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

2017-12-20石卉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石卉

摘要:作为新时期最为热门的高等教育专业之一,艺术设计正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因种种局限而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少急需完善之处,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师资培养在内。民办高校需要大力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理念与手段,才能既适应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艺术设计 专业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124-02

美术类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可谓实践性最强的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极广,除了广告、平面、环艺等传统专业项目外,产品造型、装饰、服装、动画等则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兴艺术设计教育类型。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中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正迅速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无论生产或消费都正提升到审美鉴赏与艺术享受的更高层次,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正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技术有余而艺术不足是当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一方面民办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办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经验积累尚显不足;另一方面出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迫切意愿,众多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形式、教学内容等环节往往侧重于技术、技巧方面的针对性教育,而在艺术思想、审美鉴赏、创新创意等方面有所忽略或缺失。

此外,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是另一个现存较为突出的问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虽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项目,但不少院校依然习惯于延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点针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讲解,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方面存在短板。这其中既有院校自身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搭建上有所滞后影响,也存在院校和社会企业间关联度不足、对行业客观需求的变化把握不准等问题。

因此,当前不少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用人单位后往往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磨合期,需要在众多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岗位足够适应之后才有可能进入专业对口的设计岗位。这不仅在物质收入层面给毕业生带来不小压力,也会对其原本较高的心理预期造成挫折和打击,显然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和拓展存在明显的不利。不仅如此,由于毕业生无法一步到位满足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企业也会对这样的高等教育人才丧失信心,甚至在整个行业形成相对负面的印象。这不仅无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可能对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造成损害。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培养艺术审美水准较高且有充分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是未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大势所趋。也就是说,在现有侧重技术教学、理论教育的基础之上,民办高校还需大力提高针对学生艺术审美、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培养的不仅是有相当技巧、技能的工匠,更应当是具备较高艺术思想和能力的艺术家,或至少是有相当水平的创作者。

三、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策略

(一)加强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

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结果,任何艺术行为都是人的创意思维和创造行动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虽然是高度实践性的应用专业教育,然而其与艺术的密切关联则注定了其中必须强化艺术美的教育成份。当前不少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之所以难如用人单位之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学生在创新创造意识与能力方面有所不足。

美学教育四分层理论中,受教育者首先经由美学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美的感知力,之后形成美的鉴赏力,继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美的创造与表现,最高层级则是达到追求理想境界与人生高尚趣味,可见,美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美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当着力避免用技术代替艺术的问题,在教学中设置足够比重的美学欣赏和体验课程,比如带领学生深入自然采风、写生,观察钢筋水泥之外的绿水青山;又或是在教学中加强绘画、雕塑、编织、剪纸等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实际操作,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知与理解。

深入自然、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全面调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在内的一切感官,通过实现美学的渗透式教育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敏感度。这样的教育能够避免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过度依赖电脑和网络的弊端,让学生从机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换个视角看待艺术设计,不再机械刻板地将技术等同于艺术。这对学生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强化十分重要,需要引起院校足够的重视。

(二)完善实习、实训平台搭建,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

要使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就不能固守在教室这个狭窄的空间闭门造车,而需要让教育深入生活,在现实的岗位训练中开展教学。民办高校应当完善实习、实训平台搭建,让艺术设计专业成为脚踏实地的实践性教学。

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搭建实习或实训基地,最好能够充分征求企业意见与建议从学校课程设置开始优化和调整既有科目,特别是那些与现实岗位距离较大甚至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应当果断删除,增加与企业现实工作关系密切的教学形式与内容。若条件具备,不妨采取“定单式”培养,即根据企业当前与未来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最为急切的需求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的理想目标。

工学结合是在实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践性的教学形式,也就是采取学校——企业之间轮换教学与实习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学习时间长短和对艺术设计理论、實操掌握程度循序渐进。初期可以采取每周四天在校学习、一天工作岗位实习的4:1方式,之后逐渐增加企业实习的比重,比如3:2、2:3直到1:4等,特别是临近毕业季时,可以安排更长的持续实习时间,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直至未来工作的无缝对接。

(三)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增加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的陈旧模式,改为任务驱动、分组合作,以增加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可以根据历年艺术设计比赛或企业真实的设计方案等资料设计宏观的整体教学任务,再将学生分组后分别承担前期调研、主题确定、方案撰写、设计实施、规划审核等各分项任务,最后汇总成为最终设计方案。教师再通过对比分析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主设计方案与比赛稿或企业项目之间存在的相似与不同。由此便可发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上有待改进之处。

任务驱动与分组合作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不再是传统上被动听讲的知识容器,而是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同时,分组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不仅会有十分密切、频繁的交流互动,可以培养起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而且更有可能在思想的交互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如同头脑风暴般激发出无法预料的创意思维与想象力。一旦这样的学习模式常态化、惯性化,则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必定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让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学习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四、结语

作为深受经济发展倚重的实践性专业,艺术设计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的核心组成,这也是众多民办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的主要原因。然而受到办学时间较短、专业设置不尽完善及师资力量诸多方面的局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间尚存一定差距,亟待优化以提升教书育人的品质与水准。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改革外,民办高校还应当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并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创意思想和能力。这不仅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品质的重要举措,更是为了满足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培养合格实用型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露.陈逸夫.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为例[J].文教资讯,2016,(01):10.

[2]赵司有.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5,(11):26.

[3]张若鸿,杨娉.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要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21.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