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才《神的羔羊》的创作与演唱分析

2017-12-20胡帅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唱分析

胡帅

摘要: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是法国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涵盖了器乐、交响序曲、及歌剧与艺术歌曲等领域。通过对艺术歌曲《神的羔羊》进行研究,探究其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手段,这首作品在创作手法、结构、旋律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比才 《神的羔羊》 曲式分析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01-02

一、比才与《神的羔羊》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创作了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歌剧《卡门》,1863年比才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从此时起,慢慢打破了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比才的作品常常取材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采用了采实的手法描写了现实的生活,体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卡门》中表现出来的西班牙风格和《阿莱城姑娘》中体现的法国南部气息,都充分地展现了比才民族性的创作风格。他的音乐风格依然保留了喜歌剧的传统,深受瓦格纳、柏辽兹等人的影响,使用大胆的和声对位法以及强有力的戏剧表现。除歌剧《卡门》之外,比才的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C大调交响曲》等。

《神的羔羊》(Agnus Dei),又名《羔羊颂》,原为天主教弥撒中的歌曲,内容是崇拜者向天主祈求和平。在弥撒中,Agnus Dei,拉丁语意谓天主的羔羊,在天主教神学及古犹太教中原指耶稣基督作为理想的“为全人类赎罪”的祭品的角色,这比喻源自古犹太教在逾越节时屠宰小羊,将羊血涂在门户边上的献祭仪式。这段祈祷文曾被不少作曲家配上音乐,通常会被用作弥撒的一部分但也有时被作为独唱歌曲演唱。其原文大意为: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怜我们。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怜我们。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赐给我们平安。

《神的羔羊》也被比才改编成一首圣咏类的歌曲,但它并没有包含羔羊颂的祈祷文,但歌词大意相似,均有向天主羔羊祈求平安之意。其歌词大意为:

至尊至大上帝的羔羊,请你怜悯,请你怜悯罪人。

至尊至大上帝的羔羊,请你怜悯,请你怜悯,请你怜悯我罪人。

世界罪恶频频,此罪应该加在我身。

世界罪恶频频,此罪原应负在我身。

请你护佑怜悯,赐我永远的平安。

请你护佑怜悯,赐我永远平安。

二、比才《神的羔羊》创作分析

比才《神的羔羊》在创作上是一首多段并列的曲式结构,在旋律上并没有出现重复的手法,而是一直采用新的织体。

这是一首多段并列曲式结构的圣咏类歌曲,共分为三个乐段,每段又可划分为两个乐句,每句4小节。引子部分(1-16小节)较长,可根据其旋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的前4小节左右手声部相同,级进进行,反映了圣咏歌曲的干净与平静,第一部分的后四小节与第二部分的后三小节旋律线条相似。在第十五小节处,出现了rit.渐慢的符号,将原来的速度慢下来,代表着一个段落的结束或是一个新的段落的开始。第十六小节,歌唱性的旋律还没有出现,但引子部分已经结束,用第十六小节的F大调主和弦及其连续的八分音符变位和弦来预示着歌唱性旋律即将出现。

A段(17-24小节)是一个两句类的、方整型的、非重复性的、开放性的乐段。开始于主调F大调,在第23小节处转向C大调,并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在和声上依然遵循传统的S-D-T的功能序进,并完满结束语C大调的主和弦上,代表着一个乐段的终止。

B段(25-32小节)也同样是一个两句类的、方整型的、非重复性的、开放性的乐段。开始时重新回到主调F大调,经过短暂的两小节转调(转向主调的下属关系调降B大调)之后,又回到主调F大调,并结束在F大调的属和弦上。这种回归的感觉除了在调性上有所体现之外,在第25小节的旋律上也有体现,与A段的第一小节(第17小节)相比,向上移高了小六度。并从歌词可以看出,第二句的歌词与第一句相比,多了一句“请你怜悯”,加重了语气,祈求着至尊至大上帝的羔羊的怜悯。

C段(33-40小节)是一个三句类的、非方整型的、非重复性的、收拢性的乐段。前两个乐句的调性转向小调性,开始于g小调,然后第二句时转向d小调,并结束在d小调的主和弦上。小调的音乐色彩比较柔软,从这句的歌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带有哀求的感觉。最后一句扩充为6小节,调性上回归主调F大调,表达出了整首歌曲的愿望。

最后,尾声部分(41-48小节)与引子部分的材料完全相同,收尾呼应。最后声乐部分再次回归,用两句歌词“永远平安,赐我平安”,表达了整首歌的最终愿望是祈求上帝赐我平安,在结束的时候用主和弦加重了结尾,结束了全曲。

三、比才《神的羔羊》演唱分析

《神的羔羊》这首作品是由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作品是根据1872年阿尔方斯·都德所出版的《磨坊书简》中记录的故事,并由阿尔方斯·都德以阿莱城的姑娘为蓝本创作的一部三幕悲情戏剧。比才亦是在此部三幕悲剧的基础上进行了谱曲,《神的羔羊》便是器乐曲《阿莱城的姑娘》当中的第二首“间奏曲”的主要旋律选段,经后人填充歌词,由此这首作品应运而生,称为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

(一)作品的音乐表现

作为声乐演唱者来说,在演唱一首作品是首先应了解作品内容以及作曲家所要表现出的意图。由于《神的羔羊》这首作品中充滿了对宗教中上帝的崇敬,所以在演唱此类作品时,不仅要在声音技巧上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在音乐表现上亦要展现出一为宗教徒对上帝的敬仰之心。如在作品的引子部分,旋律多为和弦进行,所展现出的是肃穆与庄严,当第17小节人声进入时歌词第一句唱到:“至尊大上帝的羔羊,请你怜悯。”歌词中充分展现出了一位教徒的诚恳与敬畏,由此可见在演唱的同时,对作品歌词的理解是极为重要的。曲中出现了大量的音乐表情术语记号,如出现最多的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标记,这些都是要求演唱者通过音乐表情的强弱对比来表现出作曲家想要表现的内容。

(二)作品中声音技巧的运用

在演绎一首作品时,无可避免的会涉及到音域问题,“换声”一词经常被提及,《神的羔羊》作为一首男高音演唱曲目,其音域为小字一组d到小字二组降b,音区跨度较大,演唱难度较高,这就需要演唱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换声及过度技巧。在美声演唱中Close一词经常被人所提及,Close被翻译为“关闭”,又被称为“掩盖”,其含义是指,在声乐发声当中,在中声区时要求演唱者保持一种打哈欠的状态进行演唱,当音区逐渐往高音区进行的时候,就需要用“关闭”或“掩盖”的方法把声音逐渐集中起来,并不是把声音憋住。

“要使共鸣改样,基音必须变形”例如:在演唱《神的羔羊》这首作品中的第25小节时,起音在小字二组F上,此处音区往往是男高音的换声点,而且起音的第一个母音是“a”这时已经进入高声区,如果在高音区继续保持低音区的状态演唱的话,高音听起来就会给人营造出一种喊的状态,所以在演唱时就需要把开口母音“a”加入“o”的成分,以此来达到“掩盖”并改变母音音色的目的。又如在第39小节至第41小节,这三个小节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小字二组的A和降B这些音高对演唱者来说是非常具有难度的,所以演唱此处时应该在保持哈欠的演唱的同时,努力使声音靠后并往上贴,运用咽壁的力量去改变高音的音色。

四、结语

通过对法国作曲家比才《神的羔羊》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发现法国作品尤其是带有宗教性质的艺术作品在演唱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作品内涵以及情感的表现。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应该要精准的把握每首作品的风格,无论是在声音技巧上或是在情感表达上都不应演绎的过度夸张,因为法国作品赋予了其一定的精致、优雅的气质,《神的羔羊》这首作品亦是如此。比才不仅仅在器乐作品及交响序曲上拥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歌劇作品及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拥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其对于作品的创作及谱曲都力求完美,也为现代音乐工作者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研究财富。

参考文献:

[1]沈湘.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科贝.西洋歌剧故事全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演唱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