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

2018-01-09徐雪松

理论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徐雪松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理论在推动经济理念转变的同时,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内在契合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四个“抓手”出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多元共治的理念,提高本领,促进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优化供给内容;积极探索,分类指导,推进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供给环境优越化等方式实行有效供给,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质量。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134 — 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学领域的高频词。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着眼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这是针对需求面不足的情况下所提出来的。新时期,全球经济压力下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阵痛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新方向,经济领域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明确需求和供给是共生互利的关系,强调供给不是不要需求,旨在寻求在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方面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以需求促进供给,又以供给促进需求。

中共中央在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在时代大变化大发展中紧跟时代潮流,进行自我变革。这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中,寻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一、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合点

新态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种发展的全新视角,倡导供给侧的作用,相对于需求侧来讲是一种更为积极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的手段,提高有效供给的质量,合力配置调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防止两者“错位”或“失范”,造成泡沫经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的变革的情况下,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一致的内在发展逻辑,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有效的从经济学领域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打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固有藩篱,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需求侧和供给侧两者兼顾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词,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供给侧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師,需求侧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经济学领域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两者共有的内在弊端:传统思维模式僵化,过分重视需求侧的消极刺激作用,忘却了供给侧的积极引领作用,使得经济结构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置于被动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这是一项具有建设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两端都是多层次规定性的人,倘若只重视学生的现实需求,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和供给内容,即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先锋作用,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消极应对的境地。若单纯的重视供给侧的作用,过分强调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权威化,抹杀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忽视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这时思想政治教育看似掌握了主动权,其实仍然是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位置,因为这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是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中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二)问题导向的积极思维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间的具体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其运作模式上有相似性和互通性,即有问题导向的积极思维方式。在现实情境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因其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要素自身的发展,往往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问题并不是全然的坏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这种矛盾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树立问题导向的积极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根本在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结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转化为个体外在的行为规范。这不是简单的灌输与被灌输,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关系,而是需要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并内化为内心的信念。这一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共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变化,树立问题导向的积极思维方式,这利于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变化的敏锐性。

(三)注重树立创新理念

“着力推进经济学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问题,其实现和突破的关键在于“创新二字 。”2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这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领域中的创新之举。提及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照本宣科”、“无用论”、意识形态灌输疗法等教条思想挥之不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存在,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年代,历经近百年,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举步维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在新青年一代意识形态的先行军,勿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之所以存在之根本,宣传党的历史、政策、大政方针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继续存在发展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好坏更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党得以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在于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相结合,言教和身教相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榜样教育,以身作则等教育方式方法,是党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时期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教育方式的摸索和创新。这启示我们现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下,要坚持创新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实现新的突破。

(四)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任何社会的发展无不体现出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征,都有时代发展的鲜明印记,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革,在此基础上人们前进的每一步,在其思想观念上也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新的形势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深化提高的过程。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鲜活力,能够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共生性,积极营造全面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作为供给侧的教育者与作为需求侧的受教育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舆情复杂、思维方式转变等新问题、新挑战,要灵活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四个“抓手”建立科学的供给结构,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

(一)树立多元共治的理念,提高本领,促进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多元共治的理念,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引领德育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等高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也要将社会组织、学生社团、学生榜样以及与之相关的知名校友、企业家等归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队伍,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衔接,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其次,高校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的培养与提升,夯实基础,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包括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既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把理论和观点讲透彻讲到位,要跟踪舆论、舆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交流、碰撞中引导学生形成明显的、准确的认识。最后,高校要与家长和社会加强联系、沟通,密切合作、良性互动,促进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二)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优化供给内容。

从供给内容的“抓手”出发,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优化供给内容。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综合教育体系,其各部分互相交融、互相衔接和影响,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供给内容需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宝库,又能紧密结合时代热点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真正能有效供給符合主流的道德、价值观、文化等,最终落脚点在塑造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内在道德信念。另一方面,高校要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法制论坛、时事论坛、教育实践活动等丰富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和多样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高校要善于调动和整合线上线下的优秀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结构调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内容的生产机制,生产优质教学课件,打造教育产品中的“精品”,实现教育产品的优质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分类指导,推进供给方式的多样化。

从供给方式的角度出发,首先,高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和受教育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和划分,探索不同群体所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发展路径,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推进供给方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其次,在课堂的教学上,要转变教育方式方法,教育体系要呈现出理论性、真实性、发展性,注重运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堂、情景互动等课堂模式;再就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如借鉴TED模式制作专题微讲座视频、开发手机软件应用和辅助教学微信公众号、组织评选学生优秀微视频,加强教学互动,使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和实践空间,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载体。最后,重视实践育人,学校要创建平台并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四)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供给环境优越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3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供给。第一,高校要加强制度的管理和组织,保障人才“输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建立合理的师风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优化教师人才队伍的质量,使制度的保障机制真正起到规范、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有序的平衡运行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效供给提供激发和保障的作用。第二,高校应该切实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优越、舒适的校园环境。在自然绿化、校园美化和文体设施建设等物质条件上,富有人文情怀,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意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第三,加强人文主题的设立,校风、校纪、校规等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能够体现育人的目的,又能实现教育环境的渗透。

〔参 考 文 献〕

〔1〕都本伟.协调发展论: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意义〔N〕.光明日报,2016-09-18.

〔2〕汤涛.略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81-82.

〔3〕张晓曦,王克婴.给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视角.经营与管理,2016,(09):144-145.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115-12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