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中数学课程建设中数学建模的研究

2018-03-05唐以章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积极意义数学建模课程建设

唐以章

摘 要:数学建模是指对抽象的或者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数学模型建立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多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或者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数学建模多出现在教师或者学生对知识或者题目分析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数学建模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建设;数学建模;积极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主要的课程,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进一步延伸,与初中数学相比较而言,高中数字难度更大,其思维的抽象性也更强。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更新思想。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在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数学建模是新课改后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使数学建模的益处尽显。

一、高中数学课程建设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1.运用数学建模,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本就是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研究与探索,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倘若教师一直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便会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学生之便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强,但是高中数字较之前阶段的学习难度较高,倘若学生对其毫无兴趣,那么将无法享受高中数学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建设中采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教师以特有而又新奇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便自觉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對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而对于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师不应直接为学生出示图形讲解,而是给出立体图形让学生独立画出。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讲解,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主动参与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运用数学建模,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同样,高中数学学习也是如此。面对抽象性较强的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对于部分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单凭学生个人的力量有时并不能快速、有效地探究出解答方式。而采用数学建模这样的方式,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探讨、取长补短,便会相互学习,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不断培养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快速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时,其中涉及画出组合图形的三视图,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现有模具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交流,思维方式彼此渗透,既探究了最终结构,又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了他人的长处,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运用数学建模,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逻辑思维更具抽象性的高中数学学习,倘若学生只是采用死板而有限的方式去分析,那么学生的思维便会形成定式,毫无新意可言。因此,采用数学建模这一方式,学生不断转换思维方式,借助其他事物来辅助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不会只局限在所学数学分析方法之中,而是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开放,从而培养了其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观图的画法”时,教师培养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其直观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一种方式,而是应当给予学生相关图形,首先让学生自主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样一来,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学生解答后,教师为学生讲授已准备好的内容,这样便使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不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结语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对于学习同样也是如此。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打开其思维方式,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数学建模是目前在各个领域不断运用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的使用有效打开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运用这一方式,使其成为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助手,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亚平.高校数学课程建设中“数学建模”的角色剖析[J].文存阅刊,2017(6).

[2]杨俊瑛.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6(8).

[3]尹德俊.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数学建模课程建设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