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刍议

2018-03-05张宏宇韦惠文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院校

张宏宇+韦惠文

【摘 要】本文论述文化多样性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要求,提出民族院校要正视文化多样性存在的社会事实,充分利用其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充分汲取各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之精华,把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研究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把课外加强学习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将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与校园活动相促进,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内容与完善管用有效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管用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机制。

【关键词】民族院校 民族团结教育 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43-02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其深层结构中潜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为在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提供了认知上的丰富源泉。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多样性存在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客观要求,又要认识到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文化认同对民族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文化多样性是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要求

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宗教、艺术、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包括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的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从而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特征。不同的文化传统往往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新时代下民族院校进一步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特殊要求。

(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坚持“和而不同”。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需要在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论述,树立无产阶级政党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理念。民族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其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掌握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实际,正确看待不同民族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加强交往、团结与合作,真正树立起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思想观念。

(二)要面向客观存在的更为复杂的多样的社会文化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诠释。少数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的产物。民族伦理道德教育是维护民族地区和睦、安定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中的爱国、团结思想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中的爱国、团结思想教育,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唇亡齿寒、相依相存、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深切了解其民族情感。通过教育,民族院校学生应做到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三)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保障机制。对民族院校而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要尽可能地与各民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相适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任务。由于各族学生在思想素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导致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氛围的营造方面,较之于其他部门和机构有其特殊意义。因此,民族院校应努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机制,使大学生在了解、尊重各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更加密切地联系各族群众,营造良好氛围。

(四)要借助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约束力确保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在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育的各项内容和任务要根据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普遍性要求与各民族师生的特殊性需要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师生员工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督促和检查工作的同时,借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约束力,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纵观我国民族院校的发展轨迹,其“使命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服务”。因此,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问题,这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推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汲取各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之精华。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对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其不断丰富和充实的学习内容真正融入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统一师生的思想,增强他们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胜信心。

(二)把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研究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民族院校是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研究基地,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把学习研究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深入民族聚居地区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相结合,为党和国家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正如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体系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民族院校只有把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解决各族师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和谐团结与发展。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新“一主两翼四环素,多元一体六结合”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等方式来准确把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从而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endprint

(三)把课外加强学习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相结合。民族院校肩負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使命,通过长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在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方面有着相对集中的学术资源。民族院校要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典籍资料,多角度地用历史的眼光、国际的视野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新学习观念,积极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民族院校有利的学习条件,做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普通群众学。

(四)将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与校园活动相促进。民族院校除开展正常课堂教学外,应结合少数民族丰富的、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财富,以专题社会实践、讲座、演讲、征文竞赛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民族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使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在活动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氛围。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坚持“两个服务”的办学宗旨,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学生活动中,特别是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暑期“三下乡”等活动,注重开展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内容与完善管用有效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根植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把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育活动更贴近于各民族师生的生活实际,以利于促进教育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而在健全和完善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要密切结合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际,透过文化多样性的维度,全方位、多视角地检验学习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民族院校综合办学能力长期受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族院校只有立足实际,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整套管用有效的教育实践机制,以更有力地推动民族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汤因比,敏紫.文化概念和定义述评[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5(5)

[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钟海青.民族院校的使命[N].光明日报,2013-07-10

[4]马启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我国的民族政策[J].求是,2010(23)

[5]龚永辉.一轴两翼,多元一体——“民族理论政策”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简介】张宏宇,博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教育;韦惠文,广西民族大学人事处处长,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院校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网络自制剧及其文化多样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