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2018-01-02朱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大数据语文教学

朱军

【内容摘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发展,未来的语文课堂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适应未来的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未来实际的需要出发,大胆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 人工智能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之前有两件事情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争议。一件事情是北京清华附小在苏轼诞辰980周年之际,让学生以大数据的形式做成了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另一件是一个名为“AI-Maths”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断网断题库的环境下,用时22分钟完成了北京文科数学高考试题的解题,经过现场批阅,成绩为105分(总分150分)。有专家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革会给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未来某些学科会被淡化掉。比如,外语的学习不会像之前那样狂热,只要我们带好移动设备,当别人说句外语时,设备会自动翻译成中文给我们听。许多学科不再要去传授知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能解决。可以预见,未来的课堂将经历一场技术性的变革。我们语文老师如果思想意识上不能转变,还排斥先进的技术,固化不前的话,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脱离实际,最终落伍甚至被淘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接受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审美情绪等。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思考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构建语文课堂,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来。笔者认为,随着语文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构,未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一、阅读与鉴赏

学生阅读文本信息的过程就是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想使得他们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阅读方式,让他们全面地占有材料。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张力的语文资源,这些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给学生个体生命语言的发展提供了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各种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贴近生活,让他们参与生活的体验。这和我们倡导的发展学生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是一致的。

我们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样本式的阅读,权威式的解读,这难免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和认识上的不足。比如,读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基本上认为苏轼是豪放豁达的,却不能够了解他词的题材的多样性,那豪放中的虚无、豁达中的无奈就体会不出来,进而就不能了解苏轼艺术手法的创造性和创作风格的复杂性,也就不能形成完整和正确的鉴赏了。而大数据就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全面完整的信息,甚至让学生发现一些细节的、样本所无法揭示的信息。因为它是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基础之上的数据,信息的精确性更高,所以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考察和分析。

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文章,如:当我们提出疑问时,它可以提供很多权威鉴赏解读的案例,但是它的思考是没有情感的,这与我们人的鉴赏和审美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很注重人文性,重视对人情感的培养。语文的鉴赏需要倾入阅读者的思想情感,鉴赏本身就是创造性的阅读理解,它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游戏,而这其中人的情感又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鉴赏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为载体呈现出来,但思考的过程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和鉴赏,这样有感情、有创造、有个性的鉴赏才是语文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多元化的鉴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梳理与探究

语文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学生生命的主体,日益丰富的云端课程,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但语文知识不像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具有序列性,即使是大数据提供给学生的语文知识,也往往是庞杂零散的。这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语文资源并不都是有用的,并不都能符合学生的需要,那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对占有的数据进行梳理。尽管人工智能在数据梳理时,会对有的数据虽进行了有序归类和整合,但每个人检索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如何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好地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发展,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未来的课堂上应该关注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把梳理和探究的能力教会给学生的。

所有语文课的文本中,像汉字、词语、写法、主旨等都会有所涉及,但每篇文章对它们都只是星星点点、零零碎碎的讲解,缺少系统、专门的梳理。这就为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梳理和探究知识提供了必要。所谓的梳理,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从中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学生会对语文知识有种新的认识和体验。比如:学习有关“愁”的古诗词时,就可以让学生梳理下,愁由抽象化为具体可感的表现物象有哪些?大数据让学生可以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通过对大数据的梳理,学生不难发现“白发”“春水”“酒”“雨”等等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愁苦之情。

探究也不是让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精神,是一种让学生重视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上学生缺少了自主和合作探究就缺少了成长和进步,就不会思考问题,语文课的教学就还会走到传递知

识的老路上去。我在最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问题意识在探究学习中是最为关键的。有质疑,才能去寻求答案,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发现新的东西。如《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未能远谋”的形象。很多学生得出鲁庄公的特征: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鲁庄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在这样的质疑下,同学们会发现他还有不少优点:不畏强暴、不耻下问、从谏如流等等。这样的探究,让同学们对鲁庄公的形象进行了修正,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服口服却与原来的结论相距甚远的创造。这个结论恰恰是探究中的创造,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

三、表达与交流

传统的语文课堂表达和交流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和交流,即学生读、讲、辩、议和作答等;另一种是书面表达和交流,也就是书写和评批。可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下的语文课堂表达除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外,还有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媒介表达。许多国家已经把媒介语言纳入了母语课堂标准之中,借此提高学生的浏览能力和发布能力,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媒介语言识读”能力。

未来的语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采用媒介表达的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种表达和交流不仅是学生和老师间的,也不是学生和学生间的,它是更广维度上的,还包含学生和文本的,学生和自我的等。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表达和交流,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如上完《浣溪沙》的时候,就让学生搜集信息,看这个词牌名下的词有什么特点,尝试用这个词牌名写首词,表达某种情感。学生写道“月下寒亭静悠深,时有鸟叫声惊人。”时,和采集的信息交流,發现这个词牌名结尾的要求,把它改成了“月下寒亭悠深静,时有惊人声一鸣。”这样一改韵律上更符合该词牌名的要求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原来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几十篇篇文章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向虚拟现实、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借助电子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搜索资料,灵活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原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狭隘封闭的情形。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听自己的朗诵读音,与他人进行语音互动;可以点击阅读他人的习作,撰写心得感悟,提交评论;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冲动,记录自己的思维火花。这样的表达和交流是生命个体间的碰撞和契合,是生命个体言说权和话语权的真实展现,是一种知性和悟性的生命交流。

国外专家预测今后创客空间、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物联网六项技术的进展会影响未来5年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这也告知我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肯定会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接受新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讲台上的圣人”转换成了“身边的向导”,采用巧妙有效的方法来平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在教育机构的支持下参与持续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太仓市浮桥镇金浪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大数据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