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上京路军事研究与考述(上)

2018-01-09孙文政

理论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军事研究

孙文政

摘 要:金代上京路是金朝的军事大本营,为女真族灭辽伐宋做出了重要贡献。海陵王迁都之后,使金上京路军事空虚,造成了金代上京路及其周边地区,自海陵王后期接连爆发了契丹等抗金大起义,动摇了金王朝的统治,最终使金上京路被蒙古军占领。

关键词:金代上京路;军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005 — 09

12世纪初,中国东北出现了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女真族在很短的时间里,灭辽伐宋,与南宋划淮而治,成為当时的强大帝国,主要靠的就是军事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女真族军事制度,以及金代上京路军事的发展及衰落,来论证金代上京路军事的历史作用。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金代女真军事民主制度的形成

《金史·始祖纪》:“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①这则史料说明女真族是肃慎的后裔。《国语·鲁语》有肃慎向中原王朝“贡楛矢石弩”的记载。这说明女真人有着传统的能征惯战的习惯。因此,金代上京路的军事,有其特殊的发展特点,为金初的军事迅速扩张、入主中原、建立大金帝国,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女真议事会的构成与特点

11世纪初,生女真部完成了原始氏族向部族形态的转变,由居无常所时刻迁徙转向定居,每一个部落都有固定的领地。部落酋长是由部落民主选举产生的,后来发展成了世选。到献祖绥可时期,居住在今天阿什河一带的完颜部,发展成生女真各部最强大的部落。到了昭祖石鲁时期,完颜部成为联盟首领。到了景祖乌古乃时期,形成了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强大的部落联盟。

女真族军事部落首长称孛堇。联盟首领称都孛堇或众部长、都部长。孛堇和都孛堇拥有氏族部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起初孛堇和都孛堇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世袭制度。到了金朝建国的时候,孛堇制度已经成为金代相对稳定的地方官制。孛堇率领兵民合一性质的猛安谋克,战事时是士兵,没有战事时参加生产。《金史·兵志》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②这种猛安谋克制度,为金朝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勃极烈制度的形成

女真族军事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是部落贵族议事会,由部落联盟长、国相、都孛堇构成。议事会可以对一切军政大事做出决策。世祖劾里钵以后,军事部落联盟首长周围,已经形成一个近僚集团,其成员都是完颜家族中有重大功绩的贵族,他们除参与军国大事、商议活动外,同时又是联盟中军队的统帅。因此,权势极重,地位甚至超出联盟中的各个勃堇。金朝建国后,阿骨打为适应奴隶制国家的需要,将存在于生女真军事联盟下的都孛堇、国相、孛堇议事会,改组为勃极烈制度。勃极烈的称号始于穆宗时期,其含义一般认为是“孛堇”的异译。用来代替混同与地方部落首领的称号“都勃堇”,后来成为军事大联盟的尊称。金代的勃极烈制度保留有古老联盟议事会制度的痕迹,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勃极烈制度虽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这一制度施行近20年,中经太宗,至熙宗时才被废除。勃极烈制度由五到六个勃极烈构成,每一位勃极烈都有特定的称谓。如谙班勃极烈、国论勃极烈、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阿买勃极烈、国论仄勃极烈、国论乙事勃极烈、国论移赉勃极烈、国论阿舍勃极烈、国论左勃极烈、国论右勃极烈、迭勃极烈等等。

2.勃极烈制度的特点

在勃极烈制度中,诸勃极烈没有任职年限,一经被任命则终身受命,只有死后才能选人补替。一般勃极烈的人事调整,是只升不降,就算某个勃极烈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也只能在其死后裁撤。勃极烈制度囊括了维持国家运转的全部职能,既是决策和审议机关,又是行政机关。每位勃极烈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责。金朝勃极烈制度保留着浓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特点,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勃极烈的成员,几乎都被完颜家族垄断,包括太祖阿骨打家族、国相撒改家族、昭祖石鲁家族和景祖乌古乃家族,所以说这种民主是有局限性的。金朝统治者对于自己家族以外的人,采取既联合又抑制的方针,从而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从中以看出,金朝建国之初的勃极烈制度,有着新旧成份共存的特点,既保留着氏族制度联合执政的习惯,又凸显出完颜家族独尊的地位。

(二)勃极烈的权力

诸勃极烈的职掌,有辅佐、议政、行政、司法和军事等职能。具体分别为:都勃极烈,总治百官,在勃极烈制度中地位最高,总管一切国政,此称号仅阿骨打在称帝前用过,称帝后被取消了。下面分别叙述金朝诸勃极烈的权力,以便对诸勃极烈制度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谙班勃极烈,官尊且贵,为皇帝的继承人,同时又是各勃极烈中地位最高的。皇帝在外时负责监国,当皇帝在朝时做为皇帝的副手。太宗、熙宗均由此职继皇帝位。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设置元帅府兼都元帅,谙班勃极烈只是对重要军国大事做出决策,不随军出征。

2.国论勃极烈,收国元年(1115年)七月,金朝设立国论勃极烈,九月改成国论忽鲁勃极烈,地位仅次于谙班勃极烈。意为国之勃极烈,即国相,协助谙班勃极烈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金国建立前的国相撒改,在勃极烈制度初建时被委此职。

3.国论阿买勃极烈、国论阿舍勃极烈、左勃极烈,尽管名称不同,但实为同一官职,位居勃极烈中的第三位。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同样是谙班勃极烈的副手。金初由于太祖经常出征在外,所以他做为监国的谙班勃极烈的副手,其职责尤为突出,掌管日常的行政司法工作。在太宗时期,成为国家政权机构改革的重要参与者。endprint

4.国论昊(昃)勃极烈,主掌统帅军队从事征战、平叛、维持治安等活动,同时也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工作。太祖时期,位居勃极烈的第四位,太宗时期,退居到了第五位。

5.国论乙室勃极烈、国论移赉勃极烈、国论右勃极烈。这三个勃极烈也是同一官职,主要执掌外交事务。即负责外交之长官。同时参与军国大事并担任军事统帅。天辅七年(1123年)兼任西北、西南两路都统。天会年间,成为中央华北地区的代表。掌握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以及对宋和西夏的外交权力,同时也掌握华北地区的财政大权。

6.迭勃极烈,“淬贰之职”,即副职,在诸勃极烈中位居最末,辅佐其他勃极烈。职权随着其他勃极烈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可以单独向朝廷奏事,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议活动。

(三)勃极烈制度的演变

随着金政权入主中原之后,国土面积变得辽阔了,鉴于形势需要,女真族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在生女真居住地,依旧保存原有制度,在燕云以及黄河流域效仿辽、宋旧制,建立行政、军事、司法、文化教育等方面机构,用封建官吏取代原有的勃极烈与勃堇。到了天会五年以后,中央勃堇的称谓就不再见于文献了。

在这种大变革中,勃极烈制度受到巨大冲击。天会十年(1132年),太宗将谙班勃极烈改成类似于中原的太子,不再是统领百官的首辅,勃极烈名称改为忽鲁,其下设有国论左右勃极烈,昃勃极烈改为太尉。此后诸位勃极烈地位,已经相当于尚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令了,至此勃极烈制度向封建性质的三省六部制转变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是直到勃极烈制度最终被废止前,仅仅是职权与人数发生变化,依旧保留着奴隶制政权的性质。

在金代中央政治体制改革中,带有奴隶制色彩的勃极烈制度,向封建三省六部制转变的过程中,金代各地方行政机构,也跟着进行转变。在金太祖时期,就已经将金上京路管辖的曷苏馆路都勃堇,改为军帅司,上京路管轄的耶懒路都勃堇,改为万户长官,依旧世袭。天会五年(1127年),辽与北宋灭亡,大片辽、宋土地被划入金版图中,这些地区的官制并不统一。于是太宗下诏将原辽、宋地区,保留原来的府、州、县政权建置,女真地方官吏不再称为勃堇,而是依照辽、宋的封建制度,改为封建性质的地方长官。到了天会十三年(1135年),熙宗继位,勃极烈制度正式被改为三省制,标志着女真政权封建化正式完成。

勃极烈制度,是从原始氏族部落制演变而来,伴随着伐辽灭宋的成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终被三省六部制代替,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看到,勃极烈制度对维持国家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应被忽视的。勃极烈制转变为三省六部制,是真族统治者因时、因地制宜,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战略调整。

二、金代上京路与灭辽伐宋

女真族在短短数十年间,伐辽灭宋,建立幅员辽阔的大金帝国,主要靠的是军事实力。完颜部在昭祖石鲁时期,较为“亲近部落间的联盟逐渐向军事部落联盟方向转化。景祖乌古乃更役属诸部,正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落联盟”,①这为后来的对辽宋战争奠定了基础。上京路是女真伐辽灭宋的战略后方,其兵员和军用物资,主要靠上京路来供应的。可以说,金军发展壮大,是女真族在上京路时期实现的。下面分太祖、太宗时期,介绍金代上京路的军事情况。

(一)上京路境内的灭辽战役

女真开始伐辽,肇兴于金源内地上京路境。辽末金初,契丹对女真压迫加重,这样就激起了女真的反抗。女真在契丹统治阶级腐化堕落的情况下,开始了反辽。《金史》载:“辽主好畋猎,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见省。”①辽朝这种腐败的政府,给逐渐崛起的女真人,提供了反辽战争的可乘之机,终于到金太祖时期,阿骨打率领女真族,开始了轰轰烈烈反对辽国的战争。

阿骨打反辽战争,前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辽朝东部各城镇展开的,第二阶段是进攻辽本土,逐个攻克辽之五京,吞并辽朝疆土。首先是在上京路境内的展开的,先后发动了宁江州、出河店、护步达岗、黄龙府等战役。女真族通过这些战役,消弱了辽军实力,使辽金双方军事形势发生了变化,女真军队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首战宁江州

12世纪初,女真完成了金源内地上京路境内各部的统一,为反辽斗争积蓄了力量,准备好了条件。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首领之一阿踈逃往辽境避难。阿骨打多次向辽国提出遣返阿踈,均遭到辽的拒绝。《辽史》载:“四年春正月,……阿踈来奔。至是女直遣使来索,不发。……秋七月,女直复遣使取阿踈,不发乃遣侍御阿息保问境上多建城堡之故。女直以慢语答曰:若还阿踈,朝贡如故,不然城未能已。”②在这种情况下,阿骨打决定发动反辽战争,可以说,要求遣返阿踈是阿骨打伐辽的借口,也是战争的导火索。

完颜部,从献祖时期“定居于按出虎水之侧”③开始,逐渐发展强大。到阿骨打起兵反辽时,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军事力量。辽知道阿骨打有反辽之意,就调军队,驻防东方军事重镇宁江州,防备女真军。《金史》载:“辽人始为备,命统军萧挞不野调诸军于宁江州。”④辽朝调兵遣将,更加激起了阿骨打反辽的决心。于是阿骨打派“僕聒剌复索阿踈,实观其形势。僕聒剌还言:辽兵多,不知其数。太祖曰:彼初调兵,豈能遽集如此。复遣胡沙保往,还言:惟四院统军司与宁江州军及渤海八百人耳。太祖曰:果如吾言。谓诸将佐曰:辽人知我将举兵,集诸路军备我,我必先发制之,无为人制。众皆曰:善。”⑤于是阿骨打在辽乾统四年(1114年)九月,率领“诸路兵皆会于来流水,得二千五百人。致辽之罪,申告于天地曰:世事辽国,恪修职贡,……罪人阿踈屡请不遣。今将问罪于辽,天地其鉴佑之。”⑥向辽国东方重镇宁江州发起了军事进攻,一场反辽战争即将打响。

就在女真人积极备战,即将发起军事进攻时,腐朽的辽王朝也没太重视。东北路统军使的萧兀纳,曾两次上书说:“自萧海里亡入女直,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不报。”⑦萧兀纳还说:“臣治与女直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发,举兵图之。章数上,皆不听。”⑧可惜萧兀纳这一建议没被天祚帝重视。天祚帝认为女真军人数无法与辽相比,不会有多大隐患。当察觉到女真要推翻辽朝的统治的时候,天祚帝也没有介意。“及攻宁江州,东北路统军司以闻。时上在庆州射鹿,闻之略不介意”。⑨女真攻宁江州时,“辽人始为备,命统军司萧挞不野调诸军于宁江州。”⑩“遣海州刺史高仙统渤海军应援”?輥?輯?訛宁江州。endprint

宁江州虽是辽东方军事重镇,但突出孤立,因此,是女真人反辽战争,第一个军事打击目标。目标确定后,就是选择开战时机。阿骨打派胡沙补到辽国境内侦查敌情,胡沙补回来说:“辽方调兵,尚未大集。”?輥?輰?訛胡沙补把所看见的情况向阿骨打详细作了介绍:“及见统军,使其孙被甲立于傍,统军曰:人谓汝辈且反,故为备耳。及行道中,遇渤海军,渤海军向胡沙补且笑且言曰:闻女直欲为乱,汝辈是邪。”?輥?輱?訛胡沙补向阿骨打建议:“今举大事不可后时,若俟河冻,则辽兵盛集来攻矣。乘其未集而早伐之,可以得志。”?輥?輲?訛于是阿骨打采纳了胡沙补得的建议,在九月,就发起了宁江州战役。

阿骨打率领女真军,在拉林河畔召开了誓师。阿骨打说:“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敍进,轻重视功。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輥?輳?訛当天,女真军就到达了“唐括带斡甲之地”?輥?輴?訛。第二天,就打了接近辽朝边界的扎只水。在辽朝与女真边界之间,辽朝为防备女真西侵,修建了一道壕堑,俗称辽长城。这是辽朝东部的军事防御工程。女真军要想攻打宁江州,必须得过辽长城。“将至辽界,先使宗干督士卒夷堑。”①然后女真军就向宁江州方向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辽军将领耶律谢十,被金军射于马下。《金史》载:“耶律谢十坠马,辽人前救。太祖射救者毙,并射谢十中之。有骑突前,又射之,彻扎洞胸。谢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饮矢之半,偾而死,获所乘马。宗干与数骑陷辽军中,太祖救之, 免胄战。或自傍射之,矢拂于颡。太祖顾见射者,一矢而毙。谓将士曰:尽敌而止。众从之,勇气自倍。敌大奔,相蹂践死者十七八。”②从史料看,女真军基本扫清了攻打前往宁江州的辽军。很快将宁江州包围。宁江州之战中,辽朝东北路统军使萧兀纳“其孙移敌蹇死之”,萧兀纳本人“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混同江而西。”③辽军主帅逃跑后,军无斗志,失败在所难免。女真“诸军填堑攻城。宁江人自东门出,温迪痕、阿徒罕邀击,尽殪之。十月朔,克其城,获防御使大药师奴,”④女真军十月一日(1114年10月30日)攻入城内,活捉宁江州防御使大药师奴,首战大捷,沉重地打击了“契丹统治者在辽朝脆弱的种族统治体系中的权威地位”⑤。

2.出河店大捷

宁江州败后,辽才意识到不能小觑女真。一些将领上书建议全面动员军队,以威势压服女真,但辽朝显宦为了照顾大国的面子,怕显露出示弱的迹象,只肯进行局部战争动员,派兵7000人,由司空、殿前都点检萧嗣先统领,进屯出河店(今黑龙江省肇源)。”⑥《辽史》记:“(四年)冬十月壬寅朔(1114年10月30日),以守司空萧嗣先为东北路都统,静江军节度使萧挞不也为副,发契丹、奚军三千人,中京禁兵及土豪二千人,别选诸路勇武二千余人,以虞候崔公义为督压官,控鹤指挥邢颖为副,引军屯田出河店。”⑦辽军7000人,与女真隔鸭子河(今嫩江下游)相望,准备消灭女真军队。“十一月,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也将步骑十万会于鸭子河北。”⑧在这里《金史》的记载与《辽史》的记载不一致,一是时间上不一致,《辽史》记载出兵的时间是十月壬寅朔,《金史》记载为十一月。《辽史》里记载的时间,当是宁江州失守的时间,辽朝当知道宁江州失守后,就开始调集军队。从辽上京到嫩江流域的出河店,大约得用上一段时间,这样看来辽军到达出河店的时候,也就到十一月了。二是辽军出兵人数,《辽史》记载明确为7000人,《金史》记载十万,根据当时的情况,辽朝针对阿骨打率领2500人攻打宁江州的情况,不可能一下子就派出10万大军,《辽史》记的7000人应该是准确的。辽朝派7000人,这在数量上与女真相比还是占绝对优势的。当时女真军队有“甲士三千七百,”⑨在辽金双方兵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阿骨打率领3700名女真士兵,“黎明及河,辽兵方坏凌道,选壮士十辈击走之。大兵继进,遂登岸。”⑩阿骨打趁着辽兵远道而来,还没有站稳脚的时机,起早踏过当时已经结冰的嫩江,对辽军驻扎的出河店就发起了突然袭击。《辽史·萧奉先传》记载:“女直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輥?輯?訛《辽史·天祚皇帝纪》记载:“女直军潜渡混同江,掩击辽众。”?輥?輰?訛当时天气情况对女真有力,“会大风起,尘埃蔽天,”阿骨打“乘风势击之,辽兵溃。”?輥?輱?訛“逐至斡轮泺,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偏赐官署将士,燕犒弥日。”?輥?輲?訛这场战斗,辽军损失惨重。《辽史·天祚皇帝纪》载:“萧嗣先军溃,崔公义、邢颖、耶律佛留、萧葛十等死之,其获免者十有七人。”?輥?輳?訛阿骨打乘势先后攻占了辽朝东部,距女真较近的宾州、祥州、咸州等州县。《辽史》载:“十二月,咸、宾、祥三州及铁骊、兀惹皆叛入女直。”?輥?輴?訛出河店大捷,坚定了女真人推翻辽朝的决心。与此同时,辽军“由是各无斗志,累年用兵,每遇女真,望风奔溃。”?輥?輵?訛女真军在占领辽朝东北大片國土后,众大臣建议正式建国。阿骨打起初表示反对,阿离合懑、蒲家奴、宗翰等进言:“今大功已建,若不称号,无以系天下心。”?輥?輶?訛于是,阿骨打在“收国元年正月壬申朔(1115年1月28日),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上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①

3.鏖战黄龙府

阿骨打在收国元年正月初一称帝,正月初五就着手谋划攻打辽国东方重镇黄龙府。《金史·太祖纪》载:“丙子(2月1日),上自将攻黄龙府,近邻益州。州人走保黄龙,取其移民以归。”②由于辽朝多年太平时期,特别是宁江州和出河店战后,“天祚帝不再信任本族将领,竟起用向不知兵的汉人丞相张琳率军10万,分4路攻打女真:都统斡鲁朵军直攻来流河(今拉林河)女真地区,黄龙府尹耶律宁部向西北进攻女真,复州节度使萧湜曷军从咸州向北迎战女真军队,左祗候朗君祥隐萧阿古从锦州进攻女真新占领区。”③关于辽天祚帝任用汉人丞相张琳率兵东征一事,《契丹国志》载:“辽国旧例,凡关军国大事,汉人不预。天祚自两战之败,意谓萧奉先不知兵,始欲改用将帅,付以东征之事。天祚遂召宰相张琳、吴庸,付以东征事。”④张琳率兵东征,《金史》还记载:“辽遣都统耶律讹里朵、左副统萧乙薛、右副统耶律张奴、都监萧谢弗留,骑二十万、步卒七万戍边。”⑤实际上东征辽军不是20万而是10万。《契丹国志》载张琳奏请出兵时:“前日之败,失于轻举,若用汉军二十万,分路进讨,无不克者。天祚谓其数多,且差十万”⑥既可以东征。关于张琳率军东征女真,《辽史》记载较为简略,《契丹国志》记载较为详细。《契丹国志》记:“分出四路:北路枢秘副使耶律斡离朵来流河路都统,卫尉卿苏寿吉副之;黄龙府尹耶律宁黄龙府路都统,桂州观察使耿钦副之;复州节度使萧湜曷咸州都统,将作监龚谊副之;左祗候朗君祥隐萧阿古好草峪都统,商州团练使张维协副之。”⑦面对辽军的围攻,阿骨打采取先重点攻击辽军主力,然后各个击破的对策。《金史》载:“留娄室、银术可守黄龙,上率兵趋达鲁古城,次宁江州西。”⑧辽想以最小的代价,使女真屈服,派出使臣到金提出议和。“辽使僧家奴来议和,国书斥上名,且使为属国”⑨。阿骨打认为辽朝的国书措辞强硬,对辽在国书中把金国定位属国的地位不能接受,因此拒绝了议和。《辽史》载:“遣僧家奴持书约和,斥阿骨打名。阿骨打遣赛剌复书,若归叛人阿踈,迁黄龙府于别地,然后议和。”?輥?輯?訛辽金议和不成,为争夺黄龙府,展开了激烈的战斗。endprint

阿骨打面对多于自己几十倍的辽军并不畏惧,达鲁古城的战役中,阿骨打“登高望辽兵若连云灌木狀,顾谓左右曰:辽兵心贰而情怯,虽多不足畏。”?輥?輰?訛在阿骨打来看,辽兵虽然众多,但队形不整、战斗意志不强,不足畏惧。将士大受鼓舞,于是向辽兵扼守的达鲁古城,发起猛攻。“宗雄以右翼先驰辽左军,左军却。左翼出其阵后,辽右军皆力战。娄室、银术可冲其中坚。凡九陷阵,皆力战而出。宗翰请以中军助之。上使宗干往为疑兵。宗雄已得利,击辽右军,辽兵遂败。乘胜追蹑,至其营,会日已暮,围之。”?輥?輱?訛战斗持续到次日清晨,“辽军溃围出,逐北至阿娄冈。辽步卒尽殪,得其耕具数千以给诸军。是役也,辽人本欲屯田,且战且守,故并其耕具获之。”?輥?輲?訛达鲁古城之战,一路辽军大败,“余三路闻之,各退保本路防城。”辽金处于僵持状态。是年八月,辽天祚帝亲征。“丙寅,以围场使阿不为中军都统,耶律张家奴为都监,率番、汉兵十万;萧奉先充御营都统,诸行营都部署耶律章奴为副,以精兵二万为先锋。余分五部为正军,贵族子弟千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北出骆驼口;以都点检萧胡覩姑为都统,枢密直学士柴谊为副,将汉步骑三万,南出于江州。自长春州分道而进,发数月粮,期必灭女直。”?輥?輳?訛“八月戊戌(1115年8月22日),上亲征黄龙府。次混同江,无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马径涉,曰:视吾鞭所指而行。诸军随之,水及马腹。”?輥?輴?訛《辽史》记载:“九月丁卯朔(9月20日),女直军陷黄龙府。”?輥?輵?訛黄龙府被女真军占领。

4.决战护步达岗

黄龙府距辽上京临潢府较近,金占领黄龙府,直接威胁辽上京,并派使臣到辽国上书。《金史》载:“九月,克黄龙府,遣辞剌还,遂班师。至江,径渡如前。”?輥?輶?訛辞剌回来,阿骨打又派使臣到辽国上书。《辽史》载:“辞剌还,女直复遣赛剌以书来报:若归我犯人阿踈等,当即班师。上亲征。粘罕、兀术等以书来上,阳为卑哀之辞,实欲求战。”①《契丹国志》也记载:“粘罕、兀室伪请为卑哀求生者,阳以示众,实以求战嫚书上之。天祚大怒,下诏:女真作祸,大军剪除之语。”②辽天祚帝勃然大怒,于十一月,亲率大军东征,准备一举消灭女真反叛势力。《辽史》载:“冬十一月,遣驸马萧特末、林牙萧查剌等将骑兵五万、步卒四十万、亲军七十万至驼门。”③《金史》载:“十一月,辽主闻取黄龙府,大惧,自将七十万至驼门。驸马萧特末、林牙萧查剌等将骑五万、步卒四十至斡邻泺。”④天祚帝准备用两支军队夹击阿骨打。就在天祚帝准备一举灭掉阿骨打时,一些辽国贵族产生了换立新君的念头。都监耶律章奴发动叛乱,准备拥立燕王耶律淳为帝。《契丹国志》载:“耶律章奴系大横帐,与众谋曰:天祚失道,皇叔燕王淳亲贤,若废天祚而迎燕王判燕京留守事,女真可不战而服也。章奴与同谋人二千余骑,夜半奔上京,迎立燕王。”⑤天祚帝闻讯,决定先征耶律章奴,秘密班师西返,平定耶律章奴叛乱。正当阿骨打准备迎击辽军之时,“知辽主以张奴叛,西还二日矣。”⑥阿骨打探知辽军西去,“(收国元年十二月)戊申(1115年12月30日),诸将曰:今辽主既还,可乘怠追击之。上曰:敌来不迎战,去而追之,欲以此为勇邪?众皆悚愧,愿自效。上复曰:诚欲追敌,约齐以往,无事餫馈。若破敌,何求不得。众皆奋跃,追及辽主于护步答冈。”⑦辽金在护步达岗(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境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阿骨打面对数倍于己的辽兵,冷静观察战场形势。“是役也,兵止二万。上曰:彼众我寡,兵不可分。视其中军最坚,辽主必在焉。败其中军,可以得志。”⑧于是阿骨打“使右翼先战。兵数交,左翼合而攻之。辽兵大溃,我师驰之,横出其中。辽师败绩,死者相属百余里。获舆辇帟幄兵械军资,他宝物马牛不可胜计”⑨阿骨打亲自指挥军队,全力打击辽的中军,并以左右两翼联合攻击,辽军阵营迅速溃败。《辽史》记载:“(辽天庆五年十二月)戊申,亲战于护不答岗,败绩,尽亡其辎重。”⑩《契丹国志》记载:“天祚一日一夜走五百里,退保长春州。女真乘胜,遂并渤海、辽阳等五十四州。”?輥?輯?訛

护不答刚战役之后,在辽金双方大小战斗中,金军始终处于上风,势如破竹,屡战屡胜,辽国的很多城镇大多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东京州县及南路系辽女直皆降。”?輥?輰?訛天辅元年(1117年),阿骨打发动了攻打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战役,历史三年多,于天辅四年春,兵分3路一举占领辽上京,基本上消灭了辽国的有生军事力量。六年正月乙亥(1122年2月23日),“取中京,遂下泽州”?輥?輱?訛之后,辽国再 也没有反抗的能力了。金太宗时期,继续对辽发动战争,于天会三年二月壬戌(1125年3月26日),“娄室获辽主于余睹谷”?輥?輲?訛天祚帝被擒,标志着辽国在军事上,彻底灭亡。

(二)金代上京路与伐宋战争

女真人在反辽战争中,使得上京路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为灭北宋奠定了军事基础。金灭北宋所依据的实力,主要靠的是上京路军的事力量。金军如果没有上京路提供兵员和战略物资,是很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灭亡北宋的。

辽朝灭亡,金与宋直接对峙。金太宗继位,积极扩军,为南下攻宋做准备。天会三年(125年)十月,金太宗正式下诏伐宋,“以谙班勃极烈杲(斜也)兼领都元帅,移赉勃极烈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自西京入太原。六部路军帅挞懒为六部路都统,斜也副之,宗望为南京路都统,闍母副之,……自南京入燕京。”?輥?輳?訛杲(斜也)坐镇京师,兵分两路,东路以宗望为主帅、西路以宗翰为主帅。“宗望本名斡鲁補,又作斡离不,太祖第二子也。”?輥?輴?訛“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国相撒改之长子也。”?輥?輵?訛两位主帅都是上京路人。他们的军事才能,都是在上京路时期成长起来的。在太祖统一女真各部或伐辽作战时,宗望“每从太祖征伐,常在左右。”?輥?輶?訛完颜宗翰“年十七,军中服其勇。”?輥?輷?訛宗望、宗翰从太祖南征北战,锻炼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由于宗望、宗翰的军功卓著,获得了上京的世袭猛安谋克,使其成为伐宋的主要军事力量。十二月,东路宗望所率领的军队,“甲辰(1126年1月2日),宗望诸军及宋郭药师、张企徽、刘瞬仁战于白河,”①郭药师投降金军,金军占领了燕山府及附属州县。西路宗翰所率领的军队,“戊申(6日),宗翰克代州。乙卯(13日),中山降。……戊午(16日),宗翰围太原。”②与此同时,东路宗望军队,又相继占领了今天河北广大地区。“丙辰(14日),宗望破宋兵五千于真定。甲子(22日),宗望克信德府”③等地。 天会四年八月,金太宗再次下诏伐宋。宗望、宗翰依旧是东路军和西路军事统帅。“十一月甲子(11月18日),宗翰自太原趋汴,丙寅宗望自真定趋汴。”④宗望和宗翰两军,先后到达北宋都城汴梁。“宗望诸军渡河,……丙戌,克怀州。是日,宗望至汴。……闰月癸巳,宗翰至汴。丙辰,克汴城”⑤北宋灭亡。endprint

天会五年四月,宗望、宗翰押送徽宗、钦宗北上。“五年四月,以宋二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及圭璋、寶印、衮冕、车辂、祭器、大乐、灵台、图书,与大军北还。”⑥徽钦二帝被押往上京路,先后在韩州和胡里改路等地生活,最后客死在上京路境内。

(三)上京路在灭辽宋战争中的作用

上京路是金源内地、女真族肇兴之地。女真自辽天庆四年起兵反辽战争,一直到天会五年灭北宋为止,建立与南宋划淮而治的大金帝国。金国的发展壮大,主要依靠女真族完颜部,以及其它女真各部。女真族完颜部统一金源内地上京路之后,使女真族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金源内地上京路的统一,为女真族灭辽和北宋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说,金代上京路既为金国提供兵员,又提供战略物资。上京路是大金帝国,灭辽和北宋的军事大本营。

在金军中杰出的军事将领,大都是出自上京路。如实古乃和银术可是建议阿骨打起兵反了的上京路人。实古乃和银术可从辽国索要阿踈回来之后,“还言辽人可取之状,太祖始决意伐辽矣。”⑦《金史》还记载:“银术可等还,具以辽政事人情告太祖,且言辽国可伐之状。太祖决议伐辽,盖自银术可等发之。”⑧在伐辽过程中的斡鲁,斡鲁是金景祖长子“韩国公劾者第三子”,⑨其部下“阇母是世祖的第十一子,太祖异母弟也。”⑩阇母在高永昌占据东京时,就跟随斡鲁讨伐高永昌。《金史》记载:“与永昌隔沃里活水,众遇淖不敢进,阇母以所部先济,诸军毕济。军东京城下,城中人出城来战,阇母破之于首山,歼其众,获马五百匹。”?輥?輯?訛宁江州一战,康宗长子宗雄“攻宁江州,渤海兵锐甚。宗雄以所部败渤海兵,以功授世袭千户谋克。”?輥?輰?訛出河店战役,“宗雄推锋力战,功多。达鲁古城之役,宗雄将右军,身先士卒战,辽兵当右军者已却,上命宗雄助左军击辽兵。宗雄绕辽后击之,”?輥?輱?訛大败辽兵,为出河店大捷发挥了重要作用。 宗干,太祖庶长子。在太祖阿骨打攻打辽朝东方重镇宁江州时,“将至辽界,先使宗干督士卒夷堑”,?輥?輲?訛保证金军顺利通过辽军防线,为首战宁江州做出了贡献。在追击辽主的战斗中,完颜部人娄室率兵,于天会三年二月壬戌,“获辽主于余睹谷。”?輥?輳?訛辽天祚帝被抓,标志着辽朝灭亡。

在金灭宋的战争中,金军主要军队和将领,都是上京路的。《金史》记载:“天会四年,伐宋之役,调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辽东、平州、辽西、长春八路民兵,”?輥?輴?訛上京路是最大的路,出动军队数量应该最多。在伐宋战役中,主要将领也都出自上京籍女真人。杲(斜也)兼领都元帅,宗望和宗翰是东西两路军主帅。宗翰军中著名将领银术可,仍然是其军事主力。银术可“从宗翰伐宋,围太原,……太原未下,皆命银术可留兵围之。……及宗翰定太原,与宗望会兵于汴,银术可等攻汴城,克之。”?輥?輵?訛宗望军中著名将领完颜宗弼是金太祖第四子,“及宗望伐宋,宗弼从军,取汤阴县,降其卒三千人。至御河,宋人已焚桥,不得渡,合鲁索以七十骑涉之,杀宋焚桥军五百人。……宗弼以三千骑薄汴城,宋上皇出奔,选百骑追之,弗及,获马三千而还。”?輥?輶?訛当时在宗弼军中,还有一名后来与宋将岳飞抗衡的僕散浑坦,他是“蒲与路挟懑人也。勇健有力,善骑射。年十六,从其父胡没速征伐。……为宗弼扎也。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浮获。”①此外诸如婆卢火、拔离速、宗辅、等一大批金源内地上京路境内的将领,率领各自的猛安谋克,在灭辽和北宋的战争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可以说,金代上京路在女真族灭辽和北宋的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金初与蒙古的矛盾与战争

金初,在金代上京路西北部,今天的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活跃着许多部族,主要有塔塔儿部、乌古迪烈部、萌古部、弘吉剌部等,其中萌古部,是《魏书》里记载的蒙兀室韦。《辽史》称萌古、盟古、《金史》称萌古,亦称蒙古子、《契丹事迹》称朦古、《松漠纪闻》中盲骨子。金金熙宗时期,蒙古等部逐渐走向统一,时而越境侵犯金上京路西北腹地,由此金蒙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事,使得金、蒙在上京路西北地区,发生了一些战事。

(一)金初与蒙古之间的矛盾

金灭辽以后,在金上京路西北的塔塔儿、乌古、迪烈、萌古、弘吉剌等原辽朝北边各部族,纷纷臣服金朝。金朝对这些部族的统治,沿用辽朝招讨司统治模式,仍设置乌古迪烈统军司统治各部族。天德二年,乌古迪烈统军司改为乌古迪烈招讨司,大定后改为东北路招讨司。金初归顺金朝的乌古迪烈、蒙古、弘吉剌等部,都归乌古迪烈统军司管辖。

蒙古部在辽时称蒙兀室韦,臣服于辽政权。蒙古部“不与契丹战争,惟以牛、羊、驼、马、毛、毳之物与契丹交易。” ②逐渐积蓄力量,在金灭辽的战争中, 蒙古看到辽朝的灭亡在所难免,便臣服于金朝。这样蒙古在金灭辽宋之际,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较大部落。张博泉考证:“谟葛失即蒙古子,金初谟葛失归附于金,向金贡方物,请授印绶。”③《金史》记载:“(天会三年三月)辛巳(1125年4月14日),斡鲁献传国玺,以谋葛失来附,请授印绶,”④蒙古部臣服金朝以后,成为金朝上京路下辖的乌古迪烈统军司管辖的乣军之一。当时金朝对上京路西北地区各族的统治,采取消弱各部的实力,往往是“联合一部去征讨和镇压另外一部,使其相互制约,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并在战争中抢略牛羊等大批物资。”⑤金朝对蒙古的统治,基本是消弱蒙古的力量。由于乌古敌烈统军司设在境内,距离蒙古诸部较远,所以金朝对蒙古的统治还是有限的。蒙古在孛儿只斤部酋长时期,蒙古趋向统一,蒙古诸部都尊称孛儿只斤部酋长为“合不勒汗”。 蒙古部落日益强大,对金朝产生威胁,使得金朝深感不安,于是金太宗召合不勒汗入朝觐见,“金主厚为之礼以归”。⑥合不勒汗这次到金朝觐见以后,了解了金朝的军事实力,开始对金朝有所反抗。与金朝的交往中,把金朝派到蒙古的使者给杀了,“后因杀金朝使者失和结怨。”⑦这样就加剧了金朝与蒙古的敌对情绪,金蒙之间由此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合不勒汗死后,继任蒙古汗位的俺巴孩,“因送女出嫁(有的史料称娶妻)至塔塔儿部,为塔塔儿人掳送金朝,被金人以木驴之刑处死。”⑧关于俺巴孩被塔塔儿人抓去送给金朝一事,《蒙古秘史》记载:“那河边住的塔塔儿一种人,俺巴孩将女儿嫁与他,亲自送去,被塔塔儿人拿了,送与大金家。”⑨金朝把俺巴孩杀了,这就加剧了金与蒙古之间的矛盾,并埋下了战争的火种。endprint

(二)金初与蒙古之间的战争

金蒙战争的导火索,是金朝杀了蒙古部俺巴孩汗。俺巴孩死后,忽图剌被推荐为蒙古部汗。忽图剌为给俺巴孩报仇,“举兵入金界,大略尔还。金遣都元帅兀术来讨,兵连岁不解,金人乃割西平河北二十七团寨议和而退,事在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輥?輮?訛关于金初在上京路西北与蒙古之间战争的经过和情况,《大金国志》记载:天会十三年“是冬金主亶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提兵破之”“由是,失盲骨子之附,而诸部族离心矣”此后金与蒙古之间多次发生战争。熙宗天眷年间宗弼曾率部征讨蒙古,在金史中耶律怀义、移剌温、乌林答晖等人的传中也有所描述。“天眷初,(耶律怀义)为太原尹,治有能声。改中京留守。从宗弼过乌纳水。”?輥?輰?訛“会宗弼巡边,(移剌)温从军,不之官。”?輥?輱?訛 “从宗弼北征,(乌林答晖)迁广威将军。”?輥?輲?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五年即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是冬,金主亶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提兵破之,蒙古者,在女真之东北,在唐为蒙兀部,其人劲悍、善战夜中能视,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①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年)“女真万户呼沙虎,北攻蒙古部,粮尽而还。蒙古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②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1143年)“三月,蒙古复叛金,金主亶命将讨之。初,鲁国王昌既诛,其子星哈都《大金国志》作胜花都。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蒙古由是强取二十余团塞,金人不能制。” ③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1146年)八月,“金元帅兀术之未卒也,自将中原所教神臂弓弩手八万人讨蒙古。因连年不能克,是月,领汴京行台尚书省萧博硕诺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塞与之,岁遣牛羊米豆,且命册其酋鄂伦贝勒《国志》作熬罗孛极烈。为蒙古国王,蒙人不肯。”④4绍兴十七年(皇统七年,1147年)三月,“蒙古与金人始和,岁遣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于是蒙古鄂伦贝勒乃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⑤上述史料是可信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疑金天会十三年(1143年)宋国王宗磐提兵伐蒙古事。吉林舒兰县北城子乡发现的金完颜希尹神道碑的背面碑文:“萌古斯扰边,王偕太师宗磐奉诏往征之。口口其口落浮口口口口口以口口口入朝奏捷初陛辞曰太傅王 曰:苦犾蓄牧,当留备边用。”⑥此碑证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金初宗磐征蒙古一事属实,而非王国维考证的“征蒙古事之无根也”⑦。 王国维认为天会十三年征蒙之役,主帅为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按:“《金史·熙宗纪》宗磐与宗翰、宗干并领三省事在天会十四年(1136年)三月,且《纪》及《宗磐传》,并无征蒙古事。”⑧王国维的依据宗磐并领三省是在天会十四年三月,而《要录》记三省事宗磐征蒙是天会十三年而疑之。其实记于《系年要录》绍兴五年(1135年)十二月的希尹偕太师宗磐征蒙古这条史料,与宗磐领三省事并无关系,《系年要录》并不是当时的实录,至于并领三省事太师宗磐是后来的记述。王国维忽视了“天会十三年(1135年)十一月,以尚书令宋国王宗磐为太师”⑨这条史料正与《系年要录》记于绍兴五年(1135年)十二月之后的是冬,宗磐伐蒙古条吻合。我的理解是天会十三年(1135年),北边蒙古入侵,熙宗任宗磐为太师出征伐蒙古。这一事件在《大金国志》里也有记载:“冬,皇伯领三省事,宋王宗磐提兵攻盲骨子,败之。”⑩王国维考证无北征事与完颜希尹神道碑记载不符,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伐蒙古应属实。天眷二年(1139年),女真万户呼沙虎攻蒙古而还时,被蒙古追上败于海岭。屠寄认为:“此海岭当是海拉尔之译音,或指今齐齐哈尔西呼伦贝尔东之兴安岭”。?輥?輯?訛败于海岭,是今海拉尔或兴安岭,都说明蒙古已进入海拉尔以里地域,也就是说蒙古已跃入界壕边堡之内,此时婆卢火所浚的界壕 ,对于金已失去作用。皇统三年(1143年)三月,蒙古复叛金强取二十余团塞和皇统六年(1146年)八月金割给蒙古二十七团塞,是否金所割二十七团塞含蒙古强取二十团塞 ,如果金所割二十七团塞 不含前边强取二十团塞的话,两者加在一起,应是四十七团塞。这四十七团塞应是不小的地域,即使二十七团塞也应是不小的地方。查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金与蒙古的疆界是以海拉尔以北的根河、克鲁伦河上游,这条界河在辽朝就是边界。金初婆卢火在其南岸浚界壕,成为其金与蒙古等的边界。冯永谦在《岭北长城考》中依据西平河即胪朐河,即克鲁沦河,推定:“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塞与之,当即割让克鲁伦河及额尔古纳河以北之地,给与居住在鄂嫩河流域的蒙古”?輥?輰?訛如果真如冯先生推定,那就谈不上金割地与蒙古了,因金初,根河、克鲁伦河以北已属蒙古。看来,二十七团塞应在根河、克鲁伦河以南。在根河、克鲁伦河以南,东西流向的河流,近者为海拉尔河或者东南西北流的兴安岭东嫩江西的某个支流,无论是以海拉尔河以北,还是以嫩江西的某个支流以北所割的二十七團塞 或是皇统三年强取的二十团塞,金初婆卢火所浚界壕边堡已归属蒙古占有。金占有婆卢火所浚界壕边堡应是皇统三年前的事,因金鲁国王昌被诛,“其子星哈都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蒙古由是强取二十余团塞 ,金不能制”?輥?輱?訛鲁国王昌的儿子胜花都(引大金国志)把婆卢火所浚界壕拱手送给蒙古,并且被蒙古占据二十团塞,金虽出兵征讨,但未能成功,此时婆卢火所浚的界壕当为蒙古所占有,三年后,即金皇统六年(1146年),兀术派中原八万神臂弓弩手讨蒙古,连年不能克。此时南宋岳飞要迎接宋徽钦二帝,金朝在南北受敌的情况下,提出再割让二十七团塞与蒙古,皇统七年(1147年)三月,蒙金议和,金退守兴安岭东,在今东北路界壕内侧,在要塞之地筑边堡而守,这样金蒙战事告一段落。

〔责任编辑:张 港〕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事研究
军事鬼才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