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两个转化”研究

2018-01-09任静涛

理论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策略

任静涛

摘 要:所谓“两个转化”可以理解为,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及让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本课题通过研究,试图寻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路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两个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146 — 03

高校思政课教学,承担着树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反观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可知,其中仍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为此,本校课题组提出了“两个转化”的教学改革思路。所谓“两个转化”可以理解为,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及让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从中不难知晓,第二个转换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而第一个转换是实现目标的中介,因此二者缺一不可。从本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探索,但缺乏有计划的系统的研究。使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由此,本课题通过研究,试图寻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路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一、对“两个转化”的内涵解构

结合本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里从两个方面来解构“两个转化”的内涵。

(一)“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构成了中介

目前大学生需要修完四门政治理论课,且这四门政治理论课遵循着教材全国一本一纲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将教材体例进行系统化梳理,并结合高校所在的社会环境特点进行转换,成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特色的关键。这里需要正视这样的问题,即这里的转换主要指向了教师对教材体例的解读,并将其能动的转换为课堂教学体系,所以该转化构成了中介职能,而并未与学生形成现实的交互。然而,这一中介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则取决于转化后的教学体系能否与校本要求相契合。那么如何能够做到与校本要求相符呢。从目前高校在创新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时的形态来看,其仍然存在着“我向思维”的弊病,即从教师的主观臆断和兄弟院校的经验出发,以单项反馈来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为此,这一“中介”作用能否得到真正体现,还需要从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入手,这样才能将教材体系的转化过程收敛于既定的教学目标之中。

(二)“让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形成了落脚点

这里的转化属于第二个转化环节,而且也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转化,所以它形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落脚点。与第一个转化不同的是,这里的转化效果需要从学生的知识习得,以及他们内心信念建立实效等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避免“自说自话”式的评价取向。大学生群体作为受众,能否接受已经转化后的教学体系,则需要教师在试错和调适中来得以解答。因此,在实施“两个转化”上,第二个转化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本校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关于大学生的知识习得和信念建立这些都属于内隐性信息,即教师难以通过显性的测试途径来获取植根于学生群体思想意识中的真正反馈,所以这就为教学试错和调适形成了难题。为此,这里形成落脚点的关键在于,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两个转化”所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实现“两个转化”时,需要考虑其中的“转化成本”。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体系重构时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以及在第二个转化中的试错成本和调适成本。为此,在减少对现有教学模式造成不必要冲击的要求下,在实施转化过程中需要基于问题导向。为此,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一)理念转换为实践的切入点面临挑战

本课题组提出“两个转化”理念,其初衷在于破解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应新时期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但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本身仍处于内涵的不断完善之中,所以在推广过程中必然面临着理念与实践效果相背离的情形,而最为直接的诱导因素便是寻找与教学实践相契合的切入点面临挑战。在实现“两个转化”的课题研究中,本课题组认为需要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从中来提炼出与教学体系相关联的事例作为佐证。然而,实践中的社会经济政治事例需要在逻辑解构后才能成为了教学事例,所以这里的理念转换为实践的切入点所面临的挑战,则实则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与教学实践素材的发散性之间的矛盾。

(二)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内容重构面临挑战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这属于第一个转化,且作为中介的职能而存在。那么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需要将教材内容与高校所在社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教学体系。如,本课题组处在运程地区,这就要求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全国一本一纲,但在对教材内容梳理上需要与运程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实际相联系。从中不难理解,随之而来的调研工作必然面临着挑战。具体而言,是以调研成果作为决定教学体系的原因,还是以教学体系作为指导调研活动的目的,则需要得到正视。然后,在对教学体系的内容进行重构时,如何确保其在大方向上不会偏离“一本一纲”的要求。可见,这些都是在实现“两个转化”所无法绕开的问题。

(三)针对第二个转化的评价体系面临挑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自然能够将已经转化后的教学体系逐一传递出来。但,最终是否真实被学生所吸收,并转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内心信念,则仍值得商榷。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知识结构和内心信念属于内隐性信息,无法被学生外化的表现反映出来,从而也必然无法从传统测试中得到真实反馈。由此,此时的评价体系便面临着挑战。毫无疑问,实现“两个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知识,并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信念体系,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并能够指导他们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若无法破解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则“两个转化”便无法被教学实践所采纳。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应对挑战的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对“两个转化”的共识

本课题组在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时发现,不少作者在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问题时,往往忽略了对创新成果做出必要的舆论宣传。实践表明,在无法得到教师群体认可的情况下,不仅将在课堂教学中被部分教师消极对待,也难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真实有效的课堂反馈信息。因此,首先要完成的工作便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对“两个转化”的共识。方法可以为:(1)明确当前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认为,使教师们明确这一点是较为容易做到的。首先,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切身感受到思政课程所处的尴尬地位。因此,通过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中传递正能量,便能够使教师群体达成对“两个转化”的共识。(2)从理念高度引导教师正视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红利(如,学生课堂参与度将提升)。这里的红利主要从改变思政课教学地位的方向入手,进而通过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存在感,来激发起他们勇于参与课程创新實践的意愿。

(二)多渠道完成对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的调研

若要切实做到第一个转化,则需要走出象牙塔而置身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在鲜活的事例中筛选出可以引用的案例资源。这里强调多渠道,即在降低调研周期和节约调研成本的目标下,首先可以借助本地的政务网站来搜集相关有用信息;然后,结合四门课的教学体例,针对性的进行实证调研。如,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要,可以重点调研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再如,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需要,可以重点调研当地民生政策情况。在进行调研时需要重视一点的便是,需要对调研对象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纵向比较,通过纵向比较来让学生深化对教学体系内容的认知。

(三)选择一门课作为“两个转化”的试验教学

由于“两个转化”的课改理念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全面实践,那么这里就需要以点带面的逐一展开。在选择“点”时,应从教材体系中选择最为容易进行第一个转化的课程,并且该课程也是相对受学生欢迎的。从本课题组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得出,可以首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试验“两个转化”。其优势在于,(1)该课程紧扣现实,且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思政理论;(2)该课程能够较好的使用本土案例,从而降低教师在第一个转化中的实施难度;(3)该课程能够抓住学生所敏感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在这里指出: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中需要突出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以及在其它宏大叙事(如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最终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

(四)采取线上线下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由于对学生是否掌握的知识和建立的信仰,在传统的测试中无从知晓。因此,这里就需要在保留现有测试手段的同时,开发出更具灵活性和私密性的测试办法。本课题组建议,可以在本校的教务在线中设置网络问卷调查,从而在匿名问卷中来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发起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可以在私密环境下来完成问卷,进而更为真实的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情况。当然,所反馈的结果应作为指导下一阶段教学的重要参考。另外,在实现“两个转化”目标上也需要发挥高校团委和学工部门的职能优势,所以在这里的学习效果评价中,高校可开发出针对思政课教学的APP,通过植入图片、视频、文本信息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并在APP中设置讨论平台,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中时时参与学习心得的互动,这样就能增进大学生内心信念的养成。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内容选取

选择《形势与政策》中的“四个全面”作为教材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二)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在“四个全面”的内容解构中,逐一与高校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相联系。如,本课题组所在的运城市,在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而且,运城学院大学生群体在本地的学习生活中,已经逐步感受到了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特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板块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应紧扣当地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和精准扶贫成果来具体展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应充分对当地政府简政放权的成绩进行正面阐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则可以从本地典型案例中进行梳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则需要突出当地各级党委规范党员入党程序、惩戒失范党员的工作来进行案例整合。

(三)教学实践展开

将以上教学体系最终传递给学生时,需要采取“先具体,后一般”的逻辑顺序。“先具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应将当地与之相对应的事例进行阐述,如对运程地区政府简政放权的事例罗列出来,从而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性认识。而且,这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将“四个全面”与之相对应的列出。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能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阶段,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的高瞻远瞩。最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使他们建立起了正确的内心信念。根据上文所提到的校团委、学工部应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线上平台可以发起征文活动和讨论活动,进而在促使大学生对当地进行实证调查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在理论联系实践上强化了内心信念的形成。

五、小结

本文试图寻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路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实施策略包括: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对“两个转化”的共识、多渠道完成对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的调研、选择一门课作为“两个转化”的试验教学、采取线上线下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综上所述,以上便是本课题组对本文主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 考 文 献〕

〔1〕王刚,王跃.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两个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 2015(3):65-68.

〔2〕宋剑,邓坤金.“两个转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矛盾〔J〕.学理论,2009(2):78-80.

〔3〕阎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转化”的路径思考〔C〕//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 2012.

〔4〕吕卓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转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以西安思源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3(1):36-40.

〔5〕杨杰.高校档案工作践行“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战略思想的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 2009(2):7-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校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