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庆其辨治杂病潮热经验*

2018-01-20王少墨王秀薇戴彦成肖定洪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知母藿香黄柏

王少墨 王秀薇 戴彦成 卢 嫣 肖定洪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3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800

王庆其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积有较丰富的经验。潮热是指发热起伏盛衰有定时,好像潮水一般,中医文献记载有“日晡潮热”“午后潮热”等。《伤寒明理论·潮热》中载:“伤寒潮热何以明之?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也。”《杂病证治准绳·寒热门》:“潮日有作有止,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若日三五发即是发热,非潮热。”《伤寒论》载有阳明腑实潮热及少阳里实潮热;《金匮要略》有风湿化热潮热及女劳阴虚潮热等[1]。后世温病学记载还有“湿温潮热”等。

王庆其教授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潮热多属里证,但有虚有实,实证潮热多由于外感,发热较高,热退不清,到一定时间复又上升;虚证潮热,多由于劳倦内伤,脏腑气血亏虚,发热较低,病情缠绵;在杂病中还有一些潮热,自我感觉发热,实际体温正常,表现为阵阵烘热,如潮而来,有的没有规律,反复发作,缠绵不解,病机错综复杂,部分患者与情绪变动有关,被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颇为棘手。王老师认为,这些病证大多与脏腑阴阳水火升降失调有关,宜当详辨。现搜集老师近年所治疗的杂病中潮热医案数则,略加剖析,从中探索其治疗的思路和规律,并求正于同道。

1 营卫不和,气阴两虚案

申某某,女,54岁。2015年6月18日初诊。主诉:潮热汗出如洗伴恶风怕冷数月。病史:患者有帕金森病15年,目前服美多巴、息宁、舍曲林、氯硝地泮控制。入夏以来,近数月出现潮热汗出如雨,甚者每天换数套衣服,畏风怕冷,忌吹空调电扇,常便秘,需用开塞露,食欲差,睡眠赖安眠药。来诊时诉:头、胸背汗出,恶风怕冷,语声低弱,面色皓光白,失眠,纳差,口干,烘热。舌质淡红、苔薄腻、舌体胖,脉沉细。中医诊断:汗症(营卫不和,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治法:益气养心敛汗,调和营卫阴阳。处方:黄芪、淮小麦、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知母、黄柏、仙灵脾、五味子、仙茅各12g,泽泻、米仁、胡颓叶各15g,炙甘草、大枣、杏仁各9g,砂仁、蔻仁各6g。14剂。7月2日二诊:患者夜间潮热汗出略减,白天仍汗出多,怕风形寒,又见全身抽搐,大便不畅,食欲不振,口干、潮热,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舌下青筋微显,脉滑数。上方加生白术18g,生白芍15g,地骨皮12g,木香9g。14剂。7月16日三诊:白天汗出稍减,无盗汗,仍怕风怕冷甚,目干减,腋下、胸口、后背汗出粘腻,腰软。舌质淡、苔薄腻,双手寸关弦小滑、双尺沉。上方去知母、黄柏、杏仁、白芍,加熟地24g,杜仲、莪术各15g,羌活、独活各30g,改仙灵脾30g。14剂。7月30日四诊:症无进退,汗出未减,仍汗出怕冷,恶风,乏力,大便日1次,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双手脉细。6月18日方去泽泻、仙茅,加姜黄、僵蚕各12g,鹿含草、紫石英各15g。14剂。8月6日五诊:症无进退,汗出未减,仍怕冷恶风,潮热,口干,多饮,心烦,焦虑,怕声。方药:黄芪、炒白术各60g,太子参、五倍

子、乌梅、郁金、藿香、苏梗各12g,潼蒺藜20g,蝉衣、大枣、甘草各9g,肉桂、莲心、灯心各6g。7剂。8月13日六诊:汗出怕冷,动则汗出,足底连及腰背,潮热稍减,大便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方药:仙灵脾、潼蒺藜、麻黄根各30g,仙茅、五倍子、胡颓叶、诃子各15g,知母、黄柏、巴戟天、当归、藿香、苏梗各12g,黄芪60g。7剂。8月27日七诊:症无进退,纳可,大便难,两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方药:黄芪60g,桂枝、生白芍、麻黄根各30g,大枣10g,干姜6g,甘草9g,五倍子、枳实各15g,乌梅、山萸肉、藿香、紫苏梗、焦山楂、焦六曲各12g,生白术18g。9剂。9月5日八诊:汗出好转,收汗加快,仍恶风怕冷甚,时觉身热。大便无力,矢气多,两日一行,便不干,口干多饮温水,食欲不佳,纳不香,胃中酸。睡眠需服半粒安眠药。舌质略红、苔薄白。方药:黄芪60g,桂枝、生白术、生白芍、麻黄根、胡颓叶、麻仁各30g,大枣、生姜、甘草各9g,五倍子15g,枳实、枳壳各12g。12剂。后以桂枝汤加减调治月余,诸症悉安。

按:患者年届更年期,天癸将绝,阴阳失调,见潮热、大汗出、恶风、怕冷、语声低弱、面色皓光白、烘热、口干等症。辨证属阴阳两虚,营卫不和、气阴两虚。初诊治以调和阴阳,投以甘麦大枣汤合二仙汤及敛汗之品,之后虽加减各种祛湿、祛风、温阳剂,但效不理想,至第七诊改用仲景桂枝汤加减,重用黄芪60g,桂枝、白芍剂量用至30g,方见疗效。可见患者主要病机还属于营卫不和,表气虚弱,营阴不得内守,汗出如雨,同时伴恶风,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大剂量黄芪益气固表,佐以麻黄根辅助黄芪益气固表,复以五倍子、乌梅、山萸肉佐白芍酸甘敛阴和营,合大剂桂枝和其营卫,通其卫阳,从而获得明显疗效,诸症安平。

2 阴虚阳亢,虚火内生案

曾某,男,70岁。2015年12月10日初诊。病史:近1年来出现阵发性头面大汗出,汗出湿衣,多于白天或凌晨3~4点发作,伴头面烘热,手足心热。时有耳鸣,头晕,目糊,神疲腰酸。多方求治均无效。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无肢体活动不利或言语不清。刻下:阵发性潮热汗出,头颈上半身明显,大便调,夜寐差,易早醒,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瘀点,脉弦数。中医诊断:汗症(阴虚阳亢,虚火内生);西医诊断:高血压病、脑梗死。治法:滋阴潜阳,降火敛汗。处方:煅龙骨、煅牡蛎、炒白术各30g,麻黄根20g,碧桃干15g,知母、黄柏、地骨皮、龟版、五味子、连翘、麦冬、山萸肉、藿香、紫苏梗各12g。14剂。12月24日二诊:药后汗出减,但仍有反复。舌质红、苔薄。处方: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麻黄根20g,胡颓叶15g,知母、黄柏、地骨皮、龟版、五味子、山萸肉、生地、熟地、甘菊花各12g,胡黄连6g,远志、酸枣仁各9g。14剂。2016年1月7日三诊:诉汗出稍减,颈项部僵硬,苔脉如前。处方:黄芩、黄柏、当归、生地、熟地、五味子、山茱萸各12g,黄芪15g,煅牡蛎60g,葛根 30g,黄连 6g,肉桂 3g。14剂。1月21日四诊:仍汗出,夜寐差。舌质红、苔薄。处方:知母、黄柏、龟版、生地、熟地、银柴胡、麦冬、五味子、天花粉各12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麻黄根20g,胡黄连6g,青蒿9g。14剂。2月4日五诊:汗出基本消失,偶有阵发性头汗1次,现咽干明显,大便可,纳可。上方加玄参9g,西青果、瓜蒌皮各12g。14剂。2月18日六诊:汗出偶有反复,潮热消失,咽干止。上周出现牙周炎,现牙龈肿痛。血压控制可。舌边尖红、苔薄白。处方: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麻黄根、蒲公英各20g,胡黄连6g,知母、黄柏、龟版、白薇、银柴胡、山萸肉、生地、熟地、藿香、紫苏梗各12g,银花9g。14剂。

按:患者古稀之年,有中风病史,肝肾真阴亏损,易生虚火。近1年症见头面上半身汗出,手心热甚。由于肝肾虚火,蒸腾津液,则见头面上半身汗出不止。经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以滋养肝肾之阴配合清肝肾虚火,清虚热用银柴胡、胡黄连、青蒿、地骨皮、白薇之品效果较好,辅以敛汗之品而获全功。热平后可常服一段时间的大补阴丸,以充肾水,使肝肾之火潜藏,既可巩固疗效,又可帮助控制血压。

3 肝郁化火,湿浊内蕴案

徐某某,女,70岁。2014年9月10日初诊。病史:患者有抑郁症、焦虑症病史6年,1年前曾割腕自杀未遂。目前服用西酞普兰、黛力新、唑吡坦、氯硝西泮等药物。来诊时诉:心烦,烘热汗出,夜寐差,仅仅入睡3小时左右,纳差。舌质黯红、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郁证(肝郁化火,湿浊内蕴);西医诊断:抑郁症、焦虑症。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火,健脾化湿。处方:煅龙骨、煅牡蛎、北秫米、炒谷芽、炒麦芽各30g,八月札、地骨皮各15g,知母、黄柏、石菖蒲、柴胡、制半夏、藿香、紫苏梗各12g,苏罗子、郁金各10g,陈皮6g,桂枝9g。14剂。9月24日二诊:心烦、烘热减轻,胃纳增加,仍夜寐差,口干。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滑。湿邪已祛,肝火未平,方拟清热化火,平肝,养心安神。处方:珍珠母30g,知母、黄柏、地骨皮、焦山栀、五味子、天麻、甘菊花、麦冬各12g,酸枣仁15g,郁金10g,莲心、灯芯草各6g。14剂。三诊至五诊皆随证施治。11月19日六诊:近日夜寐较前有所改善,能入睡4小时左右,多梦,烘热阵作。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滑。虚热未

清,肝火未解,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意加减,和解清热,镇静安神。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各30g,酸枣仁15g,柴胡、山茱萸、五味子、藿香、紫苏梗、灵芝各12g,莲心、灯芯、川朴各6g,郁金10g。14剂。七诊和八诊守方化裁。2015年1月14日九诊:目前咳嗽、口干减轻,胃纳转佳,烘热未见明显发作,稍有盗汗,夜寐5~6h/晚。舌质黯红、苔薄,脉弦滑。咳嗽向愈,经精神专科医师指导,近已停服黛力新。肝气郁结,阴虚化火,迫津外泄,治以养阴清热,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各30g,合欢皮、茯苓、茯神各15g,北沙参、麦冬、五味子、郁金、八月札、藿香、紫苏梗各12g,款冬花10g,莲心、灯芯各6g。14剂。十诊至十四诊根据患者病情,消息处方。4月8日十五诊:夜寐转安,盗汗,烦躁,大便已调。舌红、苔少,脉弦细。肝郁化火日久,阴液难复,方拟滋阴清虚热,疏肝理气。处方:夜交藤30g,白薇、知母、八月札、枸橘李各12g,远志9g,郁金、炙龟版、地骨皮、胡颓叶、五倍子各10g,麻黄根20g,胡黄连6g。14剂。服用前方后盗汗、烦躁减轻,夜寐能安睡8小时,胃纳可。舌红、苔少,脉弦细。在前方基础上先后加味麦冬、白芍各12g。14剂。2016年4月随访:患者每晚能入睡7~8小时,情绪稳定,潮热消失,偶有盗汗,饮食起居正常。已停服唑吡坦片,仅服用少量氯硝西泮、西酞普兰。目前仍在进一步治疗观察之中。

按:西医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认知三联征,即消极地看待自我、环境和未来;焦虑症以焦虑紧张、运动性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为主症。王老师认为从中医辨证分析,抑郁症类属于阴证,焦虑症类属于阳证。抑郁症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常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佐以桂枝、制半夏、陈皮、姜竹茹等温化痰浊之品;焦虑症属肝郁化火,治疗常用知母、黄柏加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栀子豉汤加减;如焦虑伴有躁狂者为阳明实火,常选用大承气汤或黄连解毒汤之属化裁。本案患者抑郁与焦虑并存,病机属于肝郁化火,兼有湿浊内蕴。病程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日久化火,耗散气阴。首诊时伴湿邪阻滞,治疗上健脾化湿,其后予以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知母、黄柏、地骨皮清热,五味子、麦冬、龟版、白芍等养阴,龙骨、牡蛎、酸枣仁、茯神等安神等;另外每诊必佐以心理治疗,以更好控制病情。

4 邪郁少阳,兼夹湿浊案

张某某,男,66岁。2003年6月2日初诊。病史:发热1月余,体温在37.6~38.5℃之间,早退午后潮来,热则大汗淋漓,衣衫尽湿,现住某市医院,经多项检查,诊断未明,用西药治疗后热仍不退。舌红、苔薄黄、中有裂纹,脉弦数。此邪郁少阳,兼夹湿浊为患。处方:柴胡、薏苡仁各30g,黄芩、青蒿、白薇各15g,制半夏、党参、地骨皮、知母、茯苓各12g,甘草6g,大枣7枚。7剂。6月9日二诊:1周来体温在37.3~38.5℃之间,咳嗽,痰不易咳出,口干。舌质红、苔干黄腻,脉弦。处方:北沙参12g、天冬、麦冬、桑叶、桑白皮、柴胡、前胡、防风、知母、黄芩各12g,款冬花9g,天花粉15g,桔梗、甘草、薄荷(后下)6g。7剂。6月19日三诊:热平,体温正常,已出院。现诉口甘,饮食无味,大便每天2次,干咳无力。苔薄黄腻,脉弦。处方:薏苡仁、茯苓、炒谷芽、炒麦芽、紫菀各15g,藿香、佩兰、炒白术、制半夏、桑白皮、黄芩、百部各12g,佛手、款冬花各9g,黄连、白蔻仁(后下)、甘草各6g。7剂。7月7日四诊:低热除,前几天熬夜后下肢浮肿,近日消失,口甘,食不知味,二便调。舌偏黯、苔薄。处方:炒谷芽、炒麦芽各30g,滑石20g,藿香、佩兰、炒白术、焦山楂、焦六曲、泽泻各12g,茯苓15g,砂仁(后下)、蔻仁(后下)各6g,佛手、陈皮各9g,通草、竹茹各3g。7剂。

按:本案老人发热1月不退,经西医抗生素治疗热不退而请中医诊疗。此邪郁少阳半表半里,兼夹湿热,投和解少阳,宣通内外,清化湿热,和畅气机。用小柴胡汤化裁,佐以清化湿浊,2周热平,再2周善后,效果明显,热退身安。

5 体会

潮热可见于许多原因,一般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的病因以感染最多见,如慢性局灶性感染、病毒感染等,中医称为“邪热羁留”;非感染性的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功能性潮热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潮热的临床特征是体温比正常人升高0.3~0.5℃,也可能患者自觉发热,实际体温正常。潮热发病往往与火热之邪有关,火与热同类,都为阳盛之象,故火热常常混称。一般说来,热轻而火重。温为热之渐,火是热之极。朱丹溪说:“实火可泻、虚火可补、郁火可发。”王庆其教授认为潮热的病机关键是辨明脏腑阴阳、虚实、升降,治疗时邪火宜请,阳火宜降,虚火宜潜,浮火宜引,郁火宜散,乖戾之火宜和宜调等等,不一而足。临床应该根据“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药”,辨证治疗,恒心调理,可以收到良效。

猜你喜欢

知母藿香黄柏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广藿香和土藿香不一样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丽的黄柏山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