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3王培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农村小学策略

王培培

摘 要: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过程,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质量将影响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一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作文字迹潦草,句病多,篇幅短,内容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应采取如下策略:加强汉字教育教学;降低初学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选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扩大阅读量,拓宽练笔途径;教师身先士卒,敢于“下水”;突破旧观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农村小学 习作教学 問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75-02

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既是他们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交流的很重要的方式,又是他们增强词汇丰富性、表达准确性和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手段。作文在有的省市的高考中几乎占半壁江山,地位日趋提升。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不应只为应付考试,而是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服务。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相应的对人们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当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生谈“文”色变,认为作文难写,没有东西写,没有兴趣写。部分学生心中有想法,可写不出来,因为他们不会灵活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造成作文篇幅短。同样,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普遍对习作教学感到头疼。有的老师课前搜肠刮肚,课堂上挥汗如雨,妙语连珠,但无学生主动互动,大部分是在唱“独角戏”;有的老师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常常东拉西凑,四处抄袭。因此,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学生的习作教学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农村学校学生的作文和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1 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字迹潦草,句病多

书写正确包括字形正确、书写规范和格式规范。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经常发生。首先是错别字的使用。如同音字混淆:“喝彩”中的“彩”和“文采”中的“采”、“明天”中的“明”和“名片”中的“名”,由于这些字由于字音和语调相同,小学生写错的概率比较大。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小学生辨别意识弱,因此很难区分,如“乒”和“乓”、“凹”和“凸”、“已”和“己”等。当两个词的词义相近时,学生易混淆而写错,如“形式”和“形势”、“火山爆发”和“暴发户”等。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给一些字“添砖加瓦”,如“亡”最后多加一点,“祖”字偏旁多一点。农村小学生平时说方言,仅仅在上课时间说普通话,造成作文中因方言而错字的情况。笔者所在的六安市舒城县柏林乡区受方言影响,学生分不清“n”和“l”、“ch”和“q”, “R”发音不准,造成一些字词的混淆。例“无奈”和“无赖”、“吃”和“切”、“软”和“偶”。

书写潦草也普遍存在于小学生的作文中。有些同学错别字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书写潦草、卷面脏乱差:字写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修改液乱涂乱改、肆意加框。

小学生作文中还存在格式不规范的情况:“一逗到底”的标点和字挤在一个格子里的、段前忘记空两格。

1.2 篇幅短,内容少

作文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丰富和语言具体,而现实中的小学生作文,常常内容不充实,往往空洞无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单一,除了学校就是家。他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获取的信息少,所以积累的写作材料也少。这成为他们面对写作“无话可写”的一大障碍。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不管是著作家还是文学家,他们都是靠平时的积累进行写作和创造的。中小学生应该像他们一样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在实际的生活中,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单调,活动范围不是学校就是家里。每天面对同样的人和一成不变的生活,致使一说到写叙事文,他们就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

1.2.2 “此处有情却无情”

通过对校小学生作文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大都缺乏真情实感。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呆板,如写亲情的几乎都写父母暴雨天送伞,撑伞回家的途中伞往学生身上倾斜,回到家发现父母的大半个身子湿了,末尾直呼父母的伟大。这些模式化的作文中堆砌了一些成语和华丽的形容词,内容假大空。

小学阶段的是最具童心的。孩子们的童真视角是很多作家极力追求的,虽然语言语言可能稚嫩晦涩,字里行间的纯真是模仿不来的。可农村学生普遍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亲的关爱,情感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的学生养成内向、自私等性格,缺乏生活的激情。丰富多彩的世界、生活中喜怒哀乐无法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作文苍白无力。

1.2.3 “除却个性不是文”

农村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真的到了谈写“色”变的程度。美国的布鲁纳说过,要想学生得到最好的刺激,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才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习作课,对写作文更不感兴趣。由于内心有对作文的排斥,让他们怎么写出鲜活的文章呢?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大都和年纪大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内心的困惑想法在家庭中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一切都较为漠视,因而他们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所以,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作文就如死水一般,失去了活力与生机。

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策略

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掌握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不是生活中的一种高要求,而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对小学习作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个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两部分是相辅相成,互推互助的关系,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同时,习作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在作文完成后采用多元化评价策略。endprint

2.1 小学习作教学准备策略

2.1.1 要端正态度,加强汉字教育教学

书写规范是写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认真规范书写视为工作的重点部分。首先要端正小学生的书写态度,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汉字数量庞大,笔画多样、组合复杂,因此难记又难写。所以我们在学习字音、字形和字义时要严格要求,错字要及时纠正,书写潦草一定要让学生重写。同时,教师在平时板书、批改作业的时候要规范写字,给学生做示范榜样。

2.1.2 降低初学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降低了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注重对孩子写作信心和兴趣的培养,做到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为了达成培养孩子写作有信心和有兴趣的目标,教师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对低年级学段的孩子进行习作教学时,应从说话写话训练开始,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中年级学段时,教师要教孩子学会观察世界,做到有感情地表达,说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高年级学段时,教师要教师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离作文内容具体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各年级学段的学情。

2.1.3 选择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写作欲望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情境创设不应该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之中,带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在生活中所感所思所悟都是写作的基础。以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引领农村小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才能随时激活写作欲望。

2.1.4 扩大阅读量,拓宽练笔途径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当前学生大都不爱读书,认为看书不会带给他们愉悦感,究其原因是阅读没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的行为,于是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平时,老师可以安排阅读兴趣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阅读,并引导孩子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和片段,鼓励他们有感情的去读,甚至背下来。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很自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平时的习作练笔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训练方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感悟片段等。

2.1.5 教师身先士卒,敢于“下水”

教师当堂写作文,会给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写作文并不难。当孩子课堂上陶醉于教师作文优美精彩的语言时,课下也会积极地去搜集,努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语言。尤其在农村小学,老师在习作教学之前写“下水文”,这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当然,这需要我們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下水作文的质量,努力修炼自己基本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例如田秀忠老师在上“我”这篇习作课时,敢为学生先,就写了三篇不同形式的下水作文。她抛弃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在学生的面前用鲜活的语言做了自我介绍, 在回答同学疑问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写作方法,学生的创作热情被点燃,写出了很多个性鲜明的文章。

2.2 小学习作教学实施策略

2.1.1 立足教材,多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跟随祖父母生活,平时的生活也很单调,出门见闻的机会少,很少人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和语言少,导致学生写作文时就会像如临大敌一般。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应抓住有限的资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本中积累一定写作素材,化为我用;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说说作者哪里写的好,怎么样写的?在课堂中灵活和多形式地进行微型的写作教学。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写作的案例资源,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9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三篇都是写人物的,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再现故事中的主人翁,教材中有很多写作细节供大家学习。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倍感兴趣,老师就可以乘热打铁讲解为何这样写,再写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人。这样,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又增加了对写作的兴趣。

2.2.2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地区的蓝天白云、黑瓦白墙、门前的红花绿草、调皮活泼的小狗,屋后错落有致的树木、 “豆腐块”般的小池塘等,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可农村孩子对生活中的这些实物早已司空见惯、无动于衷,作文语言贫乏、艰涩、缺乏情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也是做任何工作的必备能力。农村小学大多数坐落在偏远的地方,尽管它缺少了大城市的车流人流和喧嚣的嘈杂,少了密密麻麻的“钢铁森林”,拥有的确是淳朴的民风和平静的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细心的观察,提醒他们对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记下自己的只言片语,作为写作积累。

2.3 小学作文的评价

作文评价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适当的评价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升写作水平。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由一元走向多元,建立开放的小学写作教学评价体系。

2.3.1 突破旧观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这与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以生为本”的观念不一致,作文教学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是教育的主要趋势。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按照自己固有的标准评价可能打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尽管好的作文都符合一些共同的标准,例如流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有个性的观点,优美的语言,动人的修辞……我们的孩子都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赞美。他们以教师的喜好为喜好,摒弃自己的个性,堆砌好词好句,为了篇幅长凑字数,作文失去了童真,失去了个性与自由。这也是现阶段作文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现有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让他们和自己比较这次有没有进步一点。endprint

2.3.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它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这三个角度进行,可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把教师、家长和学生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真正将作文评价过程变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的过程。

现代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农村有城市所没有的美,農村孩子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脱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教师在平时要多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注重积累的过程,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引起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作文的关注。以上内容是本人一些粗浅的观点和认识,缺乏理论的支撑,基本上是近几年的经验之谈。往后,还将加强理论学习,希望能进一步弥补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安静.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访巢宗祺、顾振彪、郑桂华[J].语文学习,2002(1):4-9.

[4] 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董勇.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 1999(11):22-23.

[7] 梁建华.小学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4):34-36.

[8] 许丽.农村留守儿童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农村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