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应对

2018-03-19王仕松

关键词:思潮宣传教育价值观

王仕松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新浪微博自2009年开通以来,带动了以简短的话语、精美的图片和生动别致的表情为传播内容的微信、微电影、微广告等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新事物相继产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微时代。这些新事物具有选择性、对象性、立体性、生动性、及时性等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认知,他们是微时代文化信息传播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用户群,但也出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裁剪、碎片式阅读、信息污染严重、媒介素养遭到挑战等负面影响。面对其价值观尚处于“待成熟期”的关键阶段,微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中国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和发挥网络载道育人的作用,做到以“网”化人、以“网”育人,否则无法抵御腐朽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无法走进其内心世界,更无法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

一、微时代以文化人的内涵与外延

“文”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别是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即感化、教化,使人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有所改变。简单讲,文化与宣传教育的融合即是以文化人。微时代以文化人是指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将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成果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通过网络语言、图片、视频、动漫等形式,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方法来教育、滋养、感染人。微时代以文化人的特点主要有即时性、间接性、渗透性、隐蔽性、滋养性、策略性等。

现行宣传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文化滋养倾向依然比较严重。在大学,重科技、轻人文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应用型、理工科类大学,重视应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未能在微时代第一时间占领网络制高点,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网络德育比较落后,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欠缺等。

二、微时代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面临的障碍

目前,专家、学者及实务部门围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尚处于破题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中存在文化“缺场”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19“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120微时代,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面临如下挑战。

(一)少数大学生主体性缺失,导致消极倦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大部分大学生能积极践行,但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热情,上课没精神,下课没活力,不少人甚至因此患上了“下课沉默症”等;无所谓,就是学习、生活、工作等都无所谓,少数学生丧失了在学业方面追求精益求精、在生活方面克服困难、在工作等方面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切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无意义,有些学生每天手不离机,上上网、聊聊天、打游戏、看小说,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的因此患上 “寝室宅居症”。更有甚者,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马斯洛说:“理想的大学将是一种教育的隐退,使你能试着发现你自己。”[2]183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力亟需唤醒。

(二)宣传教育素材欠生动形象,导致教育效果低下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理念、方式、手段还没有跟上,管好用好新媒体能力还不强。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1]419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存在重课堂理论讲授、轻课下实际践行,重宣传力度、轻教育效果,重传统宣传、轻新兴媒体等现象,对手不离机,喜欢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来了解信息的大学生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素材欠生动形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宣传教育效果低下。

(三)传播方式存在“一高二空”现象,导致信任危机

“不讲究宣传艺术,讳言灾难和不幸,一味强调正面宣传,缺少思想性高、艺术感染力强的精品力作,成为这些年新闻媒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的一大短板。”[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临时性、应急性教育多,常规性、系统性教育少,空话、套话较多,不接地气,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显得很“漂浮”,传播方式存在“一高二空”现象,导致信任危机。

(四)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导致价值取向混沌

微时代到来,世界各国人民间的交流、沟通更加便捷。当下各种思想文化之间交流交融交锋激荡,呈现新常态,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当前高校的社会思潮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主流社会思潮,即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潮;二是非主流社会思潮,如民主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等;三是反主流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改良主义思潮等[4]。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抓紧利用微时代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形式在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上输出非主流、反主流社会思潮,进而对他国文化殖民。“在开放的微博平台上,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网络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各种有关意识形态的观点在网络上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主流思想的地位。”[5]“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国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声音总体偏小偏弱。”[1]419非主流、反主流社会思潮的大肆涌入容易引起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导致价值取向混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可估量。

(五)优秀传统文化欠缺,导致文化自信不足

经过长期积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炎黄子孙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但当代大学生中不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在校期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备考等级证书以及相关行业资格证书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最多是选一些学校开设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公共素质选修课,课下真正愿意主动花时间去阅读经典、欣赏美文,提高人文素养的比较少,不少学生传统文化缺失,导致文化自信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34在微时代,大学生喜欢通过发微博、微信的方式吐露自己的心声,我们应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在承认大学生思想多样、包容价值差异的前提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大学校园文化为载体,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微”化人、以“微”育人。

三、微时代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逻辑进路

(一)用什么“化”:从亲和力、认同感两方面确立以文化人的基本维度

1.改进微时代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建交互平台,增强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亲和力

第一,要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出发,将思想教育融入其现实学习生活就业中关注的问题 。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挂在墙上、印在纸上、说在嘴上却迟迟落实不到行动上的“一高二空”宣传教育现象,依托微博、微信、QQ等宣传教育新平台,“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1]121,适时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第二,要适时改变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话语体系。借助生活化、网络化、时尚化语言等非主流语言,善于发现、总结和吸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资源,联系现实问题,“充分展现对文化冲突调适的民族性,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将中华民族中的精神标识融入话语体系中,促进主流话语的创新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7],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性、求知欲。

第三,宣传教育者要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对学生进行硬“灌输”的姿态。充分认识到在微时代自己不再是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有时学生了解的信息比老师还多,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宣传教育者都应该放下身段,以平等、谦和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赋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权利,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实现以文化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效率提高的初衷。

2.掌握微时代网络传播工具,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升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认同感

“据调查,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接近100%,只有不到20%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低于1小时,超过1/4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甚至有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五六个小时。”[8]微时代,上网搜索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和消遣娱乐的重要平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6]34设计并掌握方便快捷、生动活泼的网络传播工具,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发挥文化载道、育人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比如建立专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网站、微博、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朋友圈、QQ群等,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增强对大学生的感染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地认知、认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价值观自信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

(二)“化”什么:从培育好引领者、接受者两方面加强以文化人的主体建设

1.引领者要克服微时代本领恐慌,增强文化自觉、价值观自信,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在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多元文化、复杂形势,各种舆论场意见纷纭,似乎有湮没主流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的趋势。”[8]在微时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者,首先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宣传教育者平时要多读经典,多领悟,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同时要不断学习新思想,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游刃有余,感化、熏陶他们。

其次,要快速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舆论宣传工具,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下,特别要形成一支政治敏感性强、媒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微博和微信大“V”及“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化。

最后,面对微时代海量信息的冲击,宣传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及时发声。“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1]427,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2.丰富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性,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9]。微时代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牢牢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积极创建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首先,加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将校园微信公众号在校园网主页、食堂、寝室等公共场所公布,要求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各班班长、团支书必须主动加入,并在班级宣传,呼吁同学主动加入。栏目要丰富多样,宣传要生动活泼,日常宣传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如可设计“微团课”“微党课”等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同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即时传播社会热点、时事焦点,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其次,在发挥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建设。即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专栏,在线播放名师、专家、学者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程视频,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等,形成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隐形教育模式。

(三)如何“化”:形成四位一体的以文化人“微”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机遇,新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各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行为中,其力量是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不具有的。”[10]

多管齐下,守住“微”阵地。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舆论宣传部门等要针对微时代的特征,落实中央的权威论述,出台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占领“微”阵地。其次,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央及相关部门决策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细化,用校园文化充实“微”阵地。最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渗入“微”生活。可围绕世界读书日、建党日、建军日、国庆日、宪法日、传统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载体向大学生推荐一些精品力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线上线下联动,共享“微”环境[11]。一要制度化,如在校内定期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利用假期在校外参观博物馆、红色圣地,走访身边先进人物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实效化,利用新媒体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利用好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调动每一位大学生的积极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共享“微”环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价值观自信。

加强监管,坚定正确的“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任何时候都不动摇。”[12]要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网络空间,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净化网络环境,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坚定正确的“微”舆论导向。同时,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自觉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微”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思潮宣传教育价值观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