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1-31徐立红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互联网

徐立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交叉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明确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无论是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院校,还是已开始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院校,都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基于对存在问题的研究,以体育经济学课程为例,提出“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体育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61-02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互联网+”的浪潮已席卷中国。近期,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并非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渠道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及信息技术,让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思维看待教育,借助互联网传递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成长,为新时代培养智慧型人才。

“互联网+教育”不仅推动教育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新型理念指导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学生来说,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资源丰富化,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移动化,师生互动随时化。对教师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能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形成线上和线下、教和学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

二、“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开设“体育经济学”课程的高职院校来看,对“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把握基本呈现两极化趋势:

一部分教师将“互联网+教育”等同于教育信息化,教学中会使用PPT、电子白板、下载网络资源等,虽听说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但从未尝试过。另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微信公众号、慕课等方式,还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课堂。

以雨课堂为例,作为2017年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APP上线后,很多教师率先尝试。雨课堂实现了课前预习、实时课堂、课后考卷全程教学活动的可视可控。课堂上,学生借助电脑或手机发表疑问、提出看法,内容会以弹幕形式在PPT上显示,教师可根据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面对两极化趋势,很多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院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問题

1.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体育经济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PPT讲授为主,专业术语较多,教师“照本宣科”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多依靠案例教学,实训内容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实践课时无法保证,实践项目缺乏。

体育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经济学课程实践课时偏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即使开设了实践课,教师授课多局限于手头教材,实践教学内容落后,实践项目不足,缺乏情景模拟、实习实训等实践动手项目,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

3.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综合性。

各高职院校在体育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考查,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训等环节为主,且各实践环节是相互独立、分散的,教学设计不成体系,缺乏综合性。学生依据课堂所学知识无法对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串联,更无法直接应用于课后创业实践活动。

(二)探索新教学模式的院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教学成效难以体现。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但这要以学生具有自主性及自控力作为保障和前提。在高职院校,对学习有倦怠情绪的学生可能存在不观看、不参与线上教育活动的情况,也可能转而从事其他网络活动,未按时完成课前任务,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活动的展开,还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无法真实反映教学效果。教学从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转变为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满网管”,此时的“互联网+教育”不仅没为教学活动带来便利,反而为学生沉迷网络创造了条件。

2.教师水平无法满足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要能设计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视频;要使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并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各阶段。对于大多数只懂电脑基本操作的教师来说,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先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是关键。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体育经济学课程为例

“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要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合理安排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教学中以师生互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后学生结合学习及作业情况自主训练和实践。

1.教学前。

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教学前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将教学相关内容通过QQ、微信、雨课堂APP等线上平台发布。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台上所发布的内容要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面对抽象的体育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变通,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抽象理论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

2.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针对课前线上平台发布的内容答疑解惑。以此为基础,教师将教学内容按模块进行任务分解,并通过PPT讲解、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然后学生再按照任务分解进行分组讨论。目前,体育经济学课程的实践学时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采用案例讲述、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形式多样的趣味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3.教学后。

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所得,教师要及时安排合理的课后复习任务,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课后作业的及时布置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的积极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心得自主选择作业形式,文字、图表、视频均可。作业完成后提交到资源共享平台,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只对教师公开,或向所有人公开。对于优秀的作品,教师要在课上展示。教学后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反馈。反馈来源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学生主要针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各项教学活动,反馈学习感受及建议意见;教师主要针对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进行反思。通过反馈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突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改革,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要充分借鉴“用户思维”,即要有明确的用户定位,要以用户为中心,要注重用户的参与互动,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归结到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天虎,郭凯旋.“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互联网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