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法应用探讨

2018-01-19于晓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课堂

于晓琳

【内容摘要】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素养的目标下,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教师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上的“问题”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用——问题法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進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改进举措以提升应用效率。

【关键词】问题法 小学数学 课堂 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传统课堂上一般只起到师生互动、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在新课改后,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素养、知识自我构建能力——这样,问题教学法因其特有的启发、引导、开放等特征而越来越得到教师的关注。

但是,问题教学法不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简单,它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定的启发性和系统的层次性——有些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对这些要求的落实是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去解决,以提升问题法的促学价值。

一、问题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问题法应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说,问题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是要引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是要提醒学生关注某个要点,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有些教师对问题的指向性缺少关注,在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和素质建设,而且还可能打乱了教学节奏。比如二年级“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教师问“小明同学坐在小红的哪边?”学生回答“左边”——而“前后左右”这些位置关系要在后面的课程中才学,这个年级学的是“东西南北”——教师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把教学方向拉偏了。

二是问题没有留下空间,启发性不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检验教学效果,比如“10+2等于几?”学生回答“12”,教师就知道学生学会了——而现在不同,我们更多是想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用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而不是仅仅用问题来找答案。比如“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教师问“三角形和四边形哪个更稳固?”——这个问题,课本上已经直接给了答案,对学生的启思作用一点没有。

三是问题没有层次性,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与上面的启发性相接——在引领学生探究某数学知识时,学生需要一个思维的过程,类似于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到丙地——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领会知识。但有些教师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跳跃,从开头一下指向结果,省略了中间环节,有些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就会遇到困难。

二、问题法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把握问题法的课堂应用。

一是注意问题指向性的把握。要想确保问题指向性,使问题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一般需要在课前对问题进行设计——我们不排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使用问题,但大多情况下,教师很难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而,注意问题的设计是保证问题指向性的根本。比如三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物体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换视角观察物体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来导出问题“四个盲人为什么对大象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摸到的是不同地方。”“好,(向学生展示两张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三年级不用梯形)”教师现向学生展示轮船的三维动画,学生“噢,原来是从前面和侧面看一个轮船!”——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多角度观察这个方向。

二是注意问题的启发性,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除了想检验教学效果的问题,一般来说,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问题不能过于直白,要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比如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列出一个讨论习题:弟弟的苹果数是哥哥的4倍,2人一共有10个苹果,哥哥和弟弟各有几个苹果?“同学们,用什么办法来列出一个计算式呢?”——不要直接把“等量关系”这个词带出来,先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来关注到“等量”这个解题要点。

三是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用问题把学生推过障碍,一层层把学生带到“终点”。比如“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如何分解图形,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比较差,在做习题时往往“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所以这一课的问题应该分这样几个层次:“这个三角形和这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怎么判断的?(建立不同图形间的关联)”→“这个图形(简单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移动图形局部)”→“这个多边形由哪些图形组成?怎么计算面积?(引导学生分解、切割多边形)”——一步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以上,对小学数学问题法应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针对性应用方法。总的来说,为保证问题法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问题的指向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参考文献】

[1] 游洪. 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1(04).

[2] 王淑侠.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德彪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