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了这一理论才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从中国特殊的革命和建设实际出发,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奠定了实现人民利益的政治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做出了许多实现人民利益的论断与行动。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自身及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私利可言,党的一切工作及行动都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把是否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切政党相区别的标志,并将其确立为党的工作作风。他强调:“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2]同时,毛泽东非常注重教育、引导群众,提出要坚决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在领导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各类关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人民的经济、政治利益,确立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初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利益实现的理论与实践。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化人民利益思想及实践。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起点,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儿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在探索实现人民利益的实践中提出了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变革,[3]116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能够逐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邓小平还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他还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372作为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这些理论都是邓小平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独创性理论,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又成功地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体现了小平同志对人民的殷殷之情。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在立足于世纪之交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化发展,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15当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不同于眼前利益、少数人利益、个人利益,也应注意把握人民群众当前的利益,并重视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江泽民强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坚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党和政府最紧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原则。[4]422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要实现人民的文化利益问题。同时,江泽民也看到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关系不断多元化、复杂化,因此他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处理利益矛盾时要兼顾、协调各阶层群众利益;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战略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思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江泽民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并予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发展观点的继承和升华,是一条以人为根本,协调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区域、国内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把人的核心地位和发展的重要性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发展的前进性、不可逆性,注意到了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他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5]58告诫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9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胡锦涛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5]277同时,他还注重改善民生,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标志着党对实现人民利益的认识与实践已逐步走向成熟。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人民利益实现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改革开放大局和民情、党情、国情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创举,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百年目标,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总布局中,提出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四个自信”等理论创新,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实践行动。这些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举措无不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和根本标准的,也是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领导核心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一)全方位推进社会变革,切实维护人民权利和各方面利益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但改革的深度、力度、广度仍在持续扩大,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切实维护并实现了人民各方面利益。

经济上,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好政府作用[6]16;在经济“新常态”下,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吸引大量就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切实推进民生工作,维护了贫困地区人民利益,为脱贫攻坚,缩小地区、城乡差距,建成全面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改革过程中,党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使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同步,使人民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获得应有的利益。

政治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调动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的积极性[6]20;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使其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使党员、干部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政治需求,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同时,党中央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切实巩固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权力对人民负责,权力用于人民。

文化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树立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党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倡导发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民大众提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7]122;把人民的价值追求与国家复兴紧密结合,体现人民意志和价值理念,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中国力量。

(二)严肃整顿党的作风,提高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作风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6]310-314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抓党的作风建设,从中央政治局到普通党员干部都进行了深刻的教育,恢复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以良好党风带动了政风民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信任。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12月在江苏调研时,总书记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专题来研究。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勇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若得不到实现和维护,那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影响。而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离不开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与执政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注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建设成为人民谋利益的服务型政党。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8]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党中央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真理武装人们的头脑,注意补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缺失的“钙”,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决心。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9]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视,注意灌输正确的理论观念,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是体现了古今圣贤与各界仁人志士的愿望和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民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的价值观。[7]2-4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把每一个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为中国梦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增强了每一个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底气和自信,提升了每一个中国人民对国家、社会、个人的责任与追求,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筑起了各族人民为幸福生活团结奋斗的精神丰碑。

三、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路径探索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在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党仍需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从理论创造、制度创新、党的建设等层面为人民利益的实现提供必要保障。

(一)理论创造——人民利益实现的逻辑起点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0]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历史的产物,应随着时代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党关于实现人民利益的思想也是同样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具体利益需求而不断调整、创新,以便更好地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实践服务。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毫无疑问都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大众的意志和价值观念为指向进行的创造,从而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和飞跃,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其次,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研究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指向。再次,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活力,注重用理论武装、教育人民大众,再将其应用到实现人民利益的实践中。

(二)制度创新——人民利益实现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从现阶段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出发,使实践探索与制度制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实现人民利益不仅要落到实处,而且必须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新时期,人民利益不仅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也应包含人民理应享有的健康、安全、绿色的生态利益。经济上,党中央仍需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转型;要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平衡人民利益矛盾,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政治上,拓宽人民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民主权益,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信访、监督举报制度和利益表达、整合机制,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加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文化上,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降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准入门槛,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设施和精神产品;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文化的监管,完善对文化产品的保护制度。生态建设上,要确保人民的生态利益得到实现和维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保障人民生态利益。

(三)党的建设——人民利益实现的根本保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执政党,要回答好、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使党能够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11]只有真正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利益的实现才能有根本保证;只有真正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党的长久执政才能有牢固的群众基础。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的价值指向,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把党的制度建设和思想建党紧密结合起来;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快党内问责制度和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坚决维护制度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党性问题,其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党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必须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下大气力解决党内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问题;要努力改进党内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只有党的作风问题解决好了,人民群众才能信任、拥护党的领导,才能把人民赋予党的权力更有效地运用到人民群众身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

加强党的建设,还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出发,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全党上下,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名党员和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将从严治党的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必须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旗帜鲜明地对人民担当、为人民负责。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1]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EB/OL].(2013-03-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30/c_124478704.htm.

猜你喜欢

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条第二款评注(第三人利益合同)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与西瓜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论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
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动真刀真枪不行
不要让利益侵蚀自主招生改革
斩断“灰色利益链”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