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浅议

2018-02-01程重��

考试周刊 2017年91期
关键词:通俗继承普及

程重��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来都备受关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蕴含着相同的悲喜。只不过它们表现方式更加质朴,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

关键词:通俗;民歌;情感;思想;普及;继承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中的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从这句话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是多么地推崇。其实不只如此,孔子在《论语》中还若干次提及《诗经》,皆是对其正面取辟。孔子一生重在传道,可他又缘何对言情写志的诗歌这样看重呢?他所说的思想纯正又是从何说起呢?

《国风》是民歌,通俗的程度,就如现在的二人传之于东北

我们现在都是以诗的标准来衡量与欣赏《诗经》,比如四言诗的发端,比如现实主义的肇始,比如赋、比、兴的分野,比如风、雅、颂的奥义。可事实上,《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而已,只是当地百姓传唱的歌曲,是最通俗的娱乐形式。其通俗的程度,就如二人传之于东北,豫剧之于河南,黄梅戏之于安徽。政府从各地的千万首民歌中一百零五篇优秀的或有用的,对其词曲进行再加工整理,就形成了通行两千多年的《国风》。虽则曰言加工,但当时政府对《诗经》各篇的整理大抵也就在于选取的标准上,只要被选中,也就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呈现。因此,《国风》里的诗篇尽管就我们现在看来较为难懂,而在当时可能也就是近似人们的口语,是俗之又俗的百姓语言。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相同的悲喜

《诗经》毕竟是许多年前产生的诗篇,单就文言而言也因年代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用语习惯。到了秦汉时如果没有对《诗经》的训诂,已经无法完全理解代表民俗文化的十五《国风》,更休说那些文字端正的《雅》与《颂》了。到了现代,《诗经》中的篇目对于我们这些只识白话的人来说,早已不啻为天书。但《诗经》作为民歌毕竟大多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想法与情感。因此我们总是能在里面找到许多共通的东西:他们对贫富不均的愤慨,他们面对被遗弃的无奈,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歡欣,他们对天下太平的知足……这诸多的情感表现与现今的人们如出一辙。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蕴含着相同的悲喜。只不过他们表现方式更加质朴,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我们从中看不到文学的自觉,刻意的制作,只见到轻松与自如,直白与质朴。

思无邪,是情绪的正常表达,《诗经》不应被关入礼义的牢笼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来都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孔子对其十分推崇,另一个是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既然成为意识形态,那么历代的儒生们对孔子重视的自然就极为重视。因此学者们不但把《诗经》列入儒家经书的范畴,而且多年来,对《诗经》的研究已几近偏执的程度。就是因为孔子的一句“思无邪”,他们就千方百计的把《诗经》中的篇目都关入了礼义的牢笼,每篇都会附会出一个或几个教化的背景,就连那最为通俗、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国风》也未能幸免于难。我想“思无邪”固然是思想纯正的意思,但《诗经》中的诗歌真的有必要每首都穿凿成刺世疾邪的正统之作吗?诗三百的思无邪也许的确是孔子说的话。可是通考《诗经》,我个人觉得,“思无邪”的思想纯正意在说明《诗经》所表现的只是一个正常人面对各种事件时情感的正常表达。比如得到爱情必然欢乐,失去爱情自然痛苦,生活幸福必然欢乐,诸事不顺自然痛苦,《诗经》中的篇目就是这些情感最合理的反应。思想纯正大概就在于它的正常与合理,决然不是研究者们强加于各篇必有仁义正统的附会。孔子的确在教育弟子要通过学诗来训练自己的言辞,通过读诗感受不一样情感熏陶,并体会更多为学与做人的道理,决不能因此就给《诗经》硬性地安排出一个充满着教化的背景,那样,绝非是孔子的本意。

熟悉与陌生只有几天的距离,新时代更应该普及我们的古旧经典

曾经的意识是《诗经》有多难懂,多高深。往往《诗经》的名字就能置人于千里之外。可是一旦下定决心读下去,我才意识到原来陌生与熟悉只有几天的距离。因为我在里面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月出》篇,苏轼在《赤壁赋》里引用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被曹操原封不动地放到了《短歌行》里;“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我小时候就背过的诗篇;还有我学过的《蒹葭》《硕鼠》《伐檀》《关雎》;还有我教过的《采薇》《静女》《氓》。看了之后就如见到老朋友一样,让人倍感亲切。而那些陌生的诗篇也由于许多情感共通之处,在扫除了文字障碍之后,也渐渐地熟悉起来。语言形式是无法阻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的,自然也就无法阻碍我们与传统文化之间那微妙的亲切感,因此我与《诗经》熟悉的过程也就变得自然并且和谐了。

我们现代人的行为越来越浮躁,情感越来越复杂,道德也越来越低下。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能指引我们于大道前行的古旧经典却很久被搁置一旁。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文教育大有兴起之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它所重视的大部分都是让你去了解它们的外围知识,比如你会知道《诗经》有六义,你也会知道《诗经》有三百零五篇,你甚至能知道《诗经》自古以来有多少个版本,但却很少人能完整地读一读《诗经》的原文,领会一下《诗经》内在的情感,体验一下上古人民真实的生活。与此相比,许多西方国家在学生初高中的时候就已开设了属于他们本民族或同类文化的经典阅读,比如《荷马史诗》《理想国》《圣经》,比如很多他们古远时代产生的经典。而更具有疯刺意义的是,有许多老外都在虔诚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古旧经典,而最应该吸收的一群人长久以来却对之不闻不问,我们总在夸说我们国家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说到继承的现状真是一件可叹又可悲的事。

参考文献:

[1]朱全国.浅议《诗经》与汉水的关系[J].理论月刊,2010,(04):116-118.

[2]王鹏.浅议《诗经》的“史诗”属性[J].黑龙江史志,2009,(16):58-59.

作者简介:程重,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俗继承普及
Sumo Wrestling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