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源互联网条件下的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2018-01-15张虹霓张磊

时代经贸 2017年34期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国际化

张虹霓+张磊

【摘 要】能源互联网是未来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系统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再生能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会使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进程既面临机遇又存在问题。中国电力国际化战略要以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为目标,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依托特高压技术优势和海外电力运营管理经验,加强国内外合作,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完善并网服务,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利用互联网发展多元化业务,建立符合本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企业;国际化;可再生能源

一、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供给越来越跟不上能源需求的步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将导致不可再生能源趋于枯竭,同时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能源所排放的有害气体也日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与环境。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孙秋野,2015)。面对能源转换、存储、配置和效率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解决制约能源发展的瓶颈,也使得未来能源供应形式,将从当前的区域内扩大到区域外以及全球的能源供应。

电网的发展跟能源一直密不可分。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当前很多国家相继把发展电能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和分散能源上,分布式发电得到快速发展,电网结构也趋向智能化电力系统转变。尽管出现了智能电网新概念及新技术,比起现在遍布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的互联网,电网发展相对缓慢,保守内向与自然垄断局面并未得到很大转变,创新活力不足。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促使电网亟需从互联网的成功中汲取最新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孙宏斌,郭庆来等,2015)。同时,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将引起能源的全球结构与布局的重新优化配置,在此背景下,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极需要以电为核心的能源网与互联网之间产生关系,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同的能源子系统,通过互联网作为连接点搭建在一起,创建一个安全可靠、持续供应、绿色环保的全球能源配置网。电能是唯一可以大规模利用核能、水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二次能源形式,因此未来能源系统的主体必然是电能(董朝阳,赵俊华等,2014)。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国际化进程必然会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先是对能源互联网的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后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与构建全球互联网的设想对中国电力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与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能源互联网的内涵探讨及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在北卡罗纳州大学建立了未来可再生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 enewable Electric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 EEDM),NSF是最早涉猎能源互联网行业的,他们的目的即在电力系统中,导入电力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使配电网也能构建互联网模式(牛禄青,2015)。同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與环境部发起了E- Energy项目,提出建设Internet of Energy,以新型的ICT通信设备和系统为基础,在六个城市试点不同侧重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以最先进的调控手段来应付日益增多的分布式电源与各种复杂的用户终端负荷(Bloch C et al.,2010)。

能源互联网最初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对能源生产体系下的网端互联概念的设想和探索。如果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便可实现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互联网内可以和互联网一样无比便捷地分享信息(孙秋野,2015)。

同样涉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还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杰里米在2011年出版的书籍《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提到了自己对该概念的关注,并引起广泛推崇。里夫金(2001)认为,能源互联网包含五大内涵:

①可再生能源转型;

②能源生产分散;

③能源储存;

④能源分配;

⑤交通方式零排放。

里夫金的观点主要还是将各个洲作为点,建立可收集、分享再生能源的互联网,点与点之间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倡导的是,使用互联网概念,使区域内的电源、储备、负荷等简历数据统计,从而进行协调,最终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我国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小组在国内较早开展能源互联网方面的研究工作,就职于信息技术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小组的曹军威(2014)曾提出自己的“广域网”概念,所谓广域网,即能源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与理念所构建的新型信息。

总体电网为“主干网”,微网和分布式能源等能量为“局域网”,通过二者的平衡,实现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新型能源能够更快,更多的进行接入,避免产生误差的错误信息,减少工作难度。

曹军威(2014)还提出观点,在各种能源之中,电源不过是其中一种,而非能源的全部。电能之所以特殊,源自于其独特的传输效率,这种效率是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因此,在选择构建能源传输系统时,电能依旧首当其冲,成为首先被考虑的目标。那么由互联网式的电网为枢纽所简历的能源信息系统,自然而然会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宠儿。

冯庆东(2015)认为,所谓能源互联网,就是新型的的智能电网,即智能电网2.0,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该概念得到发展。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电网为基础,目的为接入新型能源的前提条件下,不同能量管理系统对能源设备进行管理,综合调控平衡各项能源配置,使得能源实现真正的高智能,高效率。

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2015)则有不同观点,他认为能源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双向配置平台,例如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传递、运输,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电源也完成了回购再配置,产销一体,使得能源互联网不仅仅能进行单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双方的交易平台,这也是建立互联网架构所希望达到的必然效果。

曹寅(2015)表示,智能发电、智能储备、智能交易、智能服务、智能管理、智能用电是能源互联网的六大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连接在一起,才组成真正的能源互联网。

综上所述,“能源互联网”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讨论,能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智能管理技术等能够采集和储蓄打俩个能源,并将各个点之间串联起来,建立能源交易互联网,实现互联网 能源的共享。

能源互联网的出现,无疑证明民众的思维和人类的科技手段都更上一层楼,许多问题都能采取新的形式来解决。能源互联网和现在的电话构架是具有本质性不同的,它不单单是去建立信息化的手段,还要采取互联网的理念和方式,构建出完全不同的能源交换模式,分享能源就像在互联网上发送消息一样简单,当技术给人的便利达到这种程度的时,能源互联网的推动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曹军威,杨明博等,2014)。

里夫金(2011)就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出“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使全球人民更便利,能够足不出户,获得绿色可再生能源。如有不可使用的能源,则通过互联网共享、出售出去,做成真正的全球能源共享,全球能源节约。建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也是美好的愿景,真正现实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依旧处于一个初期阶段,要想切实开始进行研究探讨,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走分层分级发展道路。需要在微电网、配电网层面形成局域消纳和广域互联,进而在地区、国家乃至洲际形成主干互联,多层级协调发展、紧密衔接,构成广泛覆盖的电力资源配置体系。

对于现如今的人类而言,能源可持续发展依旧是一个难以解开的题目。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有起色,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却微乎及微。美国希望2050年能够实现八成可再生能源比率,欧洲希望2050年能实现十成可再生比率,而国内求稳不求快,只希望在2050年能够获得六成至七成的回馈。看似简单、没有劳动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却具备着极其强烈的不稳定性。风、太阳等能量都可能因为天气等原因发生问题。所以,平衡和调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节省,依旧是一个暂时无法得到良好解决的问题(曹军威,杨明博等,2014)。

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紧张,油价接连提升,竞争激烈,能源安全问题实质上是全球性问题。对于现在的能源市场,我国需要和多个国家结成合作关系,商议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方案,从而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得到合理的治理和节约,防止全球变暖、建立能源平衡、能源市场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吴磊,2013)。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特高压网架作为基础,主要运输的是清洁能源,进行保护的是全球强力智能电网。最终,将形成从北极到赤道,继而和全球各个城市相连接的互联网。各种不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在全球智能电网的帮助下,被送到有需要的人的地方 。多余的能源送出,缺失的能源购入,能源利用,减少浪费,这种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起到优秀的全球能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刘振亚,2015)。2015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与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机构在柏林举办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中国国家电网董事会在会上提出“中国计划到2050年与国际伙伴一起建立全球电网:第一步实现国内互联,第二步洲内互联,第三步洲际互联,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联网。”(徐涛,2016)同年,习主席也倡导全球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开始探讨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建设北极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交直流向亚洲、北美、欧洲送电,形成欧洲——亚洲——北美互联电网;建设北美、中东太阳能发电基地,向北送电欧洲,向东送电亚洲,将非洲纳入欧洲——亚洲——北美互联网电网;建设南美北部,大洋洲太阳能发电基地,分别实现北美与南美,亚洲与大洋洲的联网。”(曾鸣,王世成,2015)

就现如今的世界趋势而言,搭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必然会发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广泛的应用,有利于缓解世界能源危机,摆脱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从电力网络和设施安全来讲,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远程监测、预测性维护能力能够更好地保障电网和电力设施安全,可以使工业企业通过能源交易平台降低能源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打破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能源供应和需求对接,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造和搭建。

三、能源互联网与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

(一)“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所影響的地区包含几乎整个亚洲,以及欧洲、东盟部分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于能源交易方式的革新,我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率先建立能源互联网系统,是我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有十几条电网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相连。其中,我国和俄罗斯的电网是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跨挂输电工程。“一带一路”的出现,不仅开发了许多能源,使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资源更丰富的产出,同时也使风能、太阳能等十分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被发现了。我们即将搭建的能源交易互联网,正是想要将这些可再生能源送到全球各地人民的手中。根据研究分析,在此之后的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八成,能节俭的能源,对于阻止全球气温上升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申现杰, 肖金成,2014)。

因此,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是在现如今社会形态发展下的必然结果。我国特高压技术和装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优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后,我们发现,“一带一路”途径的国家电力系统相对而言比较落后,无法与国内相比。其不仅设备陈旧,技术也有待革新,许多设备都仰仗于进口,许多技术也多是模仿国外的优秀经验。对于我国而言,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发展而言,这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无法被忽略的部分。我国电力系统国际化的路程,也因此机遇从而得到了推广。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可以转移国内富余生产力,将特高压技术引入这些发展中国家,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能源工业走向国际合作大舞台,有利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有利于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沿线国家人口总数为46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我国未来通过与这些国家共同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以能源带到经济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李朝兴,2015)。

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广泛性,涉及各国政治、技术、管理、市场、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既面临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社会环境、能源政策、市场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挑战,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与发展背景下,中国电力的发展既要遵循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制定符合本土电力企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二)新形势下中国电力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滞碍因素

中国电力行业自20世纪初经过一系列“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体制性改革,产业结构重新划分及重组后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随后又收购五个发电公司和四个一、二次电力设备公司。体制改革开创了电力行业的新格局,国家电网公司经过几年迅速发展进入了世界前十名,这对整个电网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供配电比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减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例提高。201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6亿千瓦,发电量达到5.5万亿千瓦时,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回路长度达到57.2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到30.3亿千伏安,这个数据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刘福升,刘昊,2014)。

在电力改革初期,我国电力企业就制定了“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激励企业发展到国际大舞台,对同行企业应该进行资源互用,互帮互助,体现共同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各种优秀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学习和借鉴,增加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此提升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这些年电力行业的发展,当前中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可以总结为“外电内送”和“内资外输”的双重战略。所谓“外电内送”,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在综合评价、衡量周边国家能源资源综合性指标后,实施在海外建立坑口电站、水电站或直接购买国外廉价电力等,通过输电网络传输回我国消费的模式;所谓“内资外输”,是指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国际竞标,积极投资于国外电网市场并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及实现价值提升(刘拓,2012)。

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电网多次对海外资产进行收购,这使得其海外资产遍布全球,这都是国际能源互联网创建的趋势以及其会引发的必然结果。在并购时,国家电网选择直接入股或获取经营许可。作为国企,国家电网的高信用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好、更快、利益更高的完成了这些工作,最终效益要高于预估效益部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已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特高压交流电压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电压,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已位居领先水平,这为电力企业“走出去”奠定了技术基础。这种能够减少长距离输电损耗的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应用。

尽管电力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国际化进程中客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不少比较优势与技术创新,但是在构建与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滞碍因素还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够规范,领导者领导能力不足,国际业务战略决策计划制定随意性较强,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造成经营次序混乱。第二,电力企业参与国际并购的时间较短,缺少丰富的投资和并购经验。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并购之后对公司的调整和经营理念不能达到平衡,导致企业无法平稳度过危险期,最终以退出收场。第三,我国电力缺少具有专业技术和素质较高的国际性人才,缺少既懂得电力技术又具备经济管理知识储备的综合型人才,这是电力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一大障碍。第四,面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表现为相应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能源的缺失成为人类历史上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现如今,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制造产业的需求和能源的供给不匹配,使得循环链断裂,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依旧只是纸上谈兵的概念,要想真正实现,仍然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新形式的创建。尽管少数大型电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强,但是全国范围发展并不平衡,技术能力的落后也就直接制约了国际合作范围。最后,我国电力企业抵抗危机意识薄弱,在国际化进程中没有设置规范的危机防控机制与管理措施,缺少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风险的意识(刘拓,2012)。

四、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中国电力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上,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倡议提出,国家电力工业未来海外业务,“一带一路”是主要的方式和话题。“一带一路”有效的帮助周边落后国家建立新型电网,同时,国家附近的电网路线顺畅,也能给我国带来便利。日后,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起之后,我国的某些线路也可以收到保护。未来,我国的能源输出开始慢慢向外扩散,不仅仅只针对祖国周边的国家,而是投向欧洲、投向美国,建立海外业务点,以达到更高的收益率。根据上述设想,基于能源物联网的中国电力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应是: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以微小家庭能源互联网为最小单位,扩展到城市能源互联网,再到全国能源互联网,最终发展至洲内、洲际能源互联网,最终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基于该目标,未来中国电力国际化发展可采取如下战略措施: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改变“以煤为主”电力结构,主要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结构,使能源造成的污染和损坏减少。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可以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浪费。根据不同地点的不同需求,各种可再生能源都可及你想那个保障性发电。以保障电网安全为前提基础,优先安排发电,使可再生能源发展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并使得电网的供电越来越稳妥,扩大向外输送的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输送都需要仔细、认真的对待,建立真正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的激励机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加快全球能源网的建立,减少污染,减少浪费(薛晓岑,周保中等,2015)。

能源互聯网各项服务的完善。使民众获知一个概念,即互联网能源交换是节能减排,节约能源的一个良好方式,因此,广大民众都应该支持新能源,支持可再生能源,支持能源的交换与节俭。平时整合好资源,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根据要求建立自己的能源收购制度。彻底完成无障碍,无歧视,安全认真能源交换。通过先进的储蓄技术,融合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使得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质的飞跃。

将用户测分布电源市场面向大众打开。在进行该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各类试点。电力可以自由交易和分布式能源能够广泛参与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这样做可以更利于能源的交流交换,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建立能源交换市场,进行各种能源的交换。在这种良性社会环境下,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选择这种能源交易的方式。同时,也要鼓励个人或企业进行“合同制”的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平台。

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使用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在家里售电以及在家里购买国内外电力产品和服务。能源互联网将彻底颠覆传统的电力企业“走出去”模式,在没有生成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国际化经营。能源互联网有助于将电力转变成一种可以任意买卖的普通商品,推动电价市场化进程。面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发电企业可以开展售电业务,成立售电公司,以获取用户为价值导向,提供创新服务(张小平,李佳宁等,2016)。

电力企业应立足核心竞争优势适度拓展产业链和开展多元化业务,现如今,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需要广泛的人才,这也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把握住机会,尽快完成境外上市,打造多方位的海外电力公司,开展多项业务,向电网主营业务及其产业链高端升级。优化国际化管控模式和加强风险管控,在国际上,各项业务架构的模式应该发生变化。现如今,国际化的经营风险增强,导致许多不良情况应运而生,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应重视国际人才,应将国际化人才纳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中,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端和复合型人才。

五、结语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话题,能源互联网也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中发生了。借鉴互联网构架概念构建的新型电网,实习了能源系统的具体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电能。尽管能源多种多样,但就传输和转换而言,电能依旧具备着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条件,成功跻身而出,成为在考虑互联问题时以电网为主。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必须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指导下,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合作,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中国电力企业应大力发挥境外投资运营专长,提高公司全球能源电力资产份额,依托特高压技术优势和海外电力运营管理经验,为全球能源用户提供符合世界能源禀赋特征、电力技术进步方向的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国际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升,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的落地落实贡献力量。

(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0;2.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3.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4.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参考文献:

[1]孙秋野.能源互联网:能源如何像信息一样自由?[J].中国能源,2015,(8).103-105.

[2]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9).

[3]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4]牛禄青.能源互联网从概念到行动[J].新经济导刊,2015,(7).44-51.

[5] Bloch C, Bomarius F, Brestschneider P, et al. Internet of energy—ICT for energy markets of the future[R].2010.

[6]Rifkin J.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ow lateral power is transforming energy,the economy,and the world [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1.

[7]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8]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電网技术,2014,(4).1-10.

[9]贾常艳.能源互联网将实现信息与能源深度融合——访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J].电器工业,2015(6).

[10]白津夫.以新经济引领新常态只有新经济才能强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5,(14).22-23.

[11]吴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战略形势与对策[J].国际安全研究,2013,(5).62-75.

[12]徐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意义与内涵[C].风能产业(2016年第2期).2016.

[13]曾鸣,王世成.全球能源互联推动能源社会可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7).14-17.

[14]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15]李朝兴.关于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5,(5). 48-49.

[16]刘振亚.我为什么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7).

[17]刘升福,刘昊.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商,2014,(35).36-36.

[18]刘拓.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4).67-72.

[19]王国顺,郑准,杨昆.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27.

[20]薛晓岑,周保中,孙友源.能源互联网与发电企业[J].发电与空调,2015,36(6).

[21]张小平,李佳宁,付灏.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话工业4.0[J].电网技术,2016,40(6).

基金项目:国网科技项目“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中宏观战略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GSDDK00KJJS16000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虹霓,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生,山东管理学院讲师,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成员。

张磊,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成员。

猜你喜欢

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高速公路微电网研究
在现有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下对风电项目的若干思考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厂房的一体化设计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实现形式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