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1-19赵国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赵国利

【内容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主科”,在教学时间上占有较大比例,而且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对人的心理、精神、品质的引领作用相当突出。因而,从语文教学的条件上、特征上看,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

大家知道,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了学生成长的教育体系,而对于已经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参与社会的条件还不具备,再加上学校教育的系统、科学、规范以及受教育时间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比家庭和社会更具影响力。因而,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教育是有条件,而且是应该落实的。

从语文这个学科上看,它既有培养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职责,又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也就必然应该承担引导学生精神品质、思想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职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呢?下面,结合实践谈几点经验和想法。

一、通过环境构建渗透心理教育

优质的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而且环境本身和环境构建的过程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构建平等、乐观、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的、潜在的熏染,使其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得到纠正和感化。

比如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教育效率和效果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中国,由于传统的“师尊”理念的影响,即便是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了“师生平等”“以生为本”的理念,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依然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真正的平等相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并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与成人交往的自卑心理。所以,构建起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环境,是实现心理教育渗透的一个条件,也是一个策略。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尽量发扬民主精神,听取学生的想法、建议,允许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有个性化的理解。在评价的时候,可以改变教师独家评论的形式,而请同学们互相评价,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师生间的平等和尊重,对消除他们与人交往的紧张、焦虑感,提升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心理教育

前面说过,语文既是一个生活交流的工具,又是一个呈现人的精神理念、审美思维等人文特征的学科——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会通过文本体现出一定的精神思想、人格品质以及心理情态等方面的内容——因而,结合语文教材或阅读文本的内容来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有效的、便利的渠道和方式。

比如在教学《病房里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吉姆和大卫两个病人间的故事,引导学生们学习吉姆的精神品质——不仅是勇敢、坚强地面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当他在没有了“生”的希望时,他不仅没有自己悲观、绝望,而且也不愿意把负面的情绪带给他从,用“看不见”的风景,给自己的病友带去希望和快乐。引导学生,一方面对困难甚至磨难要用坚强的心去迎接,而不是躲避,另一方面要学习吉姆的思想品格,“君子不迁怒”,不能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他人。通过这样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大爱”心理,特别是引导学生摆脱现在小学生被家庭娇惯后产生的那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三、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心理自我构建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于学生写作能力(比如技巧、积累)等方面的培养,也可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因为,在写作时,学生必然需要对自己的精神思想进行提炼,必然需要在文章中表达某一个中心思想——而这个中心思想在写作的表述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对这一精神思想的认同过程和构建过程。而且,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还可以通过其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其心理问题,从而能够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对学生在文章中所体现出的高尚的精神品质、阳光的心态、团结友爱的思想等等,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及时进行表扬,以强化他们这种健康心理的向前发展。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好的心理在班级中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讲评作文的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指导。反过来,教师也可以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时,及时在评价中进行指正,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心理指导策略和规划。比如,有位学生在写风景类文章时,“我家乡的这条河一点也不美,又臭又脏,我真想到美丽的西湖边去生活……”,我就这样评价他的作文,“家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母亲‘病了,你会抛弃她吗?家乡不美,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而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改变环境,让自己的家乡美起来。你说呢?”

以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其实还有一些渗透方法是教师值得尝试的,比如通过语文的阅读指导、通过语文的各项活动(如朗诵比赛、诗词比赛、情节表演等)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来把握,以保证渗透的有效。

【参考文献】

[1] 薛海霞.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学周刊,2015(6):208-208.

[2] 魏秀芳. 浅谈小學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23):276-276.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德彪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