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论治矮身材儿童思路分析

2018-02-13

江苏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健脾患儿临床

张 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指导:叶 进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1]。笔者总结叶进教授从脾论治矮身材儿童临床经验,并分析其辨治思路如下。

1 脾土运化是灌四旁、荣四肢的基础

脾居中焦,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一般认为,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在脾气的气化作用下,把水谷精微和津液进一步化生成精、气、血、津液,继而转输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轻父母对优生优育政策的落实,小儿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都很充裕,至出生后生长发育逐渐落后于同龄儿,往往都是因喂养不当而造成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后天之精无法充养先天之精,久而才造成脾肾两虚证。因此虽然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及生殖,但对于临床上身材矮小的患儿,仍主张健脾为先,使脾气得充,生化有源,气血津液布散至全身,四肢肌肉方能濡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气于胃……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1.1 羸瘦小儿,法当益气运脾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曰:“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不荣肌肉故柴辟羸露。”我们临证发现,对于那些面色萎黄、四肢肌肉瘦削的患儿,普遍都纳呆食少。叶教授也提出“十矮九纳差”的观点。对于此类患儿,首当益气运脾,使仓廪得充,运化有源,五脏得养,五体得濡。初期用药宜轻清,以拨清灵脏气,恢复中焦转运之机,若猛然投以大剂量补药,反滋腻碍胃,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临床常用异功散加减,还喜用木香一药,木香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既善通脾胃之滞气,又能健脾消食。现代研究发现木香汤剂能加速胃排空和增强胃动素的释放[2]。然厌食非一日之病,旧食不消,新食难化,在益气健脾的同时,常需稍加消导之品,如焦三仙(焦山楂、六神曲、焦麦芽)。对于口服药比较困难的患儿,还可使用耳穴压豆、推拿、刺四缝等外治法。临床选取脾、内分泌、下耳根、三焦、大小肠等穴,夜寐不宁者加神门。在小儿推拿方面,常用捏脊疗法及按揉足三里穴位,可起到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行的作用。朱升朝等[3]对幼兔施展捋、捏、揉的按摩手法,发现可促进幼兔的体重增长和提高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水平。针灸方面,对于厌食特别严重的患儿,先用刺四缝法激活经络,兴奋脾胃,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待胃口渐开,辅以中药健脾益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四缝穴能够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克托莱指数和腹部皮下脂肪、临床症状积分,且能提高血红蛋白、血小板体积,提高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前白蛋白(PA)水平,起到促进生长和补益气血的作用[4]。

1.2 土型之人,法当化湿运脾 徐文弼《寿世传真·养生以保脾胃为主》云:“脾胃由寒湿生痰……泄泻皆痰所为。”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长期进食肥甘厚腻之品,久则继发“膏粱”之变,导致脾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聚而湿浊内生,或蕴酿成痰。临床所见患儿多为五短身材,面色偏黄,头大面圆,肩宽背厚,而食欲又相当旺盛。我们将此类患儿归类为“土型儿”,认为此类患儿看似脾胃功能强大,实则过饱伤脾,脾气受损,则无以行津液,故痰浊积聚,形体肥胖;脾运失司,精微无以运化,久而酿生败浊,壅滞三焦,阻遏气机,常表现为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身形往往趋于横向发展,即所谓“长肉不长骨”。对于此类患儿的治疗仍以健脾为本,同时要化痰祛湿,标本同治,使邪有出路,气血津液恢复通畅。叶教授自拟“消脂助长方”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生山楂、红花、赤芍、薏苡仁、车前子、苍白术、银杏叶、荷叶。白术配伍苍术,走守相合,健运脾土,以杜生痰之源;陈皮、半夏取二陈汤之义,配伍薏苡仁、车前子、茯苓,使体内痰浊水湿或从中焦而化,或从下焦而出;体内败浊不化,影响气机运行,气不能推动血行,久而造成痰瘀互结,故用生山楂、红花、赤芍、银杏叶、荷叶等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荷叶碱含有多种有效的化脂生物碱,能够化浊去腻,防止脂肪积滞体内;又富含大量纤维,可以促使大肠蠕动,有助排便从而可以清除毒素[5]。同时辅以运动锻炼,提倡患儿多进行篮球、跳绳、摸高等运动,临床效果佳。

2 脾统四脏,故四时脾旺,余脏乃平

《杂病源流犀烛·脾病源流》中云:“盖脾统四脏……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临床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诸多,有因肺气亏虚导致反复易感而引起的生长发育缓慢,即“肺脾两虚证”;有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追赶不及而导致的身材矮小,临床常见如足月小样儿或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即“脾肾两虚证”;也有因思虑过多,致肝气郁结,或暗耗心血引起的身材矮小,临床辨为“肝郁脾虚证”或“心脾两虚证”。然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其病机核心仍是“脾虚”,故唯有四时脾旺,余脏方安,生长发育才能规律进行。

2.1 肺娇易损,脾弱常虚,母子互累,治以培土生金 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临床常表现为反复易感,不耐寒热,身体瘦小,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减退,饮食量少,大便溏软。儿童体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先天禀赋、饮食营养、环境影响及疾病用药影响。肺病日久,子盗母气,累及脾脏,致脾脏更虚,精微无以上承濡养肺脏,最终发展成肺脾两虚的易感儿。故对易感儿必须肺脾同调,培土生金,而不能区区治肺。培土又不单单指补脾,包括健脾和胃,或补脾气,或养脾阴,或温脾阳;生金也不仅仅指补肺气,包括急性期的清肺、肃肺,缓解期的补肺气、养肺阴等。而对于易感儿的治疗强调防重于治,通过培土生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发病次数,才能逐步追赶落后的身高。对于年龄稍长的患儿,叶教授常建议予玉屏风散口服,对于年幼患儿则予玉屏风散浓煎泡脚。一般3个月为1个疗程,长期坚持,可减少发病次数。

2.2 真元衰劣,脾土匮乏,脾肾皆亏,治以脾肾互赞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也随之增多。然而父母年高,许多已至六七甚至七七,三阳脉衰,任脉虚,肾中精气不足,导致二孩先天禀赋不足。有些孩子在宫内即发育迟缓,出生时身长即比正常新生儿落后3~5cm。此类患儿的治疗已不能仅仅依靠健脾之法,需健脾和补肾相结合,脾肾互赞,相并互茂。叶教授临床自拟“参龟助长颗粒”,药用龟甲、杜仲、牛膝、黄芪、党参、白术、苍术、陈皮、茯苓、山药。方中杜仲、牛膝补肾生髓;龟甲益肾滋阴,养血填精;党参、黄芪益气补中;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白术、苍术、山药补益脾气,平补气阴。全方防治结合,通过充养先天之精来资助后天之精的化生,再通过补益后天之气来促进先天之精的活力,脾肾互赞,上下相资,循环不息。临床研究证明,“参龟助长颗粒”在改善患儿身高的同时,对其体液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7]。

2.3 思虑伤脾,肝气郁结,肝木乘土,治以疏肝醒脾 临床常见一些矮身材女孩眉头紧蹙,通过试探性的沟通,发现这些患儿思虑过多。思虑过多本易伤脾气,加之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长久郁滞,致肝气郁结,肝木乘脾土,中焦脾土被遏,脾运失司,日久暗耗脾阴,气血津液日益化生不足,生长发育逐渐落后。治疗上先宜调畅周身气机,疏泄肝气,调达肝木,健运脾气。若病程日久,脾阴已耗,则要兼以滋养脾阴。肝主升发,与春气相通,《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是生长的黄金季节,而肝气旺于春,对于此类思虑过多的小儿,此时治疗更宜疏肝郁,醒脾气。叶教授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稍加芳香类药,如藿香、佩兰。芳香类药味多为辛、苦,辛能行,苦能泄,芳香能走窜,故可疏泄肝气。中焦脾土壅滞,欲发挥其健运之态,首当以芳香醒脾,故一味芳香药起到了点睛之效。然而芳香药温燥,久用易耗伤脾阴,宜点到即止。

3 验案举隅

董某,女,3岁5月。2017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生长缓慢2年。患儿1岁后生长发育即开始落后于同龄儿,出现生长缓慢。1岁时身高73.5cm,2岁时82cm,3岁时87cm。半月前曾至外院就诊,查生长激素1.358ng/mL,甲功正常,骨龄片约3岁6个月。未行特殊治疗。现患儿身高89.5cm,形体偏瘦,平素纳差,挑食,食量小,反复易感,二便调,夜寐尚安。舌淡红、苔少,脉细。个人史:G4P1(孕4产1),足月顺产,出生时身长48cm,体重2.5kg,足月小样儿。家族史:父亲身高165cm,母亲身高155cm。辅助检查:查骨龄约3岁+,生化、甲功五项、血清胰岛素(INS)、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峰值为3.53ng/m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113g/mL。诊断:矮小症,证属脾肾两虚。治宜健脾益肾。处方:

杜仲、怀牛膝、炒苍白术、山萸肉、炒谷麦芽、茯苓、六神曲各10g,生黄芪、党参、淮山药各15g,陈皮、鸡内金各6g。28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另予针刺四缝、耳压、小儿捏脊及按压足三里,指导家长推拿具体手法及要点,嘱其每日给患儿行推拿治疗。

2017年10月20日二诊:测身高为90.8cm,胃口较前明显开,纳食增,仍有挑食,近1月感冒1次,现已愈。舌红、苔薄白,脉细。前方跟进,去六神曲、炒谷麦芽,加制黄精、麦冬、防风各10g,木香6g。28剂。继续予针刺四缝、耳穴压豆、捏脊治疗。嘱患儿夜间早睡,多进行摸高、跳绳等运动。3个月后复诊。

2018年2月26日三诊:测身高为94.5cm,胃纳佳,夜寐安,二便调。近3个月未患呼吸道疾病。舌红、苔薄白,脉细。前方跟进:去防风,加菟丝子10g。家长诉患儿服中药困难,遂投以14剂,之后改为健胃消食口服液口服,继续予针刺四缝、耳压、推拿治疗。定期门诊监测身高。

按:本案患儿出生即为足月小样儿,其母屡孕屡堕,导致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喂养不当,致纳差挑食,久而致脾肾两虚,生长发育逐渐落后于同龄儿。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核心,随证加减。初诊以党参、黄芪益气补中;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术、苍术、山药健脾燥湿,补益脾气;杜仲、牛膝、山萸肉补肾强骨;六神曲、鸡内金、炒谷麦芽健脾消食。二诊、三诊兼顾补益肺气,增强患儿御邪能力,减少发病次数。同时配以针灸、推拿、耳压等外治疗法,减轻患儿服药困难之痛苦。整个治疗过程都以健脾为核心,稍加补肾填精之品,脾肾互赞,上下相资,循环不息,从而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健脾患儿临床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