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2018-01-15赵琳

时代经贸 2017年34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现代管理机制的更新与改革,现代管理理念对事业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通过制度调整、约束、控制及评价等措施促使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更具经济性与时效性。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处于改革转型时期的情况下,贯彻落实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利用内控手段提高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并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现状出发,全面、系统梳理当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一、绪论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分支,以满足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需求及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相较于企业单位来说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国家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費来源,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中比重较大的资产类别。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其基础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管理松懈、监督不严,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及服务社会效率降低,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事业单位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改变旧有的资产管理理念,严格查找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健全并创新风险管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利用内控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以此不断改进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力度,以保证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深化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界定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源于内部牵制,它产生源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各级管理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是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预算、收支、采购、工程、资产与合同六大经济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内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对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找到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健全并不断创新风险管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利用内控手段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随着当前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新形势和新政策的调整变化,特别是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及时跟进、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更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内控制度未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及内部控制规范相关制度的先后出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仍表现出管理不善的问题。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完善从计划采购、实际购置、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转移、维修报废、账实核对等各个环节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及监控失效,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计划购置环节缺乏可行性理论分析、实际采购环节缺乏公平合理、验收入库环节缺乏质量检验、登记保管环节缺乏责任分工、领用转移环节缺乏复核审批、维修报废环节缺乏技术鉴定、账实核对环节缺乏控制监督。没有内控制度的支持和管控,致使占事业单位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引发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抵抗、控制能力较弱。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国家对其固定资产项目投入的资金也在增加,然而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中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使固定资产浪费,国有资产损失情况严重。存在固定资产家底不清,隶属关系不明确的现象。有的事业单位由于所属二级、三级事业单位及其下属企业单位个数众多,投资关系复杂,存在固定资产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现象。2010年7月北京市审计局局长李颖津在汇报北京市2009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提出:“抽查56个行政事业单位,55个单位固定资产基础信息填报不全,41个单位实物资产与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录入的资产无法对应??”[1]这给我国资产管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极大困难。在固定资产管控上,没有形成树形控制结构,财务账务处理与资产实物管理脱离,对实物资产缺乏相应控制,造成账实不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对资产管理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二)固定资产关键环节存隐患,内控失效

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对大额固定资产进行采购决策时,由于自身的管理理念落后,同时惯于以个人经验开展工作,导致采购决策不够科学合理;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但是有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随意性大,没有按照审批程序执行;个别领导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以发展战略的长远目光进行判断决策,导致财政资金浪费,资产损失。

固定资产管理中采购业务流程较为繁杂,风险点多,有的单位没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采购业务与付款业务没有相互分离,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相应的内部牵制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完善使部分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有机可乘,将个人利益置于单位利益之上,在招投标、供应商选择、采购价格等采购过程中谋取私利,贪污腐败,采购的固定资产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财政资金极大浪费。

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虽然财政部和国管局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是仍有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概念模糊,固定资产的报废、捐赠、变卖不按规定程序处置。由于处置工作不及时,导致处置工作拖延时间长、涉及资产金额大等负面因素,造成实际资产规模大大小于账面情况。据调研,某部委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审批过程中,其一家下属事业单位由于对实物资产疏于管理,致使一次性报废办公设备金额达223.73万元;另一家单位涉及对外捐赠高达2949万元的自动化设备材料中,由于资产部门入库程序不规范,财务部门缺乏审核监督,无法及时提供大量的原始单据复印件,无法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交处置资料,资产账面金额虚高。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处理不严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必须以优秀的管理人员队伍为支撑,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管理信息真实可靠、账目明晰准确的保证。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的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考虑不够全面,在采购资产时未能进行专业的判断和选择,造成固定资产采购浪费。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存在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使得会计工作效率较低,未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效配合和相互监督、制约[2] 。因此,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素质、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意识,加强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不严谨。固定资产的购买发票、验收单、入库单等原始单据是固定资产确定成本入账时的重要依据,有的事业单位由于资产管理部门的遗漏及财务部门疏忽,致使入账的原始单据不完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影响到日后资产的金额统计,报废、处置价值的确认。财政部于2012年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有的事业单位还是沿用旧的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

(四)内控制度表面化,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效的管理机制,能有效防范风险,控制舞弊。它虽然在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还未建立较为完善、科学的内控机制,部分单位没有抛弃旧有观念,没有推陈出新,使《内部控制规范》形同虚设,说一套做一套,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得不到相关制度的有效支撑与控制。还有部分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对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也缺乏监控和管理措施,导致规章制度形式化、表面化,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未形成相应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无有效的内部评价目标,监管力度不足,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化、有序化,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抗风险能力较低。

四、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

在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下,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已经建立并完善起来,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财政部逐渐推进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及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的形势下,其外控环境已经逐步形成。作为单位为实现资产业务控制目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内部控制应尽快完善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从内、外两方面全面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抵御意识

为了发挥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首先应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并使其形成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抵御认识,通过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提供保证。内部控制通过转变资产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理念,提高其对风险进行识别、应对、分析及解决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有利的措施。[3]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单位各项业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且关系到单位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领导要以身作则,从思想到行动都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管理层面积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计划、采购、保管、领用、维护与处置等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对出现的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时发现纠正;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对出现的疏忽漏洞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达到最大化避免风险、降低损失的目的;在风险管控结束后还应继续跟进,保证相同的问题不再出现。同时,还要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增强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全员主动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批决策、采购环节控制,杜绝隐患

《单位内控规范》规定,对重大业务事项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 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标准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配置等审批决策问题都应该充分分析现有资产状况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将两者进行科学匹配,严格审批。[4]严格审批控制还能防止有的单位领导一人说了算的错误做法,有效避免固定资产浪费。 针对采购环节的薄弱点,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统筹安排采购,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定期安排采购人员岗位轮换,确保固定资产采购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某医院为例,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要求:有关科室在没有相应授权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决策进行采购,重大资产项目采购在有预算的同时,还必需进行集体决策。这种内部牵制及采购审批制度杜绝了资产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式不合理、授权审批不规范、徇私舞弊等现象,保障了固定资产的安全采购流程。

(三)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评价考核,提高资产利用率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是薄弱环节。事业单位有相应的内控制度,但不少单位对内控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缺乏评价。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以保证国有资产规划、使用及管理的有效性。可以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实地查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固定资产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改正不足。在评价考核体系的监督与控制下还能够促进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并降低资产流失的现象。应该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管理评价考核指标中应对资产的损失率进行认真分析,查清原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杜绝盘亏毁损现象。考核制度的建立通过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等挂钩能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促使其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四)规范固定资产处置流程,减少资产损失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及国管局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单位领导和相关资产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严重后果及责任,从行动上保证处置流程规范严谨,保障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序进行。

该流程图明确了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使用范围,根据财政部及国管局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结合本局情况合理划分了自行审批、局审批及上报财政部审批权限。

以其中固定资产处置价值在500万元以下为例,进行如下关键点分析:1、界定该资产处置为事业单位自行审批项目。2、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审核报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将资产处置申请表、购入资产时原始发票、入库等原始单据复印件、报局申请处置备案文件等报局备案,局向财政部备案。3、局下发同意备案文件给事业单位后,事业单位持备案文件及相关资料到北京财政监察专员办备案。4、事业单位根据处置资产情况决定进行价值评估的,将中介机构评估报告报局备案、核准,并由局报财政部备案、核准后,进行资产公开处置。5、事业单位无论是否进行价值评估,都要进行资产公开处置,并进行相应账务处 理,该例中事业单位为中央级,处置收入上缴中央国库。

该局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使资产处置的审核、审批、报备、报批、评估、处置及账务处理环环相扣,分级审批,分级报备并对处置收入处理做出明确规定,使固定资产处置风险大大降低,减少了资产损失。

(五)有效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资产处置平台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促使事业單位对内部各项资产进行动态化、合理化、高效化、便捷化的管理,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利用其优势能够准确地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结存及变化情况反映出来,并为单位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单位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发挥资产账与财务总账的连接和制约作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严格履行处置审批程序后,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置。国有资产处置平台保障了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处置的透明化,应该充分利用其强大的附件存储功能,将扫描的原始资料完整保存,为日后固定资产的信息查询、实物盘点等工作提供快捷有利的保障。2010年,共有216个中央国家机关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1752784件实物资产进入资产处置平台公开处置,资产原值2.37亿元,处置成交金额达5054.39万元。资产处置平台增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固定资产处置收益。

(六)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机制

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对其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岗位责任机制,从而保证资产的录入、验收及调配等各环节严格规范地进行。事业单位在购入新固定资产时应严格按照实物资产控制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在严格、认真地对资产进行验收后,准确无误填写验收入库单,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提交存档,同时还要及时将购置资产的原始发票及入库单向财务部门报账,做到环环相扣,岗岗有责,资产管理责任到人。此外,对固定资产的领用、调配、处置情况应严格遵守审批手续和规定流程,及时进行记录并填写相应的通知单据。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中的监督与审计力度,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纠正错误,堵塞漏洞,以避免或减少资产流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利用内部控制机制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监督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和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抵御意识,深入学习和研究内控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就管理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具有实效性、可行性的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并结合内控制度加强管理力度,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等现象发生,以实现事业单位健康、良性发展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服务中心,北京100088)

参考文献:

[1]龙海红,王玉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讲解及案例分析.

[2]张蕾,李敏强,陈富赞等.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模型及决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7).

[3]赵息,许宁宁.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4,31(3).

[4]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9).

作者简介:赵琳,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服务中心,高级会计师,课题专业方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