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01-19郭琴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郭琴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更是数学教学最基本重要的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今后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根据以往经验,分析学生,同时从专业基础知识上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灵动性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19-02

将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灵动,教师应通过分析现状,了解学生,组织实践,融入内容,开阔学生思维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统一的计划。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从这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实践,增加课堂趣味讨论内容,通过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激情,此文将详谈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扩展知识,运用素材

1.扩展课堂知识

课堂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素材,但这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出口和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比学生丰富百倍,因此,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课外知识与课本结合起来,从中发现相关的知识内容,挖掘出一些有趣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扩展课堂的教学。

2.积极运用素材

小学数学较为简单,教师应在生活中积极发现素材并加以利用,不让学生长时间局限于课本。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然后搜集所有能融入教学的素材,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变成有趣的游戏或讨论,激励学生多多参与实践。这样,不但可以在灵动中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加深学生学到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1.学生是课堂的源头

当今社会,教师太过于注重对于课本知识的教学,几乎整堂课都在围绕专业理论进行讲解,学生很少有讲话的机会。这时,教师应颠覆以往教学习惯,将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是,课堂上的主体并不是自己,而是学生,他们是课堂内容的源头。而教师可以作为领航者存在,负责引导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教师引领学生将课外的知识搬进课堂,以开放的形式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将生活及社会中有趣的问题融入进来,课内课外相互结合,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兴趣,学习到书本之外的内容,还能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使课堂变得有生命力而自由开阔。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阻止学生发问,尽可能发散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此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性,有了主动探索的精神,就对数学有了兴趣,自然就能把数学学好。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但其他无形的主动性要靠学生自己去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来帮助引导学生。

2.探索学生的独特性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元,学生也不再像从前一样传统而单一,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教师应将目光放在此处,认真观察学生,以此发现他们的独特性,并根据他们的特征而鼓励学生将身上的优点放进学习中。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可以利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組讨论、探索课外、比赛活动等方式引导将自身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长此以往,渐渐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当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到自身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进步。而教师和学生多多沟通探索,不但能加深师生感情,还能让学生不再惧怕老师和数学。

三、构建灵动,融入实践

1.在观察中发现乐趣

教学的两大版块就是教师和学生,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当中,教师应在所有与数字数学有关的地方进行挖掘,发现素材加以运用在学生身上。比如课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可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比如计算每天从家中走到学校的时间,每天睡觉的时长,以及爸妈做一顿饭的时间等等。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目光由课本延伸出去,在统计过一定数据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比如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时间,以此推断出谁距离学校很近,谁又住得很远,加深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同时也能通过这些生活数据了解自己的同学。

2.制造问题,吸引学生

所谓制造问题,并不是课本或试卷中的生硬问题,而是老师通过对生活的挖掘寻找出的一些有趣现象,将他们融进课堂中吸引学生,由此培养他们积极发问的习惯,比如课程《观察物体》,教会学生观察的基本要素之后,教师应清楚,小学生对于物体的认识并不完善,一定会有部分缺失,这时教师应从这个角度制造与他们的认知截然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问“为什么”的习惯。学生有了提问的习惯,课堂自然能变得生机勃勃。

3.课本与生活相融

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大量数学概念,比如当学到《垂线与平行线》的时候,教师可将学生带出课堂,将周围所有相关的实物指给学生看,让他们加以观察,如马路上的斑马线就是平行线,大楼与地面垂直。这样做可使学生思维一下从课内转换到课外,对实际理论有了深刻认知,引发学生思考观察的兴趣。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灵动性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奇,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深入教学。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仁兵.浅议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2017

[2]朱炳林.寻根求源创情境 构建灵动新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94.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