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视角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2-18李龙花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核心素养

李龙花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每一个有趣的实验都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化学实验的视角来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初中 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001-01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批接班人,使他们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高分低能“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本文笔者将结合化学实验教学,选取实验案例,从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服务生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化学实验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与切磋。

一、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服务生活

现在我国普及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的制约,没机会升入更高一层的学府学习。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学科,教师们应当注重让学生在短短一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使他们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例如:在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时,播放一名女大学生在烧烤店吃烧烤时,由于服务员向燃着的酒精炉添加洒精造成严重烧伤的视频,让学生知道酒精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教师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课外实验,采用家里方便找到的物品制作一些实验器材服务于生活。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由于笔者镇上的自来水是水库用水,一到下雨天就比较浑浊,学生深有感触白色衣物越洗越黄。所以在学到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时,笔者会建议学生采用家里可以找到的材料来自制简易净水器进行净水处理。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创意很多,有的学生用妈妈网购来搞清洁的纳米棉来代替膨松棉,有的学生找不到纱布,直接用新袜子装着活性炭。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净水效果很好。学生们会把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以QQ或微信的形式转发给笔者,然后笔者再做成PPT进行展示分享,在分享课上同学们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用处。初三化学可开展的课外实验还有很多,如:自制汽水、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逐渐学会了用化学思维服务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氧气这一课题时,笔者在演示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除了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笔者发现学生都能提出以下问题:瓶底都放了一些水,这是为什么?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细心的学生还提出为什么硫燃烧时有火焰?铁丝燃烧时却没有?

又如在学习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时,笔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故意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造成水槽中的水变成紫色,收集到的氧气略带紫色,学生就会好奇的问:水为什么变紫色了?氧气不是无色的吗?为什么会略带紫色呢?

以上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再以讨论的方式解决,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教学富有效率和充满生机,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问题意识得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高效的课堂就得以实现。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教学中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很多知识教师也不应该直接告知学生,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时,针对灭火的方法这知识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分组实验:现有水、沙子、烧杯、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剪刀等物品,请同学们利用以上老师提供的物品或其他方法来熄灭蜡烛,并小组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笔者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方面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则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和是否能与水反应等性质从而确定。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出实验方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总是没有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错漏百出。例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要么俯视要么仰视;用滴管往试管里滴加液體时,滴管伸入了试管内或触碰到了试管内壁;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等等。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随意,其实是他们思想上没有重视。对可能造成的后果也不以为然。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防止意外的发生。笔者经常会采取以下的做法:为了规范学生取用药品的用量,笔者会操作往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等到变红后,然后再慢慢滴入稀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学生看到红色瞬间变无色时,笔者强调:这样的药品用量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少加一滴或多加一滴产物都不一样了。为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笔者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有时候会故意出现错误,如往试管内加入块状药品时,笔者会往竖直的试管直接放入块状药品,当学生们惊讶试管破裂的同时,他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错误操作的后果,由此端正了学生们错误的思想,使他们养成严谨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们经常会感叹:很多题目,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但考试时有些学生就是不会。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使已学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笔者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安排“疑难解答”环节,针对实验的常考点、易错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思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答案,使学生对实验有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学生都知道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再加热,实验后也要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笔者让学生反思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与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前是否要先通入什么气体来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再加热?实验后是否也要通入什么气体至玻璃管冷却?通过对比归纳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对该实验常见考点更加清晰。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重担,迎接挑战,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较高核心素养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创新教育,2017,(05).

[2]徐建中.初中化学实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文理教研,2017,(04).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特稿,2016,(10).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初中核心素养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