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8-02-18唐忠

关键词:参与性主体性数学教学

唐忠

【摘要】  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学校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面向全体 主体性 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048-01

0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主要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等。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教学内容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人文性与科学性、社会性相结合。如数学的计算,它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它可以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也可以适当,计算只要求达到“会”或“比较熟练”的内容时,在速度上就不要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的要求,另外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根据不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达到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人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的不同而必定带来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水平高低上,更重要的可能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思维品质和一些思维方式、包括习惯上的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习惯于视觉思维,有的孩子习惯于符号思维,有的习惯逻辑思维,有的习惯形象思维。另外这种差异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述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上,这就包括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快慢不同,速度不同,这些都是差异。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三、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揭示,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一定的点拨,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等。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表、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在一节数学课上,如果教师讲或做得过多,那么学生可能只是个听众,失去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难体现出来。课堂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总之,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同,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 参  考  文  献 ]

[1]郝必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2014年04期.

猜你喜欢

参与性主体性数学教学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