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譬如为山”的疑义与启示

2018-01-20郭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注疏尚书古文

郭慧

摘 要:从正诂入手,对“譬如为山”(《论语·子罕》)一章内容进行考辨。 “譬如为山”一章并非是要人们持之以恒,而是要善于放弃。

关键词:“譬如为山”;疑义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10-01

一、“譬如为山”意义辨析

对于《论语·子罕》篇中“譬如为山”一章的意思,历代学者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本章与成语“功亏一篑”的核心思想一样,教导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另一种观点则几乎与之相悖,教导人们不必太过执着,当放则放。后者更符合“譬如为山”章原意的可能性较大,而大众所理解的“功亏一篑”与“譬如为山”章没有直接关系。

(一)“功亏一篑”与“譬如为山”章之相关性探微

《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功亏一篑”为:“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的实际出处是《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正义》:“八尺曰仞,喻向成也。未成一篑,犹不为山,故曰功亏一篑。是以圣人乾乾日昃慎终如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里的“功亏一篑”与我们理解的“功亏一篑”意思是一致的。不过可惜的是《尚书·旅獒》是伪古文尚书中的一篇,为东晋梅赜的伪作。

(二)前人注疏疑义辨析

可查的文献之中,对这句话最早做过注解的人是汉代的包咸。“此劝人进于道德也。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为其前功多而善之也,见其志不遂,故不与也。”(魏·何晏《论语集解》)“与”字此处当读去声,乃“参与”之义,“不与”即“不参与”、“不为”、“不做”。包咸对这句话的注解是:做一件事,虽然已经马上就要完成了,但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与自己的志向相违背,所以果断的选择了放弃。何晏在编撰《论语集解》时亦引包咸之语做注,说明何晏与包咸的理解并不相悖。包咸之后,何晏之前,又有马融注:“平地者将进加功,虽始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据其欲进而与之。”(宋·邢昺《论语注疏》)包咸和何晏注解“譬如为山”前半句,强调不遂我志,当断则断;马融注解“譬如平地”后半句,强调我欲进则与之。他们的注疏是相通的。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此戒人为善垂成而止者也。篑,土笼也。言人作善,垂足而止,则善事不成。如为山垂足,唯少一笼土而止,则山不成。此是建功不笃,与不作无异,则吾亦不以前功多为善。为善若不成,吾亦不美其全功多也。故云吾止也。”皇侃只是強解了包咸与何晏注解的前半句,却忽略了“见其志不遂,故不与也”。皇侃之后的各家注解,基本上是延续了他对于本章的理解。宋·邢昺的《论语注疏》虽然已经列出包咸、马融之语,然而还是忽视“见其志不遂,故不与也”和“据其欲进而与之”两句,他把释义的重点放在了对于“垂成而止”、“强学不息”的态度对比上。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直接引《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句释之,并言“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试问,先秦的孔子如何用东晋的梅赜之言教人?皇侃之后,以“功亏一篑”释“譬如为山”一章的观点占据学术界的主流地位,直到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才算是将这两种解释置于同一章中。

(三)推论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其实至少在东汉包咸、马融甚至是三国何晏之前,人们对 “譬如为山”一章的理解还没有“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的意思。而伪《古文尚书》出现在东晋,东晋距孔子生活的年代约800年。皇侃、邢昺、朱熹则又是在东晋之后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从皇侃开始,由于受伪古文尚书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影响,人们就对 “譬如为山”一章产生了误读。

二、“譬如为山”疑义产生的原因及启示

通过“譬如为山”疑义的考辨,不难发现,前人对文献经典的训诂,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解和误读。

(一)学术态度方面

汉代古文经学家关注历史史料学与语言学,与其一脉相承的清代朴学家以求实切理为帜志。他们“无证不言”、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也是我们在研读文献经典时所需要的态度。研读文献经典切忌两点:一忌主观臆断,二忌偏听盲信。

(二)文字训诂方面

阅读研究文献经典,一定要立足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历史背景。如《论语》中的语言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语言,我们就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语言中去寻找有助于理解文本的例证,即从同时代的文献典籍中寻找语料,来帮助理解《论语》的文本。

三、结语

由于受伪古文尚书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影响,人们就对 “譬如为山”一章产生了误读。通过考辨,不难发现:“譬如为山”一章与我们理解的“功亏一篑”中“持之以恒”的意思几乎是相悖的。

我们要有质疑精神,对经典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规范我们的学术态度,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魏)何晏,(宋)邢昺疏,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注疏尚书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谦虚
自大的马谡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尚书》
《大学》“明明德”的理解与阐释
《心经》翻译及注疏的学术史考察
《诗经原始》中评点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