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也要倡简
——马之先老师《文言文两篇》教学赏析

2018-02-22花友礼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后羿文言文环节

花友礼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浸润着民族智慧和精神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文言文,这也向我们一线的教师传递了一个信号,即要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度地渗透课外文言文的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经典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日,在第四届安徽省小学语文校长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安徽省特级教师、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马之先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两篇》(《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马之先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扎实的朗读指导,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环节简化,层层递进

马之先老师倡导“简约语文”教学,他强调教学环节要简化,语文教学要做减法,要切实压缩教学环节。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教学《文言文两篇》,马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迁移运用—背诵积累。环节非常简洁,不枝不蔓,而且每个环节之间既独立又紧密相连,循序渐进,层次递进。

整体感知环节,马老师让学生背诵所积累的文言文,说一说知道的神话故事,然后直接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两篇与太阳有关的文言文。”接着,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深入理解环节,马老师只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他是怎么做的呢?这个神话的结局如何?教学指向非常明确,紧紧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迁移运用环节,马老师介绍《后羿射日》选自《淮南子》,并简要介绍《淮南子》一书,然后话锋一转,就引入了《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教学,语言非常简洁。背诵积累环节,通过朗读感受夸父的精神后,马老师就让学生尝试背诵。整节课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每个教学环节要求都很明确,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智慧。

二、指导有法,效果明显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个难点,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习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教之以“法”?马之先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马老师先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强调人名、地名、动物名称和表示时间词语都不必翻译。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意思就容易多了。他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时,提示学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练一练。如此,不仅降低了难度,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说过之后,他又要求说得再简单一些,既体现了“简约”的教学方法,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马老师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他引导学生体会从后羿和夸父这两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中华文化最深层的追求,效果十分明显。马老师指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尝试背诵,学生当堂就能背诵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练习背诵等多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是指导有方,训练得法。

三、以读为主,教法得当

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文言文教学更要以读为主。安徽省教科院吴福雷老师也强调: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体现“读”占鳌头,读要贯穿始终。马老师在教学中尤其重视朗读的指导。他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这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马老师让学生按照停顿和节奏进行练读,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并适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要读出停顿。读准了停顿,就能初步理解它的意思。”接着马老师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言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马老师不刻意牵引,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在深入理解课文时,他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质疑: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呢?课文上是怎么说的?感受“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引出“后羿又是怎么做的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马老师再指导学生读出后羿的气势显得很轻松。马老师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时刻鼓励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如:“谁愿意读一读?”“谁还愿意读?”“我们一起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促读,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积累语言。至此,熟读成诵,水到渠成,真正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马老师的课,让我们领略到读书的三重境界:初读,读懂文章,疏通文意,读得正确流利;精读,读出内容间的联系,读出节奏、情感;诵读,读出文本的情趣,领悟到文本的主旨,读得声情并茂。这也正体现了课标强调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四、群文阅读,教学有效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群文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更能将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应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更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的量和阅读的速度,它的成功与否与群文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把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的一些文章放在一起,则会影响课堂效果。马老师教学这两篇文言文,上课伊始,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两篇关于太阳的文言文,它们都是神话故事。”虽然《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这两篇文言文属课外阅读材料,但这两篇文章长度适宜,难易适中。在课堂教学的处理上,马老师并不是将两篇文章同等对待,而是有所侧重,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后羿射日》,留给《夸父逐日》的时间仅有10分钟,让学生用学习前一篇文章的方法学习后一篇,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篇带多篇,注重一课一得,不贪多求全,体现学习过程的由扶到放,重点突出,教学十分有效。时间紧、任务重,然而学生学得专注,热情高,且能当堂背诵。

马之先老师的古文教学,立足课堂,融传统于课堂教学之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好地诠释了“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体现出的简单、朴实,不仅大气,又彰显了智慧,是一种气质、一种风格。简约,并不简单。马之先老师的古文教学给予我们一线教师诸多启示。

猜你喜欢

后羿文言文环节
后羿射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后羿射日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会背与会默写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