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

2018-01-19戴晶余维祥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课堂教学

戴晶 余维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不同个体之间发展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机会均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机会均等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04-02

教育机会均等主要包括起点上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均等以及教育结果的均等。虽然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入学机会均等的范畴。虽然有研究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但仍旧只是关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学装备上的差异,以及师资配备上的差异,很少从微观上涉及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是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公平也就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會不均等的问题比比皆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障碍。

1.师生互动的不均等

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基本上是不均等的,教师互动的对象很明显地倾向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时间优先给予优等生。当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等待其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少,而且在发现其无法立马回答时,常常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叫另外的同学回答,并不是通过启发、引导来帮助其回答问题。其次,对差生的期望较低。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学校响应号召,积极改进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达到某种形式上的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笔者经过见习调研发现,课堂上,许多教师先任由差生自主回答问题,最后由优生作总结。这一做法表面上是给予了全班学生表达的机会,但事实上还是存在着优生与差生的区别对待的问题。

2.教学内容偏向的不均等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普遍偏向于理论性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很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性常常难以突显出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忽略掉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比如初中数学的“数学活动”、“阅读与思考”部分,高中政治课本的“综合探究”部分等,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选择直接跳过。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偏向于应考科目。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以考点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偏重于应考科目的学习,忽视了其它非必考科目的学习。

3.教学方法的不均等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依照教学进度,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相结合,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使学生接受现成知识方面是极其有效的。但是,对于知识掌握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教师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质上而不易被觉察的不公平。这与素质教育强调的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机会不均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难以根除

自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存在,并且还一直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施行。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难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一切都以考试为准,片面重视学生的智育,轻视其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常常与实践活动相脱离。同时,教师往往在无形之中给学生贴标签,进行差别对待,从而导致课堂师生互动方面的机会不均等。

2.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偏误

现代社会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由于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一方面,简单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为教育公平就是将教学资源与机会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这种简单的做法造成了课堂教学机会的实际上的不均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某些特长生的个性发展。

3.大班化教学的影响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尤其是现存的城市取向、重点校取向的择校现象,使许多学校班级规模膨胀,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更加突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太大。同时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难以在短暂的时间内,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均等学习机会。在这种大班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频率大大降低。笔者在见习期间,发现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不是各学科课代表,就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班额超过七十的班级里,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极少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多是考虑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对劣势学生几乎照顾不上,这个“照顾不上”恰恰就是对劣势学生的极大不公平。

4.教学评价体系欠科学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但传统的教学评价仍然在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改教学中盛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仍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也就导致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了优生与差生的分层。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发生的交往,也多半是在优生中间进行的。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这显然背离了教育机会均等的要求。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的评价标准同样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指标,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他所教出来的学生考试所取得的成绩和名次,这也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那些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优生,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内容难度等都是围绕着他们进行。

三、实现课堂教学机会均等的对策

研究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机会均等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热情,使学生身心能真正得到全面、完善的发展。

1.教师要树立合理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不公平现象,与教师没有树立教学公平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尽管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缺失、偏误,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因此,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为实现课堂教学机会均等而努力。这也就要求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课堂学习机会。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均等机会。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为适应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的机会均等,迫切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落实选修课的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学不同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也很重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谋求课堂机会均等。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三种类型。其中,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有一定的阻碍,而个别化教学的成本又相对过高,目前我国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做到按照每个学生实际发展需要来组织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都是比较好的补充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可以使所有学生最大程度的得到教师的关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因此,在教学组織形式方面,需要将班级规模缩小,实施分层教学,尽可能的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社会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宗旨之一就是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评价体制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机会公平的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以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不再人为地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同时,学校应转变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的片面的教师评价方式,坚持终结性考核评估和过程考核评估相结合,尽量减少或避免因对教师评价不公而导致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安静.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的表现与改善[J].教学与管理, 2010(21)

[2]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5-56

[3]郝玉梅.教育公平视阈下的课堂教学机会均等问题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6)

[4]王强.课堂教学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1)

[5]冯建军.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01)

作者简介:

戴晶,黄冈师范学院2016级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余维祥,黄冈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