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让故事更可见
——《牛郎织女》教学及点评

2018-02-22执教张立华点评张宏军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伏笔牛郎织女牛郎

执教/张立华 点评/张宏军(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第四单元第13课。

【设计理念】

所谓“故事”,更多的是对以往发生事情的回忆,讲故事的目的一般在于对某个观点的验证或者某个观念的强调,因此,单纯的故事,其实还只是一种表象。然而,当故事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后,对故事便提出了“自己能说话”的要求。故事如何能自己说话?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悬念的设置。有悬念,自然就有解悬,在设悬与解悬之间,故事的意义便会在听众的心灵中自然流溢出来。一般而言,故事设置悬念包括情节方面的悬念、伏笔方面的悬念以及修辞方面的悬念。

一设悬念——情节曲折想象好

1.这个民间故事篇幅比较长,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情节。我们来看看故事主要有哪些情节。试着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个故事的情节。

2.交流,板书。

3.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也发生着变化。说说看。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故事情节有什么特点?(一波三折 曲折生动)

4.请大家快速记忆故事的情节。

5.根据故事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6.要讲好故事,还要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这个故事中,从哪里开始,故事发展急转直下,牛郎织女的命运发生了巨变,令人揪心?(从王母娘娘抓走织女,故事进入高潮部分。)

我们先来看看抓走织女前牛郎织女的生活。指名读。牛郎织女生活得怎么样?

出示:从此,牛郎在地里……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在古代,老百姓认为幸福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是的,人们的要求并不高,男耕女织,生活衣食无忧,是一个方面。“好”字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看来,有儿有女,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7.再看看织女被抓走后,牛郎织女的命运怎样。

出示:从此以后……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牛郎织女的结局怎样?此时什么心情?“只能”一词不仅表现了牛郎织女的无奈、不幸,也表现了王母娘娘的冷酷无情。

8.王母娘娘是怎样抓走织女的?请默读第9自然段,圈画出表现王母娘娘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词语。

危急时分,织女只说了一句话——“快去找爸爸!”重要的话说一遍吗?这样喊,更有讲故事的味道。

9.同学们真会想象。讲好故事,就要展开合理想象。王母娘娘为什么一定要抓走织女,拆散牛郎织女?她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织女啊,________________。”

王母娘娘当时什么语气,什么手势?

10.练习讲故事。主要讲抓走织女这一情节。第二位同学在讲故事时,要说一说,在第一位同学讲故事的基础上,有什么值得借鉴和改进之处。

【点评:所谓记忆,就是对生命之流中某个特别的地方的回忆。有了特别的地方,记忆才能按图索骥,从而到达这个地方,并形成回味。所以,讲故事一定要能够在直线前进的时间之流中,设置不一样的情节,这样,听者就会形成某种记忆和回味的快乐,从而使故事对听者产生“生动”的感觉。本环节,教者采用了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悬念感。一是,让学生感知情节图。那弯弯曲曲的情节图,从直观上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使故事有了神秘感。二是,对比牛郎织女以故事高潮为界的前后生活,震颤了学生的心灵。三是,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己制造故事的悬念,并且自己沉浸到故事当中,从而进一步体味故事,获得快感。三个步骤,从表入里,从故事到心灵,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越来越高。

二设悬念——伏笔自然暗示妙

1.人们之所以爱听、爱讲这个民间传说,除了情节曲折生动外,它一定还有其他的奥妙,我们接着去探秘吧。这是老牛临终前的嘱托。

出示:“我不能……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同学们头脑中一定有很多问号:皮剥下来留着干嘛?什么紧急的事?披上皮有什么用?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前后衔接得十分自然,引人入胜。

2.文中还有没有伏笔啊?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出示: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舔舔他的手呢。

牛郎对老牛特别关心,照看周到,体现在哪里?

牛郎为什么对老牛这么好呢?心地善良的牛郎精心照料老牛,和老牛相依为命,为后文老牛报答牛郎埋下伏笔。

3.牛郎为什么能遇见织女?

出示: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老牛是民间传说中的神性人物,它在这个故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牛告诉牛郎在树林里,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为下文牛郎织女相识相爱埋下伏笔。

【点评:故事吸引人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其优美性。所谓优美,就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并且使人感到一种“恰好”,而这种恰好,就自然引起了人的愉悦而不至于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故事产生美感的一个手段,便是设置伏笔。伏笔会造成故事的节奏感。正如音符的节奏,当一个音符奏出之后,听者若是能在后面的旋律中再次听到这个音符的回声,那听者就会感到某种愉悦,从而认为这个音乐是优美的。故事也是一样,当设置了一个伏笔之后,听者能够在故事的前进中,再次与之相遇,并且产生某种释然,则听者一定是愿意听这个故事的。本环节,教者向学生呈现了具有神性的老牛的几次伏笔,一方面老牛勤劳耐苦的精神一直就感动着男女老少,另一方面,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劳动者的优秀美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到了故事的节奏感,从而使课堂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三设悬念——设问有意兴致高

1.我们比较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呢?

出示: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老牛在叫他:“牛郎!”

第一句好,第一句中的问句吸引人,让听众想往下听。而第二句平铺直叙,十分平淡。

2.了解设问的作用。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让听众产生兴趣,引人入胜。

3.指导朗读。

文中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两个。出示:

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名字叫织女。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挑起来就往外跑。

【点评:故事除了情节悬念和伏笔悬念之外,讲述者在讲述技巧方面也是要十分注意的,因为这同样是吸引听者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如何使口语化的讲述引人入胜?本故事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设问”的方法。设问的好处在于某种提醒,一方面是要求听者不要走神,更重要的是提醒听者,这是重要人物的出场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从而使听者凝心聚力地听下去。在这方面,它有点像音乐的重音。每一个重音的敲响,都预示着一个重要旋律的开端。在本环节,教者正是抓住了故事这样的一个特点,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好奇心,并使他们学有所得。】

【总评】

1.本课从文学表达方面向学生揭示了故事的秘妙。故事,由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情,变成一直能够流传的“故事”,这其间当然是有一定的秘妙的。这秘妙便在于诸多悬念的设置。故事中弥漫的引起记忆的情节的悬念,有使故事成为一个优美整体的伏笔的悬念,有使故事变得引人入胜的提醒式的悬念。这诸多悬念的揭示,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的美感,从而沉浸在课堂里而不能自拔。

2.本课从语用学层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故事讲述的魅力。所谓语用学,便是情境和语言的交织和融合。本堂课以悬念设置为抓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想象故事,并且从鉴赏的角度,欣赏故事使用讲述技巧而表现出来的讲故事本身的生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层面上真正体验到了故事的风采。

3.本课从教育学的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了“故事本身会说话”的魅力。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本身能够说话,也就是其象征性。本堂课,教者始终以美好爱情生活、美好亲情生活以及美好百姓生活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悬念揭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幸福及其来之不易,而这揭示含而不露,润物无声。我想,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伏笔牛郎织女牛郎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牛郎织女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