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信传国之文化

2018-02-25胡尚秋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中华民族民族

胡尚秋

(重庆市第八中学)

文化是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文化不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一个人缺失了文化之后,就会心理脆弱,精神意志不坚定,思想容易动摇。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之钙”。身体缺钙,容易腿脚抽筋,四肢乏力,而精神缺钙,人就会迷失方向,迟早要垮塌下来。我们时常会这样评价一个人“没文化,真可怕”,而没文化并不是真正的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文化的不自信,尤其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自信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肯定,是一种良好健康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意识。自信常常表现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某件事,自信能激励我们将事情做得更好。对外,自信是一种精神风貌;对内,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赞许。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自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由历史文化传统养育出的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自知,具体表现为清楚历史文化的来源、发展、特点及趋势。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是助推文化发展进步的前提。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与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充满自信。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以自信传国之文化,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必须要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以自信传国之文化,要做到不忘本来、正本溯源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固有的根本,也都能够从其孕育的人中看到身影。一旦文化失去了根本,就等于河流没有了源头,文化就会丧失。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母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深埋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是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显著标识。中国传统文化不但滋养着中华民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闪耀在世界文化之林,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罗素曾经对中国文化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品质对于当今世界十分重要,如果全世界能够采纳中国文化,世界就会出现更多的祥和与欢乐。”罗素的评价已经被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的行为所验证。国内的“国学热”、国际的“中国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以自信传国之文化,要做到吸收外来、弘扬文化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与世隔绝的,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不断从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越是文化不自信,就越将本国的文化与世界文化孤立,排斥外来文化,故步自封,这样本国文化迟早会消失于世界文化之林。反之,越是文化自信,就越能对外来文化以积极的态度在交流中实现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元多样,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在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只有融合世界各国文化之所长,才能使本国文化更好地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广泛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例如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广泛吸纳了佛教文化和西域文化;宋明时期,中国文化又广泛吸纳了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我们更应该张开双手拥抱外来文化,以博大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借鉴和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

三、以自信传国之文化,要做到着眼世界、放眼未来

要知道,我们的文化自信绝不是空中楼阁。文化自信的基石就是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中国社会发展又保证了中国文化的进步。我国文化自信不仅源自我国历史的悠久与辉煌,更需要着眼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首先,要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趋势下把握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文化在世界产生更广泛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能够集思广益、集中精力举国办大事,中国近几十年国家兴旺、文化兴盛的源头在哪里?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文化开放,创造无愧于历史的中国文化。最后,文化自信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网络信息为文化发展提供新的载体,我们应该把握这些时代特征,发展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以自信传国之文化,不忘本来、正本溯源,吸收外来、弘扬文化,着眼世界、放眼未来,推进中国教育事业进步,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蔡后奇,洪晓楠.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实践诠释学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7(11):22-29.

[2]徐奉臻.“文化自信”的定位内涵及功能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7(10):7-11.

[3]梁春武.用文化自信讲好精彩中国故事[N].人民政协报,2017-04-10.

[4]韩震.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三种根基[N].北京日报,2017-02-13.

[5]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