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古诗文,传承文化美德

2018-01-13王松宇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承

王松宇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在古诗文阅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有助于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学生的乐观性格和意志品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健康健全人格、传承孝亲尊师之道这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品读古诗文的重要意义,以期培养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美德的意识。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 文化美德 传承

古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美德。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人伦情怀;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平和心态;孟子在《孟子》中表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和独立品格;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忠孝之道;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仁爱孝悌、诚信好礼、见利思义”的可贵品质;周文王姬昌在《周易》中表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等,都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美德的光辉。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诗文阅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不仅能够让中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提高中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还对塑造和健全中学生自我人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中学生乐观性格、高尚情操、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作用。

一、品讀古诗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爱国主义的经典名篇,如屈原的《离骚》,是作者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名作,作者先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尔后抨击黑暗现实,传达出作者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和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不屈不挠、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

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除了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之外,还蕴藉着自己的豪壮之情。这既表达了诗人功业难成和对投降派的忧愤,又抒发了诗人强烈位卑未敢忘忧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国土的凌云壮志。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首典型的爱国诗篇,词人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以及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以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写景抒情,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人民遭受战争的苦难。在诗中,作者拳拳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品读这些经典古诗文,传承优秀文化美德,既有助于丰富中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又有助于中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体会和领略古人大无畏的英雄气魄,从而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振兴中华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二、品读古诗文,塑造健康健全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核心,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宠儿,由于家长过多地溺爱,有的中学生出现人格缺失、意志薄弱的问题;有的中学生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中学生虚荣攀比,不珍惜家人的辛勤劳动;有的中学生懒惰成性,事事依赖父母;有的中学生厌学情绪强烈。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加强中学生的人格教育已迫在眉睫。

阅读古诗文,可以陶冶中学生的情操,教会中学生如何做一个有情有义、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刻苦钻研、诚实知礼、坚毅进取、乐观豁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创新的人。如曹操的《短歌行》语言质朴自然,沉郁中激荡着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及统一天下的壮志和进取精神。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者大有人在,有的因岁月蹉跎而嗟叹,有的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面对流逝的时光,不是消沉颓唐,而是奋发进取。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你会感受到诗人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韧性;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受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你会感受到诗人求才心切的渴望之情。由此可见,中学生不应被学习中的困难、挫折所击倒,而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敢于披荆斩棘,努力拼搏进取。

三、品读古诗文,传承孝亲尊师之道

尊师重孝是中华民族基本伦理道德标准,古诗文中有不少倡导孝亲尊师之道的名篇,品读这些优秀诗文,可以启迪中学生孝亲敬老、尊师重学。如韩愈的《师说》告诉我们:学生必须尊敬教师和长辈,教师和长辈也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给予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陈情表》文章虽短,却是千古传颂的抒情佳作,全文紧扣“孝”字叙事抒情,情辞俱切,感人至深。自古以来,违背君主的意愿是逆君大罪,而李密面对杀头之罪,仍选择侍奉自己的祖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孝亲尊师乃礼仪之首,然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教育事业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却被忽略了,导致许多有才无德的问题学生出现,他们不尊重教师、长辈,不孝敬父母,有些学生谩骂、殴打师长,甚至杀亲灭友。面对这些可悲的现实,我们掩卷沉思,不禁惊呼:“虽然我们在与时俱进、科教兴国,同时却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丢失了。” 孝亲尊师,为人之道,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做一名有思想、有内涵、有修养、有知识的青年,做一名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及建设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生应注重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认真学习古人身上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争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并且有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单友法.雄文雅韵非常句 熟读精思巧探究——古诗文阅读生本化教学实践浅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Z5).

[2]吴亚丽.从古诗文中追溯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

[3]刘纳.试论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亚太教育,2015,(31).

[4]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

[5]谢军.传统美德在新中国的传承弘扬——兼谈道德的发展与建设[J].唐都学刊,2015,(4).

[6]徐叶红.腹有诗书气自雄——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古诗文功底的必要性[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滨湖新区寿春中学高三16班学生)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