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2018-01-06张正盛��

考试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教学

张正盛��

摘 要:如何上好一堂课,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既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又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就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互动

一、 情感导入 激发兴趣

一节课的良好导入,无疑是一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导入的作用不仅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好的导入环节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价值。我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一般采用以下方法:电影片段导入、歌曲导入、提问式导入、讲故事导入等。比如:我在讲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剪辑电影《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和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一下子被英法联军的暴行所震惊,体现出对英法联军强烈的憎恨和谴责,激发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强烈情感,这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从而顺势导入这一节课。还比如:我在讲述《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中,我用《七子之歌》的歌曲导入,随着音乐响起,学生不由自主深情地唱起来,联想到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这种情感目标不是一般的导入所能达到的,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 明确目标 加强预习

明确一节历史课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我在上一节新课之前,都要提前布置学习目标。布置的形式有下发导学案、电子白板的展示、口头布置等。不管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教学,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包括重难点,才能为上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新课时,教师必须要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有:个人汇报、黑板展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集中展示等。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逐一检查,从而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根据预习的反馈,在讲课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会的不讲或少讲,对疑难问题做到重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三、 先学后教 突出重点

课程改革倡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究,我初步建立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中学历史“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为“加强预习——查缺补漏——拓展延伸”,“加强预习”已经在前面论述过,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查缺补漏”一环节,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先学”后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及时分析。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比如我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不足之处。但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不能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我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革命纲领、革命依靠的对象、掌握的军事力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使得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了本课的内容。“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主要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些能够真正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巧妙設计问题,问题的设计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真正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精讲多练 师生互动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深挖细钻,吃透教材,掌握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难易度,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略讲,甚至不讲。比如我在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内容有: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性质、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教师需要讲述和点拨的内容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这样明确了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才能做到该讲则讲,宜多练的多练。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增强师生的感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如上《秦的统一》一课时,讲到秦始皇统一措施的评价时,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能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学生在课本上看到这一句话,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算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吗?”初听到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于是我说:“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富有挑战性,大家能不能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全班同学马上分成两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言,气氛相当热闹。讨论的结果,最后分成两派:一派是焚书坑儒是一种野蛮行为,破坏了文化;另一派认为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最后学生交给我定夺。我说:“同学们,焚书坑儒的确摧残了文化,造成了文化的重大损失,但对于刚刚建立的一个新朝代,采取这种残酷的手段,的确打击了反秦势力,让天下人闭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经过我这样一解释,学生顿时明白了。由此可见,由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提问题的思维也激活了我的思维,也让我受益不浅。

五、 巧设作业 提升能力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布置作业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教材中的作业要么有的太难,学生看完题后满脸迷茫,要么有的太简单,答案是机械式的抄写。于是,我在作业的布置上大伤脑筋,后来我干脆另辟蹊径。比如上完一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命题一套小试卷,并且自己组织答案,交换之后相互答题批卷。甚至月考卷也在学生自己出的题中选择,学生为了命题和组织答案,不惜绞尽脑汁,把书上的知识点翻了一遍又一遍,无疑是对知识的复习再复习,也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杜绝了抄袭的可能性。考试结束后,学生的成绩出奇地理想,学生也比较满意。还有上完《辛亥革命》后,我布置了一篇“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小论文。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在课本上努力查找有关孙中山的信息,把孙中山的生平简介梳理的井井有条,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课堂上所学过的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加深了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书籍,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写了好几页。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之间交流展示,写的好的我给了许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深受鼓舞,交流展示完毕后,我统一装订成册,作为一个作品集,受到学生欢迎。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好的历史课,是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力提起来!

作者简介:

张正盛,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永续债券探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