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1-19刘俊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饮酒服药血压

刘俊娥

高血压是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也不断地蔓延, 从而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1.6亿[1]。要想高血压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 积极地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本院体检中心在2012~2013年体检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指导用药等方式,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软件疾病统计信息获取2012~2013年通过体检及既往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并愿意配合治疗、干预的患者177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97例作为研究对象, 女882例, 平均年龄57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 按血压水平分1级、2级、3级。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虽血压<140/90 mm Hg, 也诊断为高血压。

1.3 方法

1.3.1 健康档案 对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调查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收集基本资料(血脂、血糖、既往史、家族史、吸烟情况、饮食饮酒习惯),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 发现主要危险因素逐一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 对生活方式及用药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估。

1.3.2 健康教育 对患者每周举行一次健康讲堂, 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 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测量血压、了解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让患者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以期提高防治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干预。

1.3.3 生活方式的干预

1.3.3.1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告知患者流行病学显示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的关系, 摄入的食盐越多, 高血压的发病率就越高;建议钠盐的摄入量应<6 g/d[2]。具体方法:尽量减少食用较咸的食品, 如咸鱼、咸菜、香肠、咸鸭蛋等;改变烹调方式, 少用含盐的调料。

1.3.3.2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适当补充钾、镁离子,能起到预防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但是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者及糖尿病者要适量。

1.3.3.3 限制饮酒及戒酒 避免大量饮酒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减少饮酒量还可减缓高血压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摄入酒精量控制在30 ml/d, 相当于大瓶啤酒1瓶或40°白酒1两[3]。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戒酒,并向患者举例说明大量饮酒者节制饮酒后大约2周血压下降的例子。

1.3.3.4 减轻体重 告知患者血压与体质量指数呈相关联系, 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4];教会患者自测体质量指数的方法, 养成经常测量体重的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热量的食物, 并告知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5-7]。

1.3.3.5 适度的体育 有规律的适当运动可使体重下降, 缓解紧张的情绪, 减少高血压发生率, 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例如30 min/d快走, 坚持10周, 可使收缩压降低10 mm Hg。

1.3.3.6 避免诱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劳累、精神创伤等。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加一些富有情趣的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1.3.3.7 指导服药 护理干预过程发现有51例患者自行停药, 有936例患者不能遵照医嘱规律的服药。多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作用与副作用, 反复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规律遵医嘱服药控制很好的高血压患者的例子, 并给予药物说明书和相关的宣传资料, 教会患者自己观察用药后的反应[8,9]。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膳食行为改变、吸烟、饮酒行为改变及规律服药依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血压情况 干预前, 1级高血压患者368例(20.69%), 2级高血压患者907例(50.98%), 3级高血压患者504例(28.33%);干预后, 1级高血压患者753例(42.33%),2级高血压患者663例(37.27%), 3级高血压患者363例(20.4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收缩压为(146.97±10.37)mm Hg, 舒张压(88.38±9.32)mm Hg;干预后, 收缩压为(132.76±9.32)mm Hg, 舒张压为(73.8±8.97)mm H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膳食行为改变 干预前, 患者饮食摄入能量过高 (>50%)949 例 (53.34%), 摄入钠盐过高 (>12 g)183 例(10.29%);干预后, 患者饮食摄入能量过高下降为841例(47.27%), 摄入钠盐过高下降为113例(6.3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干预前后吸烟、饮酒行为改变 吸烟情况:干预前,男性患者吸烟481例(53.62%), 每日吸烟20支以上216例(24.08%);干预后, 男性患者吸烟367例(40.91%), 每日吸烟20支以下102例(11.37%), 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饮酒情况:干预前, 每日饮白酒2两或大瓶啤酒2瓶以上男性饮酒297例(33.11%), 干预后为179例(19.9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干预前后规律服药依从情况 干预前规律服药依从750例(42.16%), 干预后规律服药依从907例(50.9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之而来是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逐年增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状况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9%[10]。2007年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很低, 分别为32.7%、27.5%和11.6%。

综上所述, 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依从情况, 控制血压, 具有重要意义。

[1] 管媛媛.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 26(12):1641.

[2] 陈君石, 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14.

[3] 陆瑞珍, 周月英, 吴静文.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5):645-647.

[4] 黄人健, 李秀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248.

[5] 胥小敏.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5(3):208.

[6] 张卫芬.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3):185.

[7] 梁志兰, 李慧波, 刘艳红, 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4):2903-2904.

[8] 王红.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33):74-75.

[9] 莫秋鹃, 左广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5):744-747.

[10] 王增武, 黄艳红.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与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3, 7(2):139-140.

猜你喜欢

饮酒服药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请勿过量饮酒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陶渊明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