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8-03-08李兴鸿冯裕容贺应琼黄秀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胃镜食管癌染色

李兴鸿 冯裕容 贺应琼 黄秀军

临床中上消化道癌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等[1],据资料统计,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2]。近年来,放大胃镜作为新兴的检测技术能更好地判断病变范围和肿瘤浸润深度,因而该检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3-4]。本院通过对近3年收治的129例白光胃镜拟诊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129例,其中女性患者57例,男性患者7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7±6.1)岁;其中白光胃镜疑似胃癌患者88例,疑似食管癌患者28例,疑似十二指肠癌患者13例。研究对象排除明显可确诊的上消化道癌,并排除有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病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参与研究前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对患者疑似病变之处进行放大观察,在此基础上利用fice电子染色进行深层次检测,观察病变组织的表层结构、毛细血管形态及黏膜微凹凸变化。以上操作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行活体组织检查,取病变标本后送至本院病理科检验,以临床病理检验结果为标准评价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临床病理检验结果比较

白光胃镜拟诊早癌129例, 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早期上消化道癌79例,良性病变50例;以取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检验出早期上消化道癌87例,良性病变为42例;根据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以及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公式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式的总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803),见表1、表2。

表1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病理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例

表2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病理检验部位分布及结果比较/例

2.2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临床病理检验的浸润情况比较

内镜下早癌定义为未侵犯固有肌层,适合行镜下黏膜剥离(ESD)手术者,2种方法累计判为上消化道癌共87例,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早癌为66例,病理诊断早癌为70例,其余17例为浸润癌,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总准确度达91.21%,kappa系数为0.876。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出的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及早期十二指肠癌的浸润发生率低于临床病理检出率,但经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4>0.05),见表3。

表3 表3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临床病理检验早癌及浸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手术得到患者的认同,也来越多的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弃外科手术治疗,而选择内镜下治疗。目前临床常见的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方式有超声内镜、色素内镜及放大胃镜等[5]。临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肿瘤浸润是影响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若能准确诊断出肿瘤浸润程度对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6]。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

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更为先进的胃镜是放大内镜,它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检查方法,由于其具有器具体积小、方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使用,其临床使用的优势有操作简便、舒适自如、安全卫生及扩展视野[7]。尤其配合fice电子染色则可以再现微小血管和粘膜表面的深层次结构,有利于观察组织表层结构,毛细血管走向,如实反映黏膜微凹凸变化,具有丰富血管的精细图像,对消化道的诊断是非常有益的,可分别适用于观察食道、胃、结肠部位的早期肿瘤病变[8], 如胃癌在fice电子染色下的特征性改变是胃体部小凹呈条文状、网络状,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局部微血管不规则,真毛细血管网消失[9]。本院通过对129例白光胃镜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的临床检验效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

研究发现,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结果提示,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对于上消化道早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报道内容相近[10]。

研究表明,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及早期十二指肠癌的浸润的检出率较高。本研究发现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度达91.21%,结果提示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诊断肿瘤浸润的效果较好,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11]。

本研究发现,通过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可观察到上消化道早癌病灶组织与周围黏膜组织颜色对比鲜明,并伴有血管扭曲变形,部分血管网破坏,结构紊乱。此外,还可观察到病灶表面腺体的凹凸结构异常状态,早癌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分明。因此,临床采用放大联合fice技术有助于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从而发现一些在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病灶,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以提高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此外,本研究发现,临床对于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在波长的选择上,fice染色波长较短(400~420 nm)的光波观察微血管形态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且安全可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而且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1] 曾海龙,张正坤.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7(4):134-136.

[2] 钱丽佳,李玉明.放大内镜下人工智能电子染色及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微循环,2009,13(6):621-623.

[3] 陈函清,潘文胜,金冠福,等.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1):1134-1137.

[4] 时然然.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3):394-398.

[5] 李雪平,惠起源.内镜下染色技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23(1):25-27.

[6] 殷桂香,王贞彪,乔进朋,等.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86-188.

[7] 李腾飞,刘鹏飞,叶 武,等.颜色定量分析在色素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6(12):134-135.

[8] 赵九龙,杨 帆,李兆申.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筛查和精查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7(5):99-101.

[9] 郑 雄,孙 颖,胡梅洁,等.放大内镜联合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4(12):1641-1644.

[10] 张 平,汤绍迁,袁丹江,等.电子染色内镜系统选型指标的决策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12(1):217-219.

[11] 胡海一,张澍田.重视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与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21(3):177-179.

猜你喜欢

胃镜食管癌染色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