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及实施研究

2018-02-01杨惠明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杨惠明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制造行业随之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制造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的激烈,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与实施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的突显出来。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应该以产业链的控制为重要基础,并根据自身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构建适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并加以实施。笔者针对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及实施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制造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实施

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与实施是现代制造型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还充分的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通常都是因为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或者未能够根据框架的设计贯彻落实。因此,制造型企业应该对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以及实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

(一)设计企业发展战略

设计企业发展战略就是制定一个有利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是一个具有持续性发展特点的过程[1]。在企业各个阶段、各项业务活动中,都应该以总体发展目标为重要导向。制造型企业的管理阶层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设计企业发展战略,并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设计制造型企业发展战略主要分五个方面:第一,从制造类企业的整体发展角度明确企业的总体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各个部门相适应的分目标,以此作为各个部门日常运作的重要导向。第二,预测并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产品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全方位的预测与分析企业的发展环境,以此确保发展战略设计的顺利实施。第三,选择并设计具体的企业发展战略方案,以企业的整体角度来分析战略方案,并做出评价,最后确定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方案。第四,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制定具体的经营与预算方案,并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在设计制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制造型企业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各方面,以此保证计划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第五,是保持内部控制的动态性,根据自身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已达到与时俱进。

(二)设计企业组织架构

制造型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阶层等等企业内部机构,并明确各个机构的各自职责、权限、人员编制以及各项工作开展的程序。在設计制造类企业组织架构时,应该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不可以一味的套用其他获取一定成功经验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合理的进行设计,以此确保企业的各项职能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制造型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从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以及技术创新需求出发,针对部分生产与技术系统较为复杂的制造型企业,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组织架构,以此确保其能够符合企业的整体生产链条的要求。对于一些环境变化较大的制造型企业,应该实施持续性的设计,以此保证企业组织架构能够符合环境变化的要求。例如:某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链条较为复杂,并且内部职能层次较为多样化,该企业根据自身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按照产业链条整体职能,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并明确了企业各个部门内工作人员的具体编制与职责,以此进行合理的分工,促使其共同协作,充分发挥了各个部门、各部门内部人员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企业人事制度

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2]。制造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效益的提高都具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企业各个管理阶层的综合素质,更加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造类企业在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中,应该注重加强人事制度的设计,以此确保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设计制造型企业人事制度时,首先应该控制人员的选择,在企业进行人才引进前,就应该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以此设计人员的配备和选拔方案,以此确保最终所选人才的质量与适应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以此对制造型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开发,从而确保其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能够自始至终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

(一)确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环境

制造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内部管理阶层结构较为复杂。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各职能部分以及人员的分配缺乏合理性。因此,若想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重新设置企业内部管理阶层,并确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实施的环境,以此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实施。具体做法包括:首先,根据制造型企业的目前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业务活动的规模,在企业内部的管理阶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统一标准和行为规范。并结合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经营理念。以此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秩序性的、积极的实施环境,实现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其次,建立符合制造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畴,并对企业整体职能部门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升级,所有的部门都需要在企业最高领导阶层的指导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有效的将集中管理和专业化分工进行有机结合,为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组织方面上的环境;最后,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以此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环境。

(二)构建健全的風险控制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是对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3]。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时都需要花费一定成本,并且企业内部管理阶层的工作较为繁杂,很难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下做到面面俱到的实施内部控制框架。因此,制造型企业领导阶层可以充分的把握住主要的风险,将有可能出现的或影响较大的风险进行主要的控制。例如:从事清洁产品和护理产品的外包装生产销售的制造型企业,其主要风险的发生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产销链条、企业财务资金状况、产品信息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时,应该确保其涵盖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控制企业业务活动

控制企业业务活动是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的一项重点内容,其主要包括对企业部门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资金环节等的控制。第一,采购环节[4]。对制造型企业的采购环节进行控制,应该在采购前制定采购计划,并实施统一的采购,对采购回的原料应该统一进行储备,以此构建完善的采购管理与控制体系;第二,生产环节。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说,其拥有较多的生产车间,并且产品的类型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时,应该对企业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三,销售环节。制造型企业产品国内外的销售量均十分巨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销售环节的控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销售环节是其发展与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客户的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销售形式和订单格式,以此满足客户定制式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与实施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制造型企业应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方面的工作,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陈立媛,乔红丽,王培,王汝刚.ERP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微探[J].数码世界,2018 (07):350-351.

[2]陈小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16):30-31.

[3]王耀.内部举报机制设计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4]陶宇川.国有企业研发项目内部控制流程及实施研究[D].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制造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方式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