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城镇道路节点景观改造设计探讨

2018-03-04孙百宁胡大勇

绿色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

孙百宁 胡大勇

摘要:指出了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是进入青村镇的重要景观通廊,南奉公路与团青公路道路交叉口节点区域,是提升青村镇环境品质的重要城镇道路节点。为了展现青村城市风貌、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完善道路配套设施、构建城市绿道系统,对该项目地块进行了景观改造提升。着力于解决景观改造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雕塑设计等内容设计了青村镇城市门户空间;同时,也为绿地使用者着想,设计建造了展示青村镇桃源之境的形象路口。

关键词:城镇道路;节点景观;提升桃源画卷;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1-0253~04

1 概况

南奉公路是横穿奉贤区的省道,由于奉贤城镇发展较快,又有上海绕城高速分流货运,南奉公路实际已成为奉賢区的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40~50m,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区段总长度约39km,现状道路景观以路南北两侧绿化带为主,机非分隔带绿化为辅,道路交叉口节点区域总体效果一般,有待于进一步改造和提升。

基地坐落在奉贤区镇区东侧,距离奉贤区政府6.5km,具体位置为南奉公路与团青公路交叉口区域,由东南(大)、东北(小)两个地块组成,平面呈楔形,南北总长233m,东西垂距96m,总用地面积约10000m,,规划将其建成为具有一定品位的城镇街旁绿地。基地北侧邻近某自然村;东侧为小型河道,有小桥一座,名为张车桥;东南侧与村民桃园紧靠,地形较为平坦,略向河道倾斜(图1)。

2 基地内部景观分析

经现场踏勘,可知南奉公路道路两侧行道树以香樟、水杉为主,绿化品种较为单一;绿化养护管理不佳,园林树木较杂乱,园林花卉与色彩应用较少,与周边的环境混杂;高大乔木株距太小,群落搭配不合理;基地缺乏地形塑造和竖向层次;景观内容匮乏,缺乏文化特色,南奉公路、团青公路交叉口的车辆较多,辨识度不佳,无法给车辆里的人们留下深刻的景观印象;基地内未修建人行道,交通线路不明确,行人安全存在问题。

3 外围景观环境分析

基地东北侧紧邻浦南运河的水系生态廊道,经现场踏勘,发现张车桥下有水獭在河里戏水,公路两侧林带多种鸟类活动频繁,外围生态大环境良好;基地东南侧为桃园及堆场空地,无大型建筑及复杂的市政管网干扰,相对容易起坡造景;基地附近分布有若干村庄,500m内有养老院一处,存在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基地附近沿路多为第二产业分布,诸多工厂的产业工人有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精神调节的需求;道路交叉口有红绿灯自动控制系统,多方向车速均低于道路设计车速,便于过往人们观赏基地风景。基地附近上档次的街旁绿地比较匮乏,需要在关键节点处,增设亮点,满足城镇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及景观风貌需求。

4 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基地内部景观、外围景观环境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景观提升策略:①增加种植设计品种,丰富种植设计的空间维度,强调色彩和季象变化;②通过塑造交叉口标志性景观,突显乡镇特色,提升节点形象品质,给路过的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③从设计阶段就注重细节,为后期养护管理提供便利;④调整大乔木的间距,采用经典群落搭配,让景观节点亮起来;⑤抬高基底地形,丰富总体竖向景观层次;⑥道路断面增加层次,增加入行道和街旁绿地内部的绿色健身步道,满足附近居民和工人的游憩健身需求。

5 设计主导思想

以展现青村镇城市风貌、完善道路配套设施为目标,依托青村桃乡的文化底蕴,延续“世外桃源里,一朝览古今”特色小镇主旨,以团青公路路口作为桃文化的展示窗口,将青村特色元素全程融入南奉公路的桃源画卷。

6 设计内容

6.1 景观结构

规划设计制定“一心、两功能区、三条路径”多向辐射型景观结构。“一心”为一个视线观赏核心;“两功能区”为门户地标观赏区、健康休闲活动区,两者南北呼应;“三条路径”为观桃小径、休闲花径、慢跑绿径。观桃小径和休闲花径为外向型景观游赏路径,慢跑绿径为内部游赏路径,可以与休闲花径形成闭合循环路线,为开展体育锻炼的人群提供便利。

6.2 景观设计

挖掘青村桃乡文化,呼应“世外桃源里,一朝览古今”特色小镇主旨。以竖向设计为基础,配合园路的穿插,将绿地的空间骨架搭好,然后按照乔木、灌木、地被、草本,逐次进行种植设计,对原有的景观加以提升改造,再结合铺装衔接、小品雕塑点景、照明辅助,形成美好、灵动的街旁园景(图2)。

基地主要景点布局有四处,分别是“乐桃”雕塑、茂林秘境、陌上芳菲、青熙桃韵。以下介绍详细景观设计。

6.2.1 竖向设计

设计首先运用辅助设计软件对现状基地地形进行模拟,采用地形设计等高线法与高程控制点标注相结合,制定出地形制高点及其它地形土丘。观桃小径围绕“一心”形成一个地标土丘,成为门户地标观赏区的基底;健康休闲活动区则由慢跑绿径和休闲花径相搭配,把竖向空间划分为五大区块和五处地形土丘,其中,两处制高点高程为6.9m,比东部边缘的4.5m高出2.4m,起到了明显的视线分隔作用。

上述五处地形土丘总体上注重空间艺术布局,既有呼应,又各具特点,时而卧如岩松,时而山势陡峭;时而左右逢源,时而对景神怡,总体上做到了节奏舒缓,主体突出。同时,竖向设计考虑排水工程雨水口的布置,预留好平面位置,便于基地的雨水排除。基地土方工程填方1000m3,挖方550m3,土方量相对较小,总体遵循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

6.2.2 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分为两个区域:即门户地标观赏区和健康休闲活动区。

“门户地标观赏区”位于进入青村镇的对景展示面,以人行道为依托,前景采用草坪(矮生百慕大+黑麦草)过渡,中景采用金桂、鸡爪槭、桃树做衬托,香樟、朴树等大乔木做背景,将视线吸引到节点雕塑——红色的“乐桃”雕塑上,形成开阔大气的视觉感受,同时保留现状优良树种,最大限度减少移植费用,将现状杜英、金桂、桃树、广玉兰融合在整体景观中。

“健康休闲活动区”的外部空间因地制宜保留部分优良树种,补种骨干乔木及色叶树,种植富有层次的花灌木及地被,打造连续、充满活力的景观空间。内部空间采取自然式种植手法,将植物后退,打造开阔的空间环境,在以现状水杉、常绿香樟为背景林的同时,外部空间配置桃树及金桂,起到点缀作用。健康休闲活动区由“茂林秘境”、“陌上芳菲”、“青熙桃韵”三处重要景点通过道路连接有机构成,种植设计各具特色。

“茂林秘境”景点以保留现场雪松、香樟、银杏、水杉为主导构思,在下垫面配置金桂和春鹃,形成茂林参天、形色兼备的游览体验。“陌上芳菲”景点位于基地南部,是前者的对景,主要保留了现状加纳利海枣树、乐昌含笑、池杉、乌柏等观叶、观枝树种,增加配置了中间层次的鸡爪槭、东京樱花,沿着人行道布置了香樟、朴树和金桂,下垫面则由春鹃、红花檵木、黄金菊、茶梅、粉黛乱子草、红花酢浆草搭配形成色彩艳丽、芳菲夹道的花境景观效果。“青熙桃韵”景点位于地块中部,靠近道路转角的位置,主要随坡就势,配置了朴树、金桂、桃树,保留整理现状的水杉及香樟,把香樟、金桂作为常绿背景及中景,连绵的桃树作为前景,时而郁郁葱葱、时而三五成群、时而大气孤植、时而落英缤纷,形成以“桃”为主题,飘逸浪漫的“世外桃源”景观。表1为种植设计时重点选用的植物。

6.2.3 雕塑设计-“乐桃”

雕塑以桃为主题,材质选用钢板焊接成立体造型,艺术刻画为抽象的桃形轮廓外框,外部喷涂红色氟碳漆,交错摆放于视线汇集处,设计总宽4.3m,高4.6m,布置在高5.9m的地形土丘上部,其体量适中,造型独特,展现出不同角度、不同造型的变化。雕塑整体造型与桃子的立面造型神似,又犹如跳跃的火焰,象征热情好客的青村人民。

“乐桃”雕塑展示出青村镇“奉贤桃乡”的产业特色,增强了路口节点区域的地标特性,进而增加区域景观辨识度,提升了文化品质(图3、图4)。

6.2.4 设施小品设计

设施小品的造型均融入新中式元素,色调以深暖色为主,运用简单的线条寻求与节点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效果,在细节上凸显青村桃花源式田园生活的品质。本节点设施小品包含垃圾桶、座椅、燈具。

垃圾桶的布置主要根据基地南北人流走向及出人口分布而定位,本身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加以取舍选型,材质要求坚固、耐用、美观。

座椅选用色泽质朴、温暖坚固的塑木材料,同时考虑人体工程学设计及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尽量按健身休息需要,布置在慢跑路径两侧,便于人们在体育锻炼疲劳后就近休息。

灯具设计是实现绿地景观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考虑它与基地的整体景观风格的协调,第二考虑青村镇的特色文化的融入,第三考虑维护的便利及坚固耐久。设计最终选定了古朴、简洁的景观草坪灯作为前景点缀,同时选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的泛光灯作为园路及人行道沿线的主导光源,两者相互搭配,营造出柔和、典雅的夜景效果。

6.2.5 铺装设计

节点设计中采用三种铺装:即红色透水沥青、建菱砖、透水砖。慢跑道主要布置在基地南部,平面呈“龙爪,,形,主线总长188m,支线长分别是19.1m和36.5m,与人行道平顺衔接,材料选用红色透水沥青,既有利于地面雨水的排除,也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相吻合,同时为了方便体育锻炼的市民辨识,采用醒目的地面黄线提示了慢行系统的走向;道路铺装为人字铺建菱砖,这种铺法坚固耐用,并按照道路设计规范及无障碍设计规范,布置了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基地北侧人行道总长108m,南侧人行道总长243m;局部小型场地铺装采用灰色工字铺透水砖,平面呈半圆形,成为慢跑道和人行道的过度空间,总体景观效果清新自然(图5)。

7 设计难点

7.1 保护和利用现状植物

基地现存密集的水杉、香樟、加那利海枣等大乔木,慢跑路径的线形设计既要优美自然,又要符合实际,设计师现场数次踏勘,最大限度保护并利用现状具有景观价值的树种,减少不必要的生态破坏和资金浪费,然后结合地形改造、景观廊道的取向、建筑小品及设施的摆放要求,反复琢磨方案图纸,几经修改,最终确定设计线路。

7.2 基地现场资料的整理工作量大

由于甲方提供的地形图测绘资料信息有限,基地现状园林植物分布情况以及基地内部的工程管线分布情况,必须现场核对和补充,这些要求设计师对场地有深人的调查和记录,并且按照工程进度,随时跟进调整,以获得最新的设计信息支撑。

7.3 协调解决社会矛盾问题

部分村民的房屋距离设计土丘比较近,不愿意看到自家建筑的通风、采光及原有风水遭到破坏,要求降低背景挡土墙的设计高度,设计院代表与甲方领导及住户三方现场协调,记录各方意见,现场调整竖向设计,把土丘制高点往道路路面方向前压,降低挡土墙高度至1.2m标高,并在挡土墙勒脚部位预留引水明渠,解决排水问题,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门前积水问题妥善解决,从而顺利实现了基地整体景观效果。

7.4 设计对施工预判

基地受到现状高大乔木影响,施工界面较窄,重型机械无法驶进基地中央施工,部分方案还要先与有经验的景观建造师协商施工组织设计,作出施工预判,然后绘制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草图,把土方、竖向、园路、种植、设施等多种工序综合协调起来,再去推敲完善设计方案,使得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严谨、科学。

8 结语

南奉公路、团青公路交叉口节点景观改造设计是上海城镇道路景观工程设计的新生案例,它无论对于青村镇还是奉贤区,都极具代表性。从项目开始的现场踏勘,到概念方案设计,到方案深化,再到最后的施工图设计,每一步都遵循生态设计理念,从基地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提出科学的提升设计策略和主导思想,把基地的总体景观构架和布局做好,继而以竖向设计为骨架,种植设计为核心,对基地加以重点改造,形成画龙点睛的主题景观和亲切宜人的休闲、游憩环境,再辅以雕塑设计、设施小品设计及铺装设计的点缀和完善,最终收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浓郁的特色文化旅游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T91—2017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420~2007(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858—2013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437—2007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胡大勇.上海保障房景观设计任务书模板探讨[J].住宅产业,2017(4):54~58.

[6]武林.城市绿地发展改造——宁波三江六岸启动段绿地改造工程[J].上海建设科技,2015(3):53~55.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
西塘古镇文化旅游形象提升研究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以旅游开发整合烟台市开埠文化的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议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