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分析实证研究

2018-02-03刘玉环周芸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刘玉环 周芸

摘要:本研究从跨文化适应视角,对在甬不同全日制高校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数据,并尝试验证两大假设,且将性别、年级、是否有中国朋友、是否去过中国之外的国家等相关因素设为主要变量,试图得出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的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藉以帮助其提高跨文化适应力,减少跨文化冲击,从而更适应在中华文化下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在甬留学生 跨文化敏感 跨文化效力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各方面实力显著提高,更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完成学业。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展开,来华留学人数将会明显增长,全球“来华留学热”也将持续发烧。2016年,中国留学生总数达到亚洲之最。浙江省留学生数位列全国第四。宁波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副省级市,其现代化和国际化吸引了超过四千多名国外留学生来甬学习,留学生人数增长为全省最快。

然而,各国文化存在差异性。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长期受到本国文化影响。他们来甬会面对巨大的文化冲击,容易造成跨文化障碍。若来甬留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跨文化适应。不但会影响其自身在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还会影响其回国后对宁波或是对中国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两种文化宏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研究,不但有助于来甬学习的留学生提高跨文化适应力,减少跨文化障碍,还有利于中华文化向国际传播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来宁波。

二、文献综述

早在1958年。Bronfenbrener、Harding、Gallyway等提出了“敏感性”概念。1993年,Bennett则建立了跨文化敏感性的发展模式—个体对文化差异的一种组织构建倾向。之后,Chenhe Starosta在Wiseman(2001)对跨文化能力三变量的总结基础上,重新定义了跨文化敏感度,认为其包含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因素,并且设计出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本文也采用了这一量表。

而跨文化效力不同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两者缺乏明确的界限,常常混淆不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陈国明和Starosta提出,跨文化效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归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为层面。根据这一定义,2010年。Porttalla和陈国明开发了可靠性较高的跨文化效力量表(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 Scale)。本文也采用了这一量表。

以研究对象分类,国内现有跨文化敏感与效力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点。其一是仅针对短期来华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研究:如,叶敏(2011)短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实证研究;其二是对特定国别在华留学生:如,叶侨艳(2014)《在华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硕士论文);其三是对特定区域的在华留学生:如,云嘉妮(2013)《在華非洲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调查》。现有相关研究的不断丰富,为对来华留学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个新的视角。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讨论之处。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繁多,留学生在华不同地方的跨文化适应也存在差别。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各地方的实际相结合,做出的研究更有信度和效度,也更符合来中国各地留学生群体的跨文化能力。因而,本文将从跨文化适应角度,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在甬留学生,做综合调查研究。对他们跨文化敏感与效力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在甬生活与学习,增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问题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法。对在甬不同全日制高校的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全面收集数据。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参与者基本信息收集;第二部分为Chen&Starosta(2000)开发的跨文化敏感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测其跨文化敏感度;第三部分为Portalla&Chen(2010)研发的跨文化效力量表(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 Scale),测其跨文化效力。后两部分均使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调整反向题目的方向,相应变化得分。

跨文化敏感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情感面向。它代表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境或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时,个人情绪或情感的变化。跨文化效力是指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工作任务或沟通目的的能力,它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行为面向。(叶敏。2011)

根据以上研究想法。本研究尝试分析以下问题:

(1)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是否成正相关:

(2)由于宁波属于沿海城市,来自沿海城市的留学生与非沿海城市的对比,其在甬适应能力是否会更高;

(3)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和各个相关因素的差异关系。

(二)研究数据描述

本研究以宁波不同全日制高校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月至6月收集数据。期间共发放13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达97.83%。

(1)效度分析与信度检验

1)效度分析

将有效问卷的相应数据输入SPSSl9,统计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表格中可以看到。问卷的KMO值为0.897,Bartlett值为4465.481,说明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其调查问题是有效的。该份问卷有非常高的效度。

2)信度分析

问卷数据用SPSS19进行信度检验。分析结果如表,Alpha值为0.919。这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其研究问题有非常高的内在一致性。该份问卷的信度非常高。

(2)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对象是宁波不同全日制高校的留学生,共138名,其中3名所填问卷无效。参与调查的留学生,分别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南非、埃塞俄比亚等43个国家。从学校类别看,宁波有4所以上的全日制高校留学生参与调查。在有效的135份问卷中,68.1%(92份)的参与者来自宁波大学;其次,20%(27份)来自诺丁汉;再是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万里的留学生,分别占6.7%和(9份)和3.7%(5份);还有两份来自宁波其他高校。endprint

四、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一)关于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成正相关的假设检验

将问卷相应的数据输入SPSS19,用相关分析,来检验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后,结果如上表四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Sig值为0.000,双尾检验显著。相关系数为0.869。这表明了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高度相关。因而可以得出: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與跨文化效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高度相关,即问题一成立。

(二)关于由于宁波是沿海城市,来自类似宁波的沿海地区的留学生,相比来自非沿海地区的留学,其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的假设检验。表五:来自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的留学生跨文化敏

这一问题。是检验来自沿海城市在甬留学生对比非沿海的,其是否在适应宁波学习生活能力上存在差异。表五为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跨文化敏感的Sig.(双侧)值为0.09。跨文化效力的Sig。(双侧)值为0.06(显著水平为0.05)。由此可得出,来自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的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尽管宁波属于沿海城市,来自国外沿海城市的留学生同其它非沿海城市的留学生一样,还是会因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而造成跨文化障碍。这需要留学生们主动适应在甬的生活环境。各国文化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认知、情感、生活习惯、饮食文化都有所差异。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仍然需要其积极地参与和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在甬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和各个相关因素的差异关系

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收集。包含了性别、年级、是否来自沿海城市、是否有中国朋友、是否去过中国以外的国家等相关可能影响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的因素。以下是相关分析:

由表六可知,关于性别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分析中,男性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0191和3.0686;女性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2939和3.2579。表明,男性在甬留学生和女性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的水平均较高。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Sig值分别为0.85和0.133。由此可认为,性别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无显著影响。

由表七可知,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得分为3.2647,硕博生的跨文化敏感得分均值为2.7064。这表明在甬本科留学生有较高的跨文化敏感,而硕博生的跨文化敏感略低。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sig值为0.09。我们还可以看出,本科生跨文化效力为3.2168,硕博生的跨文化效力为2.9614。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sig值为0.131。由此可得,年级这一因素,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效力并无显著影响。

由表八可知。有中国朋友的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1368和3.1513;没有中国朋友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4144和3.3306。这表明,在甬留学生有无中国朋友,其跨文化敏感与效力水平均较高。经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Sig值分别为0.85和0.133。由此可认为,有无中国朋友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无显著影响。

由表九可知,有去过中国以外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2056和3.2014;没有去过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得分均值分别为3.0625和3.0833。这表明,有无去过中国之外国家的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水平均较高。并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Sig值分别为0.454和0.433。由此可认为,有无去过中国之外的国家这一因素,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无显著影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在甬不同全日制高校的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验证两个假设,且对多项可能影响其跨文化敏感与效力的因素进行差异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一、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为高度相关。但这并不表明,跨文化敏感提高,跨文化效力就随之提高。如年级因素,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影响的分析结果;二、宁波属于沿海城市,但来自沿海地区与非沿海地区的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并无显著差别。这表明留学生来甬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三、性别、年级、是否有中国朋友和是否去过中国以外的国家等因素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中,除了年级对在甬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存在差异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本文认为,在甬留学生要主动的适应中国,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能力;而中国学生与老师,与留学生交朋友应该多加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们克服跨文化障碍,从而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在生活与学习,进而促进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