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境促学生写作潜势养育

2018-02-22傅登顺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赋形语篇语境

傅登顺(特级教师)

交际语境写作代表着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和范式是无可争议的,其最大的好处无疑是对学生写作潜势的养育,从而发挥学生语篇赋形的主动性。然而其毕竟是西方写作教育研究的成果,如何使其本土化、校本化是亟待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写作案例对语境要素作用的启示

学生写作的突破,是与其所受的学校教育、厚实的阅读积蓄和丰富的现实体验以及写作练习等分不开的,但是这些先决条件与成功写作并非对称关系。写作灵感的启动、写作动机的爆发、写作能力的发挥,以及语篇的成功赋形往往是不循常规、歪打正着,甚至不可预测的。

李海林在《论真实的作文》一文中提到: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学生,给自己班级一名心仪的女生写了一封情书,被教师截获。该情书差不多两千字,不但文从字顺,而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感情的抒发、景物的点缀描写、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十分得体,十分到位,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教师一开始怀疑这是抄袭的,但经过调查发现,确系该男生所为。一个写作水平不怎么高的学生,是怎么写出“好的作品”的?

笔者曾经聆听一位长者走上文学创作启蒙之路的介绍。他十岁那年随叔叔从绍兴乡下来到上海求学。上学的第一天,叔叔把他带到校长面前,校长问他上几年级了,他摇摇头。因为在乡下上私塾,不知年级为何物,自然回答不上。校长打量了他的个子说:“那就上四年级吧。”上学一周后,老师布置作文题:“我的同学”。因为是第一次写作文(私塾不写作文),不知何物,所以只是用毛笔在作文纸上写了“我的同学×××”就上交了。两天后的作文讲评课上,教师一开口就说:“我收到一篇世界上最短的作文。”接着就把他写了一行字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亮相,引得同学们朝他哄堂大笑,搞得他无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第二天不知谁给他起了“绍兴哈拉头”的外号。一下课,同学们不是围着他喊着跳着“绍兴哈拉头,剃着个大光头”,就是推推搡搡找他茬。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就与一位同学扭打起来。事后他被叫进老师的办公室:“不能凭个头高、乡下人力气大就欺负同学。”这件事让他气愤不过,他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把上学第一天的尴尬、作文评讲课上被嘲笑、长时间受欺负的无助、与同学扭打后老师不公的批评等,一股脑儿全写了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后,准备离开欺人霸道的鬼上海。老师接过他递上的纸头,很快浏览起来,不久抬起头,用惊讶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他,嘴里喃喃地说道:“这是你写的,你不是不会写作文吗?这就是好作文啊!”特别是“这就是最好的作文!”几乎是喊出来的。接着就在班上、全年级宣读该“作文”,最后还上了学校的墙报。“这就是最好的作文!”让他脑洞大开,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更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启蒙之路。

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今天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为了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成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证婚词吧。

细细想来,以上三个案例,除了都有真实交际语境的共同因素之外,激发写作动机,超常发挥,取得惊人效果的潜势在哪儿呢?案例一,对心仪女孩的冲动,激活了作者的情意系统,调动了无意中的阅读与生活积累,体现了读者核心。案例二,作者愤懑积郁的爆发而引发了表达能力的突破,体现了作者核心。案例三,梁公是学界泰斗,表达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引发其别具一格证婚词的正是徐志摩与陆小曼不寻常的婚礼这个话题,加上梁公的借题发挥。

二、基于交际语境教学的潜势养育策略

作者,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是一个主动者又是被动者。说其主动,是因为作者是语篇的赋形者,离开作者无所谓语篇,也无所谓语篇交际;说他被动,是因为作者动机的激发受语境要素的关联促动。交际语境是写作动机的营造系统,是学生写作潜势养育的推进系统。写作潜势,是一种语境感知、想象、还原和塑造的能力,是写作活动启动、推进、评改和完成最根本的动力源。

1.熟悉交际语境内涵与外延

任何一项新的教学理念的引进,首先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的自然是教师。教师把握的目的就是尽快把新理念和新方法转化为自身教学知识和教学行为,并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达成教学目标。

一是明确三类教学范式与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基于母语的写作教学走的几乎是相同之路,只是步伐推进有先后。对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范式的认知要从了解中外写作课程发展轨迹入手。首先,从中外写作课程发展轨迹看,大致经历了三种“范式转换”,即从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文章写作”,到70年代开始的“过程写作”,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酝酿发展的“交际语境写作”。而我国研究相对滞后,仍然停留在“文章写作”的阶段。其次,三种范式对应着三种不同的知识类型。“文章写作”对写作教学的认知以“写作产品”为取向,以“作品中心”为关注点,以文章中心、材料、词句、详略、格式、规范、结构、体式、语言等为知识要素,属于写作的陈述性知识的范畴。“过程写作”对写作教学的认知以“写作过程”为取向,以“作者中心”为关注点,以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组材、行为、修改过程为知识要素,属于写作的程序性知识范畴。“交际语境写作”对写作教学的认知以“写作是社会交流的手段和方式”为取向,以“读者中心”为关注点,以话题、角色、读者、目的、体式为知识要素,属于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范畴。由于“交际语境”写作是教师认知的新领域,要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厘清其知识范畴和运作策略,尽快适应“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要求。

二是熟知语境要素及之间关系。交际语境写作范式的把握,不仅要明确概念,更要明确其要素及要素之间对写作的作用。首先,明确要素内容与范畴。交际语境写作涉及的要素有: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和言语表达。其次,明确各要素所起的作用。读者要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文本潜在塑造者,即读者与作者共同构建语篇意义。作者是特定语境中书面语言示意人,即作者是语篇构思与赋形者,是交际图式语篇功能发挥的指向和监控者。话题是对话材料、场域与情境的提供者。文体是书面交流模板和类型特征。语言,即表达,选择合乎语境的言语形式和结构安排。同时,要深化语境要素在表达中充当角色的实践。学生写作的一个特点就是虚拟性、练习性,包括现实的真实和虚拟的真实。出于认知与表达练习的交际需要,需要开展多角色的写作练习,如“我是一位警察”“我是一位教师”“我是一位母亲”“我是一位清洁工”对某一话题语篇赋形的练习。通过角色换位训练,增强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是改进作文命题形式和要求。首先,明确传统写作教学命题的误区。我国的作文命题基本上采取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样式,是以写成一篇“通用的好文章”为目的,读者和目的意识模糊。要么过于统一而增加学生认知负荷,要么过于自由而导致选择困难。其次,要学会设计蕴含交际语境要素的写作任务。如:“向一位没有见过你房间的同学描述你的房间。你的描述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这样同学们读你的文章时,才能知道你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事实上‘屋如其人’,读这篇文章的人会了解到你这个人。你的作文会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读。”这是典型的基于交际语境的作文题目,这样的命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如写作要包含足够的细节,以及为什么要足够细致(是为了让同学了解到你这个人),以及写作活动的一个确定的读者(同学)。而不像“描写你的房间,要注意运用细节”的笼统命题,造成学生不知道写房间的哪些方面,并缺乏具体的支架或者指导。

2.读写结合还原语境及运用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看,语文是学习掌握语境与语篇之间互动生成规律的学科课程。说、写是在语境感知驱动下进行言语表达和交流,听、读是对语言作品的语境进行猜测、还原与意义构建,它们都离不开必要的背景分析、语境分析、语境还原策略。“读写结合”既是教材编辑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写作策略。在中外母语教育中都是如此。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范文为榜样,揣摩、模拟、体会写文章的要领。它其实包含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种。

一是充实文本背景。读写结合,是语境与语篇深度互动与融合的结果。作者写作背景不能仅仅是教学起始的铺垫、教学过程的点缀,教学总结的呼应,而应该恢复其在教学中的本来面貌。否则语文教材只是充当浅层次读写结合的语料。首先,要把写作背景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很多教师把它上成赞美德意志民族的范文,肆意夸大“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话的内涵和外延。听后总感到很别扭:难道发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国的民族那么值得称道吗?另据了解,德国人之所以这样养花,源自国家有明文规定——每人必须完成一定指标的绿化面积。他们种那么多花、那样养花的背后并不是真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是让别人看到而完成指标不受处罚。至于作者写得那么美,精神提得那么高,有着作者个人情感因素和观点,只能作为美篇来欣赏。其次,分析写作背景也是深化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一篇好文章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此时此地此事的真实作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背影》写作时的情境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时要站在作者语篇赋形时的角度上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第三,写作背景要成为促进写作动机的催化剂。写作语境还原、分析和利用,主要是为了在语境与文本互动中,让学生领略到语篇的深切含义和表达艺术,为积累文本图式和习得表达技能技巧服务。

二是还原文本语境。还原文本语境,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为什么写成了这样一个文本,而不是其他。根据文本提供的语境线索,读者尽可能地还原语篇成形之前的具体语境、文化语境等巨大可能性,然后据此揣摩这一个文本产品之前的形成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技巧,进而积累自己的语言潜势。还原语境包括三项内容:首先是生活世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课文与其他资料相结合还原作者周晔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家庭关系、平时来往情况等,然后对照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选这些内容,从而明确写作目的。其次是还原作者精神世界。如作者在回忆与鲁迅先生生前交往中所产生的感情也是复杂、多元,但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这个话题呢?然后是还原作者创作过程。如作者确定主题后是怎样精选内容、选择文体、确定语言风格的,进行语篇语境的解读。创作语境的复原是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采用虚拟手法也未必不可,只要有利于学生即可。如类似《课文作者谈课文》就是一种很好资源。

三是挖掘语境要素。交际语境写作要素有:读者、作者、目的、话语、文体和表达。语境要素与语篇赋形关系都不能少,而事实上并不完全这样,不同要素在语篇中的权重是不同的,这也是语境要素运用的艺术。如,目的要素(写作目的)对语篇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写作目的决定语篇的话题内容、文体的选择、语言表达的方式。交际语境写作是目的先行,所以教师命题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意识,从而带动读者、话题、文体、表达的选择和显现。交际语境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作者,作者的思想、情操、见识、经验,属于认知语境中更强大的因素,作用于语篇塑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体验机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组织更多读写结合的练习,是交际语境写作推进的有效途径。

3.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创新表达

交际语境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交际语境能够营造和激发学生写作潜势,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语篇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果把交际语境写作的经念歪了,也是会成为教学的紧箍咒,抑制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是重点强化。交际语境主要包括作者、读者、目的、话题、文体和表达六大要素,但六大要素在作者语篇构思和赋形中并不是平均使力的,而是有亲疏组合的,这是交际语境写作的一大特点,需要强化。通常是“两者关联,顺应其他”,即其中两个要素紧密关联,顺应其他要素。如上文的案例一,男孩(作者)追求女孩,为了想博得女孩欢心而被认可,作者与读者之间关联紧密,促使写作能力的超常发挥,至于话题、文体以及表达等都是次等顺应要素。案例二,是作者愤懑情绪积郁与想离开目的紧密关联,写作过程如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下,淋漓尽致地发挥。为此,教学过程中要专门组织多方面的配对练习。如黑龙江卫视有一档很火的《见字如面》节目,主要是请艺术家声情并茂宣读名人情书、官员奏折、私信和著名的演讲稿等,那真挚情感的流露、忧国忧民的情怀、震撼人心的演讲鼓动,令人叹服的是作者对读者拿捏的准确性、煽动性和言语表达的艺术。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掌握语境要素如何最佳配对关联至关重要,这恐怕也是提升语篇效益的要害之处。

二是全面兼顾。如果说,上文的“重点强化”目的是为了“最佳关联,兼顾其他”,那么“兼顾全面”则是“顺应文本,兼顾关联”,也就是说当作者完成语篇构思或语篇初稿,为了防止“最佳关联”热过头,作者自省或请人诊断是否犯了“重点突出,未及其他”的毛病,这属评改范畴。为什么以往的写作评改只注重字词句错误的修改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交际语境的判断和制约,只要文从字顺即可。全面兼顾能力的培养来自阅读体悟、写作练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主题,在内容选择上花尽心血。“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从关心“我”——谈《水浒传》,到关心社会——“碰壁”,到关心劳苦大众——“黄包车夫”,到关心下人——“女佣阿三”,确保了“全”代表。同时在鲁迅外貌描写上另辟蹊径,采用分散描写,渗透在事物情境中重点突出外貌的变化。

三是创新写作。创新是语篇的生命,成功的语篇都是创新的结果,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创新。首先是创新思维,其次是创新表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交际语境写作中要针对交际语境要素进行思维创新和创新组合。可以采用“如果……会怎么样?”的思维路径。如,如果我仅仅考虑写作目的,不顾读者会怎么样?如果仅仅把话题交代清楚又会怎么样?如果我不用常规语言而用英语、古汉语或网络用语又会怎么样?在这样逐项推敲或整合假设和比较中拓展思维,这也是对语境要素分析、深化和比较运用的过程,是思维创新和语篇创新生成的土壤。在创新表达中,要借助原有的表达图式和语篇模式积累,进行修正、改造和多模式整合,创新表达图式和语篇模式。如丰子恺《白鹅》500字的短文,之所以成为其代表作,关键就在于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表达。作者采用的是画家的观察思维,采用漫画家幽默的笔触描写白鹅“高傲”的性格,采用绘画式对比手法,展现了白鹅“严肃郑重”的样子。“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惟妙惟肖,回味无穷。

写作的语篇赋形过程类似于当下振兴乡村战略中的特色乡镇建设。其特色产业、特产、景色、文化等,就好比语篇特色与创新,是语境要素中最佳关联的结果。特色乡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就如构建语篇的顺应要素。特色乡村焕发出的持续经济实力、社会效益、文化传承就如写作语篇的交际效果和存在生命。

猜你喜欢

赋形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相干多径环境下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Can foods influence the onset and progres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基于SRS遍历容量的下行波束赋形性能研究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