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钦荣诊治小儿骨伤经验述要*

2018-01-20孟永久沈钦荣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骨伤术者患处

孟永久 沈钦荣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沈钦荣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骨伤工作30余载,学验俱丰,在诊治小儿骨伤方面经验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诊治小儿骨伤经验简述如下。

1 望问触比,细察伤情

古称小儿科为“哑科”,有“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诊断小儿骨伤疾病较成人更难,沈师在临证过程中将“望、问、触、比”四法贯穿整个过程。

1.1 望:首先望神色及全身活动情况,通过对患儿神色的观察可以初步诊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其次观察局部肿胀、畸形以及受伤后出现的特殊姿势,作出初步诊断。如锁骨骨折,患儿往往表情痛苦,头偏向伤侧,同时用健侧手托住伤侧的前臂及肘部。

1.2 问:除询问小儿本人外,沈师十分重视与其家长沟通。询问有无外伤、是否经过治疗、既往病史等初步了解病情。询问受伤原因,外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受伤时患儿的体位,分析受伤机制,为手法复位提供参考。

1.3 触:沈师常通过触摸患处肿胀、畸形、压痛及体温改变,诊断是否骨折。一般来说,畸形、肿胀明显者骨折可能性大;对于没有移位的骨折或骨骺损伤,虽肿胀及畸形不明显,若环周压痛阳性,则骨折可能性大;对四肢长干骨,轻轻旋转肢体远端,若疼痛明显,骨折可能性大。沈师也指出,对于畸形明显者,为减少患儿痛苦不必过多检查。

1.4 比:小儿骨骼无机盐比成人少,柔软易弯曲,且在生长发育中骨骺未闭,骨骼受外力后可出现小儿特有的弯曲骨折、青枝骨折、骨骺损伤,对于这些体征比较隐匿的损伤,沈师非常重视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作用。特别对于好发骨骼损伤的肘、腕关节,通过拍摄伤侧标准的正、侧位片,伤侧与健侧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来明确诊断。沈师特别强调,对于当时不能明确诊断但又高度怀疑有骨折者,可通过复查拍片进行前后比较来确诊,儿童骨折7~10天后即可出现骨膜反应,这是诊断儿童无移位骨折的重要依据。

2 压端牵捋,巧施手法

沈师在继承“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特别是采用“压、端、牵、捋”手法整复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具体方法:整复时嘱患肢屈肘90°,先让两助手轻轻握住患儿的腕部和肘部,但不用力,术者用两拇指按压断远端背侧用力向下“压”,两食指和中指顶住断近端掌端向上“端”提,待术者感觉断远、近端背侧皮质相遇时,一上一下同时用尽力(拇指向下按,食指、中指往上端),与此同时,术者喊“一二三”,两助手同时发力将患臂伸直,并保持牵引,即可复位,复位完成后予以适当的理筋手法,“捋”顺骨折周围损伤的筋脉,减轻挛缩和疼痛。沈师实施手法整复前,必先仔细阅片,准备好所需材料,遵循“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古训。强调整复时手指定位要准,只有将手指准确定位于骨折断端处,方能用得出力,用力要在“点”上,而不是在“面”上。二是术者、助手要协调好,术者刚开始整复时,助手要适当放松,便于术者整复,同时助手一定要维持牵引至固定完毕,防止复位后再移位。三是切忌用蛮力,要根据骨折类型巧施手法,善用巧力,善于借力,减少患儿的痛苦。沈师特别指出,复位时尽可能一次成功,不可为了强求解剖复位反复整复,以免造成额外损伤。

3 简便有效,固定创新

为了保持整复效果,整复后必须进行有效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相对静止的环境。沈师喜用竹片夹板固定,认为竹片具有较好的韧性,能起到坚强固定作用,并有一定弹性,质轻易于塑形,适合小儿体型的要求。十分重视棉垫的作用,强调棉垫的大小、厚度要适宜,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因小儿皮肤娇嫩,一定要勤观察,观察有无对皮肤压迫损伤。整复后沈师非常重视患肢的放置体位。如利用屈肘130°肱三头肌的“合页”作用,沈师采用屈肘130°绷带悬吊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

骨折,不仅骨折端固定稳定,且操作简便,患儿易于接受,不用小夹板、石膏固定,有利于局部瘀肿消退、功能恢复。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沈师通过解剖学分析,传统的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位固定时,可使肱桡肌处于一个最容易收缩而产生断端畸形的位置,为了避免该肌的牵拉而造成再次移位,沈师创新性的将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旋后背伸位固定,不仅可减少骨折端的移位,同时背伸位为腕关节功能位,有利于后期腕、指关节的功能恢复。

4 循序锻炼,重视外治

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及小儿对药物有天生的恐惧,尤其是中药汤剂,沈师遵循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之说,重视外治法。骨伤早期,患处肿胀及疼痛明显,沈师常用云南白药胶囊5~6粒取其胶囊内药粉或用三七、大黄、丹参各等分,共研细末,以茶水调匀,敷于患处,以凉血散瘀,消肿止痛。骨折中后期,患处肿痛缓解,关节屈伸不利,沈师给予中药熏洗,处方:全当归、海桐皮、羌活、独活、桑寄生、广地龙、威灵仙、伸筋草各15g,川桂枝、嫩桑枝各10g,路路通20g,以活血通络为法,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医家历来重视。沈师指出小儿骨折的功能锻炼应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家属分期分部位进行锻炼。骨折早期,患儿疼痛、恐惧,家属紧张、担忧,应先向患儿家属讲明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不会引起骨折端的移位,而且能活血化瘀,加快肿胀减退,在尽量保持患肢制动的前提下,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被动地关节活动,如上臂骨折屈伸腕关节,前臂骨折锻炼手指关节,下肢骨折进行踝关节、足趾关节的伸屈活动。骨折中后期,随着肿胀、疼痛的缓解,小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逐渐显现,家长紧张的心理也渐渐麻痹,对于患儿的功能锻炼也不再那么重视,沈师指出骨折中后期是危险期,要告知家长若不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发生骨折端再移位或造成关节僵硬,因此除保证外固定稳定可靠,可逐渐加大锻炼幅度,以患处出现疼痛感、但停止锻炼疼痛消失为度,负重锻炼应慎重,不可过量、不可急进。

5 小结

沈师在诊治小儿骨伤时经常告诫吾辈,医者要有“三心”。首先要有“责任心”,临证中要多沟通、勤查体、细阅片,尽量避免漏诊;其次要有“信心”,对于小儿骨伤疾病大可不必敬而远之,只要诊断明确,手法得当,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最后要有“恻隐之心”,要充分考虑小儿骨折的愈合和塑形能力,手术治疗应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骨伤术者患处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治斑秃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